温家宝何去何从 (下)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温家宝不甘心声誉受损,他就不能只限于就事论事地自证清白。他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在倡导普适价值倡导民主法治上作出更大更精彩的表现。

评司马南的改旗易帜

在辩论中,司马南有两个细节是颇值得玩味的。其一是,当杨建利说司马南写长诗,写文章吹捧薄熙来的时候,司马南毫无愧色地说,我写这些诗文的时候,薄熙来没管住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没管住自己的手,我并不知道,现在中央告诉我们他有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司马南这人脸皮挺厚,挺无赖的,一个文人写出这么肉麻的诗文吹捧一个官员,全无人格,两手一摊就把责任推掉了。实际上,司马南这么说是有其深意的。这么说,是为了逃避入了薄熙来一伙的罪责。坊间一直有这种传言,薄熙来为了收买司马南等左派文人,不仅邀请他们到重庆取经,还提供巨额经费,让他们为自己鼓吹所谓重庆模式,重庆经验。还有一个薄熙来政变计划的传言,薄熙来一旦窃取最高领导权,他帐下的这些左派文人,统统得到犒赏。……(本刊首发)

为什么偏偏是德国?

作者在《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一书中所要告诉给我们的这个时代的困惑:“中国”与“中国人”是怎么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参照德国,我们能否较为清晰地清理出几条线索?其中一桩最为刺目的“个案”,其实就是“中德现代性都充满了突然转变与难解之谜,像纳粹集中营与‘文革’这样的浩劫,至今仍在向人类的理智提出挑战”。如果“启蒙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主流”,如果以为启蒙就是思想或观念革命,那么有了能够同时体现法国革命、拿破仑的统治、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的黑格尔哲学,当然就是一条通往思想解放的捷径。这很实用,很急功近利,但确实是许多首先想从观念上接受西方的学者们的共同心理;更何况黑格尔哲学确实体现出了“举国一致”和“国家至上”的理念。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