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全国政法工作会议7日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2013年将推进劳教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等四项重点工作。<br /><br />会议期间亦有传闻: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宣布,中央已研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今年停止使用劳教制度。<br /><br />孟建柱还表示,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之前,严格控制使用劳教手段;对缠访、闹访等三类对象,不采取劳教措施;中央政法委已制订征求意见稿,建议将涉法涉诉信访从普通信访中分离出来,纳入法治轨道,以改变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现象,树立法治权威。<br /><br />参加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一位官员向财新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并强调是“停止使用”,而非“废除”。<br /><br />无论年内是否“停止使用”,抑或“废除”劳教制度,这都是一个释放善意的改革信号。<br /><br />劳教制度改革的方向何在?<br /><br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认为,劳教本身没有存在的必要,可将劳教制度所涉及的一些行为单独立法,或者以轻罪归入刑法。<br /><br />张千帆指出,如果“停止使用”,意味着停止判处新的劳教。以后还会不会有其他的措施,目前还不知道,可能用新的立法取而代之。<br /><br />此前,有舆论认为《违法行为矫治法》将替代劳教制度。<br /><br />张千帆表示,《违法行为矫治法》与劳教制度并非一定是承上启下的关系,要看将来草案如何规定。<br /><br />张千帆提出,很多行为没有必要劳教。针对某些比较特别的行为,如强制戒毒,可进行单独立法规定,这就和劳教没有直接关系了。<br /><br />张千帆还提出,可将劳教中的一些行为,以轻罪归入刑法。目前,刑法中已有轻罪,因此,劳教本身没有存在的必要。例如,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限制不超过两周的人身自由,对于平时“鸡毛蒜皮”的社会行为完全够用。另外,平时很多轻罪的判决也就是2至3年,将劳教中某些行为归入轻罪,但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不必采用严格的、全套的司法程序,这可以再讨论。<br /><br />劳教制度改革的一大难点在于,劳教制度在维稳压力下,沦为公安部门维稳的工具,公安部门决定谁来劳教。<br /><br />张千帆指出,现在劳教的权力放在公安这边,肯定是不行的,新法肯定是走司法程序。无论通过什么途径限制人身自由,长达几个月或者一年的处罚,都需要走司法程序,不再会一味地将决定权交给公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