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丽君到伊能静

<br />人道是,严控南方周末,炎黄春秋;群魔乱舞,精英拍案,卷起千堆雪。<br /><br />李承鹏、韩寒等作家、名人和普通网民以社会良心自任,为形势严峻的敢言媒体背书或现场声援;力挺《南方周末》的企业家李开复、地产大亨任志强等名流,被当局&#8220;请喝茶&#8221;&#8212;&#8212;这种&#8220;脱敏&#8221;对于李开复、任志强来说是好事,原来说真话不难,也没那么可怕。任志强如同里根总统呼吁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一样呼吁:&#8220;改革就是要不断的推倒挡在前进路上的墙,填上坑洼的不平,闯出一条前人未走过的新路。不调整政治体制,就无法适应民众权利的诉求,更无法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8221;<br /><br />&#8220;南方已远,远得我看不清那方的真实!&#8221;集歌手、演员、作家、主持人、编剧等多种身份于一身,号称全能女神的台湾艺人伊能静,尤其引人注目,不仅声援南周,还讽刺助纣为虐的《环球时报》是权贵利益的看门狗,鼓励人们发出自己的声音:&#8220;沉默的好人也许会变成邪恶的同盟。&#8221;影星李冰冰在印有《南方周末》刊标的照片上写下意味深长的祝福:&#8220;周末不是周末,周一却还是周一。早安,南方无暖气,大家保重。早安,严冬里期待春天的到来。&#8221;<br /><br />1月16日,台湾记者提问:伊能静发表涉及南周的言论,是否影响她在大陆的工作?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回答:台湾的演艺人员应遵守法律。<br /><br />被禁言、被删微博、被喝茶、被取消新书签售会、被威胁&#8220;遵守法律&#8221;的伊能静,微博粉丝暴涨至680多万!民心所向,一目了然。<br /><br />伊能静、柯蓝、任泉、陈坤、陈数、姚晨、马伊琍、李冰冰等当红明星对《南方周末》的支持,任志强对时政的关注,或可称之为&#8220;伊能静现象&#8221;,社会良心不再局限于作家、诗人、教授、律师,而是扩展到演艺界和商界名流。微博时代,伊能静、姚晨们的微博粉丝动辄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影响力远远超过一般的传统媒体。因为他们,这个严酷的冬天有了一丝春意,依稀让人想起了传奇巨星邓丽君。<br /><br />&#8220;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歌声&#8221;:1989年5月27日,为支援大陆争取自由民主的学生运动,香港&#8220;歌坛大姐大&#8221;梅艳芳组织《民主歌声献中华》24小时大型募捐演唱会,百万人冒雨观看,港台200多位当红影视歌星参演;邓丽君不顾家人的反对,在脖子上挂了一块写有&#8220;反对军管&#8221;的牌子,毅然出席并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8220;六四&#8221;大屠杀之后,邓丽君说:&#8220;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8221;学运领袖吾尔开希回忆邓丽君:&#8220;1990年六四周年祭,在巴黎曾与她见过一次,一首《历史的伤口》因泣不成声而中断。中断后,她拿起麦克风,带着哭腔仍然坚定地说:&#8216;不要向专制妥协,不要向暴政屈服!&#8217;&#8221;<br /><br />1991年,邓丽君告诉友人,她拒绝到大陆演出:&#8220;我跟他们说了,六四不平反,我就不去大陆。&#8221;一些同行的表现令邓丽君十分失望:&#8220;哼,都公开发过誓,那些港台唱歌的,梅艳芳他们。可现在有几个人没去大陆?说话不算数!&#8221;在金门劳军期间,邓丽君向大陆喊话:&#8220;亲爱的大陆同胞们,你们好,我是邓丽君。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可以跟我们享受到一样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附设的生活环境下,才能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也唯有全体青年都能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和希望。我希望很快地能够再回到金门,跟金门的弟兄们见面;当然,还有跟沿海的大陆同胞们通话。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民主万岁!谢谢!&#8221;<br /><br />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的邓丽君是北京当局非常重要的统战目标,1981年当局就开始通过各种管道邀请邓丽君赴大陆演出。心系国家大义、&#8220;六四&#8221;惨案的邓丽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唯一一位从未进入大陆为专制政权贴金的港台巨星。<br /><br />由于在华语歌坛无可撼动的地位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屡屡发表反共言论的邓丽君,不仅未被封杀,去世之后,央视还多次播出纪念邓丽君的专集片。<br /><br />&#8220;回忆大饥荒、批评政府、反对砸同胞的日系车、认为宪政是个好东西&#8221;的敢言作家李承鹏,近日在新书签售现场被人袭击和扔菜刀,新书销量加倍增长,排队参加新书签售会的读者一眼望不到头,寒风肆虐的北京街头上演热销的童话。<br /><br />&#8220;你的暴怒,让我懂得自己正确。你的掩饰,让我相信自己正直。你的疯狂,让我看见自己清醒。被遮盖的眼依然能透进光,被捂住的耳朵会因为安静而听的更细微,被缝合的嘴能学会语言之外的表达,被捆绑的双手会悟出自由,被掩埋的死亡将永远存活。&#8221;伊能静不仅敢说,而且说得很好,让当局十分难堪。北京被大雾笼罩的照片正是当局心态的某种写照,套用秋瑾&#8220;秋风秋雨愁煞人&#8221;的说法,可以说当局现在是&#8220;黑雾黑烟愁煞人&#8221;。<br /><br />有人说,被取消新书签售会的伊能静是在炒作。网友&#8220;Kielboat&#8221;分析说:&#8220;有人将伊能静的表态与售书联系在一起,不以为然。不,这很好,一个自由的市场最终决定一切,当聪明的艺人已经意识到自由市民是他或她的最大市场时,一种新的政治消费主义就形成了,跟拒买环球时报广告商产品一起构成新的政治消费主义选择和运动,改变这个社会。&#8221;<br /><br />时代不同了。南周诸君敢于奋起抗争,引发全社会的声援和世界关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方周末》在大陆传媒界是一块金字招牌,旗下的编辑、记者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甚至,这种抗争和人格魅力于无形中成为资历的附加值。就像艾未未把借款搞成一次轰动网络的行为艺术,借贷双方都获得了成就感和抗争的乐趣。<br /><br />这种&#8220;附加值&#8221;业已体现于伊能静、李承鹏身上,民众的支持让他们知道吾道不孤,对他们的任何打压都会激起更多的同情、更多的反抗、支付更多的成本,以至于打压成为不可能。如同《南方周末》事件,不是每个帮凶都有美好结局。<br /><br />&#8220;每个女人都是一颗钻石,一定要经过无数切割才会发光发亮。切割,英文叫做Cut,也代表伤害。经历过无数伤害的生命,才会闪闪发光。&#8221;伊能静的自信、从容,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体制没有那么强大,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颗钻石。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就是体制,改变自己,就是小小地改变了体制的一部分。<br /><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