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与新闻审查

<br />  2013 年中国的首场风波,起于我曾工作过的《南方周末》,我不曾想到。一个多月前,我在香港大学演讲《十八大与中国政改前瞻》,希望政改从善待媒体、善待百姓起步,答问时有朋友认为过于软弱。未几,这「软弱」诉求便遭遇强悍对手。<br /><br />  这场风波被称「南周新年献词事件」,其导火线,是《南方周末》2013 年新年特刊在製作时遭广东省委宣传部粗暴干预。各界抗议声中,新闻审查成众矢之的。<br /><br />  要读懂本次事件,两篇文章可供参考。一篇是着名媒体人程益中先生的《中共钳制媒体揭秘》,一篇是曾礼先生的《究竟谁删改了南方周末新年献词》&#9472;&#9472;曾先生是派驻《南方周末》的审读员,他在事件中发博客反戈一击,提供了关于新闻审查的确凿证据。<br /><br />  <strong>中宣部「阅评」与「禁令」</strong><br /><br />  确切说,内地并没有国民党时期那种成文的新闻审查制度。毛泽东时代,舆论一律,自不必论。邓时代,新闻改革曾被提起,中宣部一位副部长曾提出「报纸登什麽不登什麽应当由报社自己决定」,但六四后媒体回到严控状态。江时代,对媒体的日常管制主要通过「事前禁令」与「事后追惩」。我在1998 年到2001 年期间担任《南方周末》常务副主编,见证了诸多「禁令」与「追惩」。禁令是在出版前规行矩步,追惩则是通过宣传部阅评组对媒体实施监控,发现「问题」则下令惩处。那时《南方周末》平均每年收到十多件中宣部「阅评」,上级(《南方日报》)领导每每心惊肉跳,接到阅评即招我等谈话,商量检讨或处分事宜。我就是在这种「阅评」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因一文惹祸而中箭落马。<br /><br />  广东省委对《南方周末》有过保护。我当值那些年,环境逐渐恶化。但那时,尚没有来自编辑部之外的事前审查。我在《南方周末》期间,参与过三期新年特刊策划製作。这三个特刊,是编辑部自主製作的。<br /><br />  程益中说,江时代后期,宣传部门的「禁令」已转入地下,不形诸文字。2005 年后,控制加紧。中宣部继阅评制度后,又创立审读制度,向各重要媒体派出审读员,对媒体的内容实行刊前审查。同时,一批忠实的宣传官员被任命为报纸总编,严防死守。已经如此草木皆兵,对一些视为异己的媒体仍不放心。宣传部乾脆跳到台前,对《南周》这样的报纸发威。<br /><br />  审读员曾礼先生披露,自从2012 年5 月新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庹震到位后,对报纸的管制和监控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南方周末》每期选题都要上报省宣,批准后才能採写;重要报道和社评,都要报省宣审阅后才能出。有一次报纸已开印才通知撤稿,结果印了十几万份报纸作废(另据南周朋友告之,2012 年发生过4 次报纸开印后停机销毁事件)。<br /><br />  2013 年南周新年特刊的製作过程,实属当今内地新闻审查的活标本。这次风波中,《南方周末》新闻职业伦理委员会发布了新年特刊出刊过程,所列事实,班班可考,活画出新闻审查之蛮横粗暴。<br /><br />  我数次经历南周特刊操作,知道特刊是《南周》知名品牌,为读者关注,策划过程十分艰辛,在动辄得咎的舆论环境下尤其不易。本次特刊在2012 年12 月初开始策划,初步决定主题为「过河」。编辑部的方桉报给总编辑黄灿后,一直没有回音,直到中旬,黄灿提议,以「中国梦」为关键词,明显是要迎上所好。<br /><br />  <strong>《南方周末》如何连捱五刀</strong><br /><br />  12 月23 日,编辑部拿出策划文桉,24 日,黄灿将策划桉送省宣审查。这是新年特刊製作中的第一次事前审查,这种审查还将反覆多次,《南方周末》为此身捱五刀:<br /><br />  第一刀:多个选题被否。26 日,传来省宣第一次意见,意见似集中于「人物」。多篇人物报道被令撤除。<br /><br />  第二刀:新年献词两度送审。《南周》的献词原稿题为「中国梦,宪政梦」,黄灿不满意,修改,送审;奉命再改,再送审。31 日的送审稿减至1000字,标题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第三刀:大砍版面。31 日晚,流程已到最后阶段,黄灿传达省宣意见,年度新闻事件盘点整个板块被删除。稍后又有指令,再有两篇文章被撤。编辑不得不对花近两小时重新调版。<br /><br />  第四刀:欲颠覆头版。在编辑做版期间,黄灿用手机拍摄头版版样,发给省宣审查。2013 年1 月1日零点前后,黄灿突然转达省宣最新意见:第一,头版大禹治水图格调偏暗,且易被外界做歪曲解读,要求换成一张航母的图片;第二,不能用「中国梦梦之难」这六个字作为特刊标题。听到这种意见,编辑的情绪几乎崩溃。预订签版定样时间早已超过,大改几无可能。最后经争取,大图保留,头版标题改成「家国梦」。<br /><br />  第五刀:最蛮横的一刀,发生在报纸编辑流程已结束后。1 月1 日凌晨3 时,完工,特刊诸责任编辑集体署名签版、常务副总编最后签字出片,责任编辑们关闭手机休假。然而,天亮后,省委宣传部却召见总编副总编,责令改版,焦点是头版和献词。省宣提出在封面大图上增加一段导言,此事后来在网络上被传为系部长庹震亲自撰写。目前可知的情形是,导言由副部长口述、南周副总记录、手机短信发回送审,省宣改定发回见报(这段发生低级错误的文字,究竟经谁审定,仍不详)。另外,责令已定稿的献词第三度送审。审后的献词被删几十字、加入一百馀字。惟一一处「宪政」字样被彻底消灭,加入的百馀字包括「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等十八大报告用语(何人所加,亦不详)。1 日晚,省宣再发指令,将封面标题改为「追梦」。在责任编辑、校对均休假不在班的情况下,南周总编、副总编二人只好亲自到出版室操作,落实省宣审查意见。<br /><br />  阅读本文的读者中,相信有许多传媒朋友。请问诸君,见过这样的出报流程吗?对内地的新闻控制,我不能说不熟悉,可是眼前的事实仍令我震惊!还有什麽不在巨细无遗的管控之下?策划桉、选题、题目、文稿、图片&#8230;&#8230;一切一切,都必须唯「萱萱」之命是从,而报纸的记者、编辑、总编,都沦为被驱使的家丁。《南周》的员工,常连续数日不眠不休,不是为了提高报纸水准,仅仅是为了应付审查官的折腾。这样的折腾,一而再,再而三,经年累月,无休无止,一如噩梦。<br /><br />  《南方周末》是一件产品,一件商品,当然是特殊的商品;它是一家市场化运作的企业,当然,老闆是党。可是,今天中国总算已有「现代企业制度」,试看今日之国企,还剩几家,上级党组织可以视管理层为无物,到企业指手画脚,恣意妄为?中国计划经济的痼疾,那些最陈旧最丑陋的东西,如今竟顽强存活在宣传管理系统中。<br /><br /> <strong> 第一声「不」</strong><br /><br />  南周事件的最大意义是揭开了黑幕。在此之前的许多年里,新闻审查变本加厉,事前审查肆意横行,然而一切皆在黑箱之中。这些年,《南方周末》的忠实读者发出愈来愈多的叹息&#9472;&#9472;报纸批评和监督的锋芒削弱了,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南周缺席,版面上多了莫名其妙的官话套话。原南周记者李海鹏在微博写道: 「我02 年到《南方周末》,09 年离开,亲眼见证它无一日不在严苛管制之下。一棵树,今日断其一枝,明日断其一根&#8230;&#8230;」读者未必知道,正是那些事前审查的手,抹去了几多真相,禁锢了几多真言,掐灭了星星点点的思想火花。《南方周末》的员工们打落牙齿带血吞,哑忍已久,这一次终于走到极限。<br /><br />  他们的诉求有限,只是废除事前审查(出版前预审),要求编辑自主。经此一役,宣传部应有所忌惮,但任命听话的总编、禁令、追惩,这些手段将延续。兑现宪法第35 条,给人民言论出版自由,路还长。<br /><br />  然而毕竟开始了。体制内第一声「不」喊出来了,规模空前的博弈发生了。相信领导人会明白,何为利,何为弊,谁是给他们减分添乱的恶吏,谁是新政正渴求的呼应者支持者。真的,请从善待媒体、善待百姓开始,政改,不能再拖延了。<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