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俊卿吧”看中国马哲研究

<div>&nbsp;衣俊卿的故事本来就奇特&#8212;&#8212;奇在他开创了一条所有贪官未走过的新路,让女方自愿奉上金钱与肉体,财色双收,还能让这些&#8220;马哲女&#8221;因相思而心有戚戚,因相晤而欣喜若狂。但如果到百度的衣俊卿吧去看看,领略众多&#8220;洗衣粉&#8221;对衣的狂热,更会觉得这个故事奇上加奇&#8212;&#8212;不过,我指的是1月21日以前的衣俊卿吧,此后这个吧已经有了&#8220;洗衣粉&#8221;的异类,原因似乎是原来坚持不让发表对衣师的负面议论的吧主离职。</div><div>&nbsp;</div><div></div><div>我之所以要分析这个吧里洗衣粉的&#8220;学术&#8221;取向,唯一的原因是因为马哲一直还是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的显学,这个吧的言论正好折射了&#8220;显学&#8221;的没落与无聊。</div><div>&nbsp;</div><div></div><div>一个自我陶醉的封闭小王国</div><div>&nbsp;</div><div></div><div>衣俊卿的大名,我通过常艳女士《编译局言情录》的故事方知晓。为了弥补自己的孤陋寡闻,去网上搜索了一番,才知晓他近期内热衷高唱&#8220;三个自信&#8221;、&#8220;中华复兴&#8221;等口号,即便他不是&#8220;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8221;的独家发明者,大概也算是首倡者之一。当习主在报告中反复强调&#8220;三个自信&#8221;之时,衣卿及&#8220;洗衣粉&#8221;的眼前大概浮现了一架通往云霄的登天梯。</div><div>&nbsp;</div><div></div><div>百度上这个由100余位洗衣粉组成的&#8220;衣俊卿吧&#8221;,就这样跳入了我的眼帘。常艳《言情录》说得明白,&#8220;洗衣粉&#8221;是衣俊卿的崇拜者的自称。去年12月中旬,常艳《言情录》在网上流传之时,那个吧上有120余位&#8220;洗衣粉&#8221;。她们对&#8220;衣师&#8221;的款款深情,从网名&#8220;小王子&#8221;、&#8220;永远的小王子&#8221;、&#8220;华丽复兴&#8221;就可看出。我第一次登陆此吧,正值衣局长财色双收的风流罪过满世界流传之时,但该吧置顶的仍是&#8220;2012年的衣师,谦谦君子,笑靥如花&#8221;。&#8220;谦谦君子,温润如玉&#8221;。还有很多帖子称其为&#8220;衣帅&#8221;。明显是模仿追星族&#8220;云龙迷&#8221;对影星柳云龙的称呼,寓意应该是以&#8220;衣帅&#8221;的小兵自居。</div><div>&nbsp;</div><div></div><div>1月21日编译局23位&#8220;马哲女&#8221;的照片名单被展示于互联网之后,我去衣俊卿吧再度潜水,想看看&#8220;洗衣粉&#8221;们有什么新动向。发现这个吧上多了十余位注册者,并上传了常艳的《言情录》,为这个专门歌颂&#8220;衣师&#8221;的封闭小王国投进去了一块块石头。只不过,这些&#8220;洗衣粉&#8221;忠心不改,虽然不敢说新华社消息是造谣&#8212;&#8212;因为她们以&#8220;衣师&#8221;在新华社及《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为最高荣耀,但依然希望&#8220;衣师坚强,要挺住&#8221;。一位中级粉丝&#8220;王希凤88&#8221;立场鲜明,骂&#8220;常艳是小人,摔坏了我们心中的一块美玉&#8221;,&#8220;我们这里的人认为,常艳是衣老师的对立面派去的卧底,专门害衣老师的&#8221;。当然也有人比较聪明,发贴希望大家表明只是&#8220;思想上的衣粉&#8221;。但该吧字里行间流淌的暧昧,让人印象深刻。</div><div>&nbsp;</div><div></div><div>买椟还珠的中国式马哲研究</div><div>&nbsp;</div><div></div><div>常艳成为这一堆&#8220;洗衣粉&#8221;的公敌,对这点我并不意外。但我对这群&#8220;马哲女&#8221;缘何会以研究马恩为终生职业很感兴趣。记得很久以前读过一些心理学著作,其中一条分析两性关系的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女人对男人学识的崇拜之情,往往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无法到达这位男人所具有的深度与高度。按常情,如果&#8220;洗衣粉&#8221;们不是对马恩理论深感兴趣,很难将个人情感如此真诚地投放到&#8220;中共马克思理论专家&#8221;衣俊卿身上。</div><div>&nbsp;</div><div></div><div>她们的&#8220;衣师&#8221;具有什么学术高度呢?被她们甘之如饴拜读的学术成果计有:&#8220;关于《新马克思主义评论》&#8221;,&#8220;衣俊卿谈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著作编译成果&#8221;、&#8220;文化哲学:一种新的哲学范式&#8221;,等等。这些文章是标准的中共意识形态产品,几乎没有什么有独创性价值的思想。即使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交流,恐怕也难以赢得赞誉。如果要与其祖师爷马克思的思想高度相比,恐怕只能借用梅林在《马克思传》里引述别人的话(大意):在马克思后面几十米远,跟着恩格斯;在恩格斯后面几公里,跟着红色沃尔弗;在沃尔弗后面很远很远,跟着一头&#8220;多情的小驴&#8221;李卜克内西&#8212;&#8212;如果再加一句,只能说:在离马克思很远很远的山那边,有人说自己继承了马克思。</div><div>&nbsp;</div><div></div><div>事实是:中共并未成为跟在马克思后面的一头&#8220;多情的小驴&#8221;,它从来就不是马恩的真正追随者,它要的只是上书&#8220;马克思主义&#8221;五字的一面旗帜。这种行为与中国成语故事&#8220;买椟还珠&#8221;好有一比。</div><div>&nbsp;</div><div></div><div>中共统治集团现在的掠夺行为,无论是按照本国封建王朝的道德标准,还是按照世界任何文明国家的道德标准衡量,都是赤裸裸的无耻掠夺。所以中共只能声称曾经赋予自身政治合法性的马克思主义,与所有的道德标准相抗衡。但事实上,中共早已不敢面对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共无疑是世界上最无耻的剥夺者,早就应该被无产者打倒(即剥夺剥夺者)了。因此,中共不需要什么纯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只需要衣俊卿这类政治化妆师,为其罪恶统治提供一些漂亮的包装。现有的马哲研究,早已没有了毛泽东当年《九评苏联共产党》那霸气十足的&#8220;理论自信&#8221;,只剩下自说自话的&#8220;学术&#8221;嗫嚅。</div><div>&nbsp;</div><div></div><div>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之所以成为马克思,就在于他一以贯之的猛烈批判精神。马克思在他博士论文序中就早已为自己立下要成为普罗米修斯第二的誓言:&#8220;不惧神威,不畏闪电, 也不怕天空的惊雷&#8230;&#8230;&#8221;。但中国的马克思信徒们在&#8220;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8221;之时,已经丢弃了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完全变成了一门权力的谄谀之学。&#8220;中华复兴&#8221;与&#8220;三个自信&#8221;,是衣卿在习主登基之后适时送上的一帖膏药,可算献媚有方;而&#8220;洗衣粉&#8221;因崇拜&#8220;衣师&#8221;这位政治化妆师及各种渊源,终于从中国各地汇集到衣俊卿吧来了。</div><div>&nbsp;</div><div></div><div>20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批判有三个路向,一是外部批判,西方自由主义学者的批判以卡尔&#8226;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为代表,这是解构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二是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的理论反思,比如曾经兴盛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作是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三是实践派的理论批判,如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陶里亚蒂的一系列著作,包括《意大利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如果&#8220;马哲女&#8221;们能够师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运用马克思理论对中国现实作批判性思考,也不失为在做学问。</div><div>&nbsp;</div><div></div><div>我欣赏有学问的女子,无论是诗词绘画,还是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任何领域的建树与成就,都能增加女性的美丽与魅力。就算是喜欢马克思主义也无妨,但一定要有独立思考,比如卢森堡等人的信仰至少是真诚的。但衣俊卿吧上&#8220;洗衣粉&#8221;围绕她们的&#8220;衣帅&#8221;献上的莺声鹂语,无论怎样看,都象是一群被中共意识形态教育漂洗过灵魂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由于她们的&#8220;衣帅&#8221;只是一位权力的政治化妆师,因此,与其说她们崇拜的是&#8220;学术&#8221;,还不如说是权力。由于她们只能逡巡于权力圈的边缘,对圈里的风光又向往不已,于是就寄情于成功跻身于权力圈的衣帅。与一般女人的区别在于,她们努力想用学术崇拜掩饰自己的权力崇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