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中國作家余杰先生在中共的「活埋」威脅下「飛越瘋人院」,終於舉家在美國東岸安頓下來,「出中國,入光明」,「得了天空,失了大地」。儘管他依然遭受中共派人恐嚇和挑釁,但仍堅持疾筆奮書,去年終於完成《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面世,可讀性甚高。正如他所說,這本書正是「給胡錦濤的墓誌銘、給共產黨的判決書」,不僅談及他個人被胡錦濤暴虐的遭遇,更加詳論中國公民被胡錦濤專政的惡果。如今胡錦濤即將卸任國家主席,傳位給習近平繼續擊鼓傳花。現在該是時候盤點一下胡錦濤是如何糟蹋掉十年寶貴光陰,把中共政權逐步推向「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的殘局,把中國社會急遽推向「黨國權貴資本」和「民間冷漠犬儒」上下交合沉淪的困局。余杰的佳作正好在這關鍵時刻面世,忝為胡錦濤蓋棺論定,相當難能可貴。<br /><br /> <br /><div> 綜觀《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潛伏著四個論點相當有新意,有別於時下一般泛泛而談或一廂情願的政論文章,可謂發人深省,必將日久彌新。</div><div> </div><br /> <strong> 一、中共派系之間的共生關係<br /> </strong><br /><br /> 政論界一直存在著以下一種想法:中國共產黨內部有很多派系和利益集團,彼此不斷內訌傾軋,因此有志於自由民主的人士必須清楚辨識不同派系集團,把個別高層人士,根據其生平事蹟定性分派,然後分析哪一派比較好、哪一派比較壞,進而支持較好的一派,聯合揭批較壞的一派,而如果各派好壞參半,那麼就有捧有壓,靜觀其變。支持這套論點的人士心理相當複雜,他們自覺無能為力,深感民間抗爭於事無補且易惹衆暴,不可作為爭取實現中國憲政民主的主要力量,於是唯有寄望中共集團內部分崩離析,然後拉一派打一派,盼能加劇分裂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中共華麗轉身,啟動政治改革。<br /><br /> <br /><br /> 《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可謂對上述觀點的當頭棒喝。余杰生動地比喻這種思維為「綁匪內訌與肉票狂呼」,真是恰到好處,輕鬆拆解上述迷思。我甚至認為:任何對一黨專政集團內部派系抱持投機態度和有捧有壓的想法,都只會被扯進專政魔靈的絞肉機器,最後只會將專制胎毒和權力鬥爭「內化」成自己待人處事和生活態度的一部分,得不償失,相當可惜。根據這種投機論點,即使押注在胡耀邦、趙紫陽之類的真正開明派身上,依然不值得支持。歸根結柢,關鍵從來不在於胡趙之流是否優於鄧李楊之流,或者所謂萬衆期待的習李新政是否優於胡溫敗政,然後急著在一堆爛蘋果中挑幾個沒那麼爛的來採購。事實上,趙紫陽要到被軟禁和失去權力時才逐步脫胎換骨,而胡耀邦則從來沒有機會真正脫胎換骨。無論如何,大家應該努力的焦點從來不在於選擇較好的蘋果,因為挑選再多好蘋果,那棵腐朽毒樹還是會不斷長出壞蘋果,蹂躪生靈。畢竟,關鍵在於兩點:一、推翻中共一黨專政體制,把這棵毒樹連根拔除;二、推動民間社會的思想啟蒙、理性言論、堅毅行動,亦即改善毒樹賴以生存的陽光、空氣、水土,斷絕毒樹再生機會,滋養良苗茁壯成長。如今許多「救黨人士」鼓勵聲援毒樹上的好蘋果,當上了好蘋果的啦啦隊,但根本無視好蘋果無法改變制度,既無法推翻專制,也不能改良文化,結果如何,其理至明。唯有當好蘋果及早脫離毒樹,才有望化作春泥,催生良種。<br /><br /> <br /><br /> 余杰在書中基本上貫徹了上述思維,分別論述了江胡關係、胡薄關係、胡温關係,並通過這三組關係,看通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外乎是一個互相支配、利用、分立、合作與鬥爭的複合體,而不是真正的內訌,更談不上任何基本價值觀念上的衝突。依我看來,他們之間合作與鬥爭的比例,套用一句毛澤東的老話,可以說是「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關係。畢竟,如果他們的「主旋律」真是內訌和分裂,他們就絕對不會相聚在一黨專政的同一屋簷下了!如果連這一點也不理解,那就未免對中共認識太少了。中共自建政以來,除了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打倒劉少奇,導致正如麥克法夸爾教授所說的「延安圓桌會議破局」之外,真正導致共產黨高層內部之間大規模血腥暴力的內訌分裂幾乎絕無僅有。明乎此,就不會把江胡關係、胡薄關係、胡温關係的衝突部分,拿來大肆渲染,甚至呼籲拉一派打一派,妄想中共隨之而裂解。當大家明白到中共派系一直尋求共生,不是尋求同死,思維也會頓時變得澄明清澈,拋棄一切不必要的癡心妄想。粵語歌詞有道:「枉拋相思枉癡戀,恨卿心太忍,只有嘆息舊歡似夢,早經消散莫再尋」,可謂發人深省。<br /><br /> <br /><br /> 余杰在書中這樣寫江派和胡派關係的:「胡錦濤與溫家寶聯手以貪腐罪名整肅桀驁不馴的上海幫大將陳良宇,迫使上海幫全線退縮,江系走向式微。但是,到胡錦濤真正說一不二了,仍然拒絕政改,中國的人權狀況甚至比江澤民時代更有大的退步。」其中所謂「江系走向式微」之見解雖然有點說過了頭,但在人權方面「胡不如江」的論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無論如何,余杰的論述顯然並非停留在這個相互比較的淺薄層次,在周永康問題上,余杰進而指出:「江澤民退休之時,在政治局安插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周永康等四名與之關係較親密的幹將,…但他們並非一成不變的江系人馬,隨著江的影響力日漸式微,不少人轉而向胡錦濤宣誓效忠。…江澤民是周永康的伯樂,胡錦濤則是周永康的提攜者和指南針。…胡周之關係,沆瀣一氣,同舟共濟。」這就真正涉及到我剛剛提出的「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幫派共生」觀點。換言之,如果我們依然把胡派、江派人馬「絕對化」,然後用兩派互相內訌鬥爭的觀念來看待中共,未免脫離現實,令人啼笑皆非。正如余杰所指出:「周永康不是胡錦濤的敵人,而是胡錦濤的助手。」此外,周永康政法系統所玃取的鉅額維穩經費,正是由胡錦濤親自批示的。引申而言,那些所謂「江系老臣」,甚至江澤民本身,都往往不是胡錦濤的敵人,而是與胡錦濤相依為命的貪腐兄弟和暴力伙伴。現在有錢大家撈,樹不倒猢猻只會吵鬧,樹要倒猢猻才會四散。<br /><br /> <br /><br /> 談到胡薄關係,余杰的總結也是相當鏗鏘有力:「胡錦濤收拾薄熙來,不是因為薄熙來高舉毛的旗幟,而是薄熙來挑戰中央的權威。…左王不僅在重慶,更在中南海。更準確地說,胡錦濤是根子,薄熙來是枝葉;沒有胡錦濤,就沒有薄熙來。…薄熙來是胡錦濤生下的怪胎。胡錦濤幹掉薄熙來,不是因為他本人要走光明之路,薄熙來要走黑暗之路;而是因為薄熙來挾毛派以挑戰中央,危及胡本人的僭主地位,胡才不得不出手。薄熙來完蛋了,但只要產生薄熙來的制度和文化土壤仍未改變,還會有薄二世、薄三世應運而生的。」這一點相當有力,再度印證了共產黨高層成員的同質、同構、共殖、共生關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王寇皆匪,路人皆見。<br /><br /> <br /><br /> 至於胡溫關係,余杰更寫得極為生動:「黑無常」是胡錦濤,「白無常」是溫家寶。「溫家寶是胡錦濤的傳聲筒和馬前卒,胡錦濤是溫家寶的大老闆和總導演。這齣大戲,胡溫兩人缺一不可。胡溫都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的代理人,如混凝土般凝固為一體。」換言之,河蟹大帝裝黑臉,中國影帝裝白臉,一個說要變中求穩,一個說要穩中求變,實際效果就是共同維護了中共一黨專政。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現實。余杰於是點出了這些人思維上的盲點,實在發人深思:「自以為是馴獸師的人,最終的結局都是成為野獸的腹中餐。為帝王師者,最終都被帝王所拋棄,如范增之於項羽,翁同龢之於光緒。」只有當中國的知識人打破這種帝師、謀臣、諫士情結,進而為自己和公民的自由秉筆直書,暢所欲言,不問功勳,只問良知,才能讓文化脫胎換骨,走向文明。<br /><br /> <br /><br /><div> 不過,我對書中所說的「團派比太子黨更壞」以及「太子黨啟動政治改革的可能性稍稍高於團派」這兩個觀點有若干保留。前一句話只不過是一項比較,儼如說拉登比薩達姆更壞,固然可以條分縷析,援引實例佐證,但沒有比較實益,因為團派和太子黨都是崇尚暴力、謊言、濫權、貪腐,既然本質上沒有分別,而且兩者之間牽扯難分,因此比較下來也沒有意義,公民抗爭也沒有必要厚此薄彼或吹捧任何一方,而他們和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制度都必須同被揚棄。至於後一句話只是一項預測。我總認為:談中共的政改機率就好比談沙漠的降雨機率一樣,固可充作飯後談資,但切勿浪費時間認真琢磨。至於談論今天抑或明天比較有機會降雨,雨雲將要「胡來」抑或「習來」,固然是沙漠居民人之常情,但我拒絕為這些事而起哄。原因無他,荒漠之上,烈日當空,赤禍炎炎,乾燥難耐,還要猛猜雨雲將會出現在今天抑或明天,有真正意義嗎?不過,余杰書中有句話是我相當認同的:「我們不必對習近平抱太高期望,習近平很難超越既得利益集團的制約」。歷史必將驗證這一點的真偽。</div><div> </div><br /> <strong> 二、胡氏貪腐集團的利益網絡</strong><br /><br /> <br /> 這是《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的重點。猶記得《紐約時報》揭發溫家寶親友貪腐集團,詳盡有力,全球譁然。及後更有針對王岐山家族的爆料。這種努力同樣可以適用在胡錦濤家族身上,以昭世人,以正視聽。余杰在書中開示了一張粗略的胡錦濤貪腐索引圖,供全球識者循線追查,逐步探尋,蒐集證據,頗具參考價值。其中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文,余杰詳細敘述了胡錦濤堂弟胡錦星跟開源控股的關係,以及其兒子胡翼時跟陽光衛視、天津供熱、日照鋼鐵、盛源控股的關係,甚至其哥哥胡錦華跟上海銘源的關係,可謂嘆為觀止。有興趣的讀者自可細閱,在此不擬贅述。<br /><br /> <br /><br /> 畢竟,中共總書記有多大膽,家族集團就有多大產!胡錦濤及其家族的經濟利益,當然遠遠超過余杰書中的敘述,正如余杰所說,「這個主題可以單獨寫成一本像詞典一樣厚的專著」。我現在僅約略談談兩個人:胡錦濤兒子胡海峰、胡錦濤女婿茅道臨。<br /><br /> <br /><br /> 胡錦濤兒子胡海峰,現年超過40歲,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第一屆EMBA畢業生。他曾擔任清華同方威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同方威視成為了全國147個機場在奧運前加設X射線液體危險品安全檢查系統的獨家供應商,帶來逾億人民幣收入,備受海內外關注。2009年7月19日,英國和非洲媒體卻分別報導,胡海峰總裁曾在非洲國家納米比亞為取得機場港口掃瞄設備的合同涉嫌行賄,金額高達1320萬美元,三人被拘禁,接受該國反貪機構調查。事件發生後,胡海峰的名字成為內地各網絡搜索引擎的敏感詞,不予顯示結果,情況相當詭異。此外,同方威視是清華控股旗下的企業。清華控股是清華大學在整合清華科技產業的基礎上,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旗下上市企業包括同方股份、誠志股份、紫光股份、啟迪股份、紫光集團、博奧生物等,連續數年被列入中國最大500家企業集團。胡海峰更加出掌清華控股的黨委書記。後來他更上一層樓,出任清華大學副秘書長,以及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黨委書記。大家可以想想:他是憑甚麼做得到的?還不值得大家追查下去嗎?<br /><br /> <br /><br /> 至於茅道臨,他是胡海峰妹妹胡海清的丈夫,亦即胡錦濤的女婿。1999年初,他加盟四通利方公司(新浪網前身)擔任營運長,2001年升任執行長,至2003年才離開新浪網。據稱,茅道臨迫於胡錦濤的「避嫌」壓力,才離開新浪網商業王國,之後他們夫婦二人一直隱居美國。胡海清改名胡曉樺,在夏威夷跟茅道臨秘密結婚。儘管他們二人有無貪腐違法尚待查證,然而大家不妨想想:茅道臨夫婦為何要選擇飛到美國隱居,而不留在胡錦濤管治的「偉大袓國」?「偉大祖國」不夠好嗎?爸爸的「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不夠吸引嗎?難道他們在中國會有連爸爸都鎮不住的「敵人」嗎?他們在美國的身家財產狀況如何?他們在美國有無任何協助胡氏集團處理境外財產的角色?這些都是合理的懷疑,值得追尋合理的答案。<br /><br /> <br /><br /> 總而言之,胡氏貪腐集團這道題目可以寫成一篇很大的文章,值得各方有識之士繼續翻查資料,提出疑問,循線追查,蒐集證據,確定事實,奮勇披露,以正視聽。如涉違法,務必起訴,把胡氏集團全體貪贜枉法人士繩之於法。<br /> <br /><br /> <strong> 三、胡氏自私狡猾的人生歷程<br /></strong><br /> <br /> 要了解真實的胡錦濤,就必須了解他的人生歷程。余杰在《河蟹大帝胡錦濤》一書中,也花了一定篇幅加以敘述,值得細心玩味。<br /><br /> <br /> 在《胡錦濤倒行逆施,常大林為劉霞鳴冤》一文中,余杰把胡錦濤的「第一桶金」刻劃得絲絲入扣:「胡錦濤心思縝密,他一開始心儀的女性,並非相貌平常、個子矮小的劉永清,而是另一個更出衆的北京女孩。但他很快移情別戀,主動追求劉永清,顯然是看中劉永清家庭方面的優勢。劉永清的父親是一名廳級官員,在高幹子弟如雲的清華,官職雖然不起眼,但劉永清是名副其實的幹部子女。而胡錦濤出身於一個小職員家庭,若不能攀上高枝,在那個以出身論英雄的年代裏,以後的發展便會受很大限制。而胡錦濤更看重的,是劉永清舅舅常芝青的身分和地位。常芝青的行政級別雖然不高,但資歷很深,人脈很廣。除了在後來的文革中受到衝擊外,安然渡過大多數政治風暴,可見其善於察言觀色,精於自保。六十年代初,胡錦濤被劉永清帶上門時,常芝青正奉姚依林之命主管多家全國性的財經類報刊,家中車水馬龍,客人絡繹不絕。…果然,攀上親戚之後,胡錦濤後來的分配、調動、升遷,都從常芝青那裏獲得必不可少的助力。常芝靑,可謂胡錦濤挖掘到的第一桶金。」面癱心不癱也。<br /><br /> <br /> 然後,胡錦濤的人生出現了重大突破。根據余杰在書中的敘述,「常家的開明和民主之風,卻對胡錦濤沒有帶來任何影響。…八十年代初,常芝青痛定思痛,支持胡耀邦和趙紫陽的改革開放政策,並安排兒子常大林擔任《人民日報》總編輯、黨內開明派代表人物胡績偉的秘書。」胡錦濤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一定安全距離。後來六四慘案爆發,胡績偉被撤職,常大林被調職,但胡錦濤可能由於年初鎮壓藏人「有功」,再加上其他涉及他跟當時中共元老們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黨性奴性十足,成功脫穎而出,「青雲直上,被鄧小平選為最年輕的政治局常委,欽點為江澤民之後的黨魁和國家元首的接班人」。常大林自此與胡錦濤正式分道揚鑣。常大林近年更毅然發表公開信為劉霞鳴冤,顯然已對河蟹大帝胡錦濤完全失望,不惜把家庭內部矛盾公開化,僅因「我有志氣,不負良心」。可憐的是胡錦濤,「我沒志氣,丟掉良心」,真是當之無愧的「面癱帝」。正如余杰所說,對於常大林的公開信,「胡錦濤依然置若罔聞。他跟毛澤東一樣迷信暴力,蔑視民意,連親情都不放在心上。若非如此,他也不能爬上黨魁的高位」。<br /><br /> <br /><br /> 總而言之,胡錦濤自私狡猾,埋葬親情,腰斬愛情,拋棄公義,踐踏人性,在忘情絕義之後,緊抓黨政軍權不放,緊抓媒體司法不放,殘民自肥,虛耗十年。歷史必將還原他的真實面目,給他應有的正確評價。<br /><br /> <br /><br /> <strong> 四、胡氏虛耗十年的專政困局</strong><br /><br /> <br /> 正如余杰在書中所說,「共產黨就是共產黨,寄希望於共產黨改革和蛻變是不可能的。改到後來,還是改不下去,只能像戈爾巴喬夫那樣下令解散共產黨,並宣佈其為非法組織。…胡記中共政權願意以實用主義的態度,在經濟領域汲取資本主義的部分特色;但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卻還是緊抱毛的傳統不放。有很多自以為聰明的民間人士認為,只反毛而不反胡,在今天的中國會比較安全。結果,儘管他們不談一句中國的現實問題、只要涉及到非毛的話題,立即遭到嚴酷打壓。因為,精明的胡錦濤心中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賬簿:非毛就是非共,保毛就是保共,毛與共已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畫龍點睛,所言甚是。<br /><br /> <br /><br /> 其實在胡錦濤時代,毛魔王的專暴胎毒依然不斷湧現。維權人士被整肅,從胡佳、黃琦、趙連海、譚作人,一路寫下來,根本罄竹難書。陳光誠被圍困,李旺陽被自殺,朱虞夫被文字獄,劉曉波被重判,劉霞被軟禁,胡錦濤的所作所為,簡直喪盡天良。他這樣做還沒有換來足夠安全感,尚要搞大閱兵勞師動衆,辦孔子學院遮羞裝蒜,空言大國崛起,吹噓建國大業,大搞國進民退,反三俗,推綠壩,管網絡,控言論,抓計生,抓政法,箝制藏疆,瘋挖內蒙,可謂禍國殃民,貪腐遍野,官富民窮。針對香港,他力挺梁振英港共集團治港,但卻難破水馬圍城,自我囚禁,記者嗆聲,頓時龜縮。針對台灣,他統戰分化國民黨內媚共人士,一方面籠絡政商,經濟收買,另一方面制定反分裂法,外交圍堵,部署飛彈。針對國際,他又暗助朝鮮,偏袒俄國,剝削非洲,盲目支持利比亞卡扎菲和敘利亞阿薩德,最後兩手皆空,更加無力阻止緬甸親美,日美同盟,南海東海劍拔弩張。淪落至此,這種貨色的中共領袖,倒真有點像余杰所說的「勃列日湼夫的中國版」,對內暴虐,對外無能,讓中國再度錯失十年寶貴光陰推動政治改革,如今困難的深度和廣度已經積重難返。<br /><br /> <br /><br /> 其實,從這一點引申下去,我們必須面對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既然共產黨自我改良的機會已經不大,呼籲或等待只是枉拋相思,共產黨已經步入「改革是找死、不改革是等死」的殘局,那麼在政治變革層面(有別於文化改良層面),所剩下來可能出現的情形,不外乎在某個條件成熟的時空下,爆發「軍事政變」或者「民衆革命」,以終結中國共產黨的專政生命,究竟將會是暴力抑或和平,尚未可知。這已經不再屬於盧笛「樂觀消極」與胡平「悲觀積極」的爭論層次,而是進入預見政局較有可能出現的變化與研擬相應對策的籌備層次。正如內地歷史學者袁偉時教授在《昨天的中國》一書中所指出:「社會轉型,成本最低的是逐步改革,革命是不得已而為之。民衆有革命權,但那是最後手段。」既然民衆革命或軍事政變有可能爆發,我擬重提一本目前在內地暢銷、被王岐山高度評價的舊書:法國歷史學者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其中許多精闢文句,至今歷久不衰。還望對政治制度和社會問題陷入爆發邊緣的中國公民慎思明辨,汲取寶貴的歷史經驗與教訓,減少轉型階段的制度滑坡機會,在高喊打倒共產黨之餘,在真正打倒共產黨之後,不要變成另一個要再次被國民打倒的新共產黨。只有當中國人民具有儼如近期電影《雲圖》(Cloud Atlas)所描述的跨世代對「自由」永恆追求的信念,才較有能力解除包括中共在內的一切專政魔咒,邁向真正的自由和幸福。<br /><br /> <br /><br /><div> 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一書中是這樣寫的:「人們似乎熱愛自由,其實只是痛恨主子。為自由而生的民族,它們所憎恨的是依附性的惡果本身。我也不相信真正的對自由的熱愛是由於人們只見到自由帶來的物質利益,因為這種看法常常使人模糊。…多少世代中,有些人的心一直緊緊依戀著自由,使他們依戀的是自由的誘惑力、自由本身的魅力,與自由的物質利益無關;這就是在上帝和法律的唯一統治下,能無拘無束地言論、行動、呼吸的快樂。誰在自由中尋求自由本身以外的其他東西,誰就只配受奴役。」他又指出:「革命的發生並非總因為人們的處境越來越壞。最經常的情況是,一向毫無怨言彷彿若無其事地忍受著最難以忍受的法律的人民,一旦法律的壓力減輕,他們就將它猛力拋棄。被革命摧毀的政權幾乎總是比它前面的那個政權更好,而且經驗告訴我們,對於一個壞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只有偉大天才才能拯救一位著手救濟長期受壓迫的臣民的君主。」誠盼識者深思明察,抓緊政局良機,反胡反共反專制,爭取個人自由,建設憲政民主。</div><div> </div><div> </div><div> <em>( 作者為香港政治評論人 )</em></div><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