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课题申报时

<em id="blogcontent" style="font-style: normal; font-family: tahoma, arial, 宋体, sans-serif; font-size: 13.63636302947998px; line-height: 23.99147605895996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每年到了放寒假的时候,就要开始申报国家课题了,每年春节开学的时候,论证了一个多月的课题就开始上交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课题申报的成功与否,承载了学人太多的苦与乐,承载了太多的利益和荣誉,精神的,物质的,眼前的,长远的。一个国家课题的完成是另一个的国家课题申报的起点。有了国家课题,尤其是有了国家重大课题,副教授破格为正教授,正教授走向著名教授,著名教授走向长江学者,成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年轻人也因此走进省级国家千人百人计划行列。</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对于体制内的人来说,国家课题是教授学者辉煌的重大标志。</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1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家课题成为许多教授学者追求的终生目标。很多人追求了一辈子,一辈子都是零增长,起点是零,终点是零。一辈子,就是范进也中举了,国家课题却没中。</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追求国家课题是竞争的过程,奉行着丛林法则。追求的过程是残酷的,追求的结果也是残酷的。更为残酷的是,追求不在于过程也不在于结果,而在于不公平,实力强者下,实力弱者上。普通教授下,官员教授上,权力在不断地蚕食课题的奶酪。即使有普通教授中标,也是为官员教授中标涂脂抹粉。</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家课题分为文科国家课题和理科国家课题,其全称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大类,根据这两大类文科与理科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的性质进行细分,比如文科可以分为文学、政治、社会、经济等,再根据学科性质进一步细分。这里仅以文科课题进行例证式分析。</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对于申报者来说,除了填写相关人员组成及申请课题经费数量外,论证是极为重要的,论证的内容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论证字数限</span>4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字以内。</span>&nbsp;&nbsp;</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四个方面论证的过程也是不断产生吊诡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吊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国外研究现状,对国外研究现状的研究除了语言好的学者外,一般人是难以掌握国外的研究现状的,这需要外语水平,需要直接阅读外语水平。困难往往在于,一个人不可能懂多种外国语言,英语、法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全都懂的全世界也找不出几个来。所谓的国外研究现状往往取决于翻译的现状,而翻译又具有时限性和一定的滞后性,研究的现状因为翻译变成了过去状。不可否认,有人外语水平高,具有直接把握国外研究现状的能力,但也不可否认,有人外语水平低,没有具有把握国外研究现状的能力,后一种人占大多数。</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二,基本观点的吊诡。还没研究,如何来的观点?研究的基本观点的前提是研究,有了研究之后才有基本观点,论证是研究的前期准备,并不是研究本身,既然不是研究本身,也就不是研究的基本观点,而是论证的基本想法,想法不是观点,想法可能成为基本观点,但并不必然成为基本观点,如同鸡蛋可能成为小鸡,但并不必然成为小鸡一样。从学术的技术要求来说,研究的基本观点需要在进行学术交流、社会调查、学术问卷、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才能取得,产生出科研成果之后才会有基本观点、基本结论。</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三,创新的吊诡。自然科学需要创新,社会科学需要创新,这是中国要建立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必然要求和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创新在论证的时候靠推测、靠论证、靠图表、靠数据、靠逻辑,但创新与否则取决于最终的研究成果。科学技术可以一日千里,人性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人性没变化,人类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价值规范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只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范式。社会科学的任何专业任人何领域都离不开人类的基本伦理、基本秩序、基本人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如哈耶克所言的人类社会的自生自发秩序拓展,这就决定了社会科学想创新的难度。因此,有的课题可能有创新,但要求所有的国家课题都创新是荒谬人,无异于天方夜谭。中国是一个意识形态支配社会的国家,社会科学理论与其创新不如是论证政治正确的方式方法创新而不是思想内容本身的创新。抛开论证意识形态正确切性不谈,社会科学与其说创新不如说是社会科学创旧。</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第四,主要参考文献的吊诡。文献只有在研究中才能得到不断积累,文献本身是不断丰富的。而课题论证的总字数限定在</span>4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字以内,文献包括在</span>400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字以里,所列举的文献也必然是挂一漏万,例举的参考文献变成了聋子的耳朵&#8212;&#8212;摆设。</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些吊诡在教授学者那里总会被克服,想象就是克服诸多吊诡的最常用最有效最通行的办法。论证的过程变成了想象的过程,论证的内容变成了想象的内容,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战胜一切吊诡。想象出懒汉,想象出论证,想象出课题。对于一个经验丰富的教授来说,一天或者几天就可以通过想象式的论证完成课题,对于一个精益求精的教授来说,会花一个假期才能完成,对于一个新手来说,一个假期能完成已经是胜利。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年变成了课题论证年,变成了查资料年,变成了学术追求年,变成了课题压力年。</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对于一个只求名求利的学者来说,想象式的论证在其次,成功才是第一位的;学术在其次,拉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学术成果在其次,弄到课题经费才是第一位的;学术乐趣在其次,追求虚假的荣誉才是第一位的。这种人可以称为教授油子或学术油子,拉关系、走后门才是真本事。论证的过程也是拉关系的过程,甚至在课题没有论证之前就已经通过请相关评审专家开会、办讲座、游山玩水等诸种潜规则、不正当的方式进行前期论证的课题准备。</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这种教授油子或学术油子通常都不是普通的教授,大都是官员教授,权力这个看得见的手在搅动着国家课题,使国家课题按着权力的路线走,最终划入权力的圈子,归顺权力的门下。普通教授学者就是有拉关系的想法和做法,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就是有这个经济实力,也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一个国家课题下来,也就</span>1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左右,</span>2013<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年上升到</span>1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万。一个会议下来,再加上吃喝游玩讲课费住宿费等至少会超过课题经费。花自己的钱请客开会无疑是一个赔本的买卖。</span></p><p style="padding: 0px; text-indent: 28px; overflow: hidde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国家课题论证及申报流程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不改革,有多少国家课题就有多少腐败,就有多少权力滥用,就有多少学术成果被玷污。不改革,就会使学术成果变成官术成果,就会使真正的学者斯文扫地。不改革,就不会产生思想家,只会产生权力御用的&#8220;砖家&#8221;。只有改革,才会恢复学术的尊严,才能使中国思想界人才辈出,才会使创新型国家的设想和理念落到实处。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术自由,权力退出学术。</span></p></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