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overflow: hidden; zoom: 1;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div><h1><br /></h1></div><div style="float: right;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left: 10px;"><div style="padding-bottom: 5px;"><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2011-08-25T041248Z_1295573742_GM1E78P0Y0A01_RTRMADP_3_APPLE.JPG" width="344" height="257" alt="" /></div></div><h2><p style="margin-bottom: 30px;"><span style="font-size: 10pt;">中央电视台“3.15”消费者维权晚会上,因IPHONE,IPAD的保修条款不利于中国大陆消费者为由头,在中国赚得盘满钵满的美国苹果公司被中央电视台调查记者曝光。但十几天来,官方媒体,从《人民日报》到中央电视台并没有偃旗息鼓,或者就事论事,继续讨论苹果保修政策与中国法规的契合等技术问题,而是连日炮轰升级,《人民日报》更是连续多日以半版规模,炮轰苹果“傲慢”等。</span></p></h2><div style="clear: both;"></div></div><div style="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div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6em; font-family: Georgia, Times, \’Times New Roman\’, serif;"><p>科技界名人,原谷歌中国公司负责人李开复就在微博上发出长贴,收集了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前后,官方媒体的种种炮轰标题,与《人民日报》最近的高调痛批苹果做比较,暗示这一批判苹果的高调,并非仅是媒体高层的自选动作,而应是政府高层的同一安排。</p><p>有分析认为,官方如此痛批,苹果,或是中美贸易战的新的战线,但有科技界创业者就引述媒体内部信息认为,此次官方围剿苹果公司,更可能是向苹果施加压力,展示肌肉,目的在于推动苹果公司与中国官方合作,将中国区的苹果应用市场(APP<br />market)推广备案制度,将其纳入中国官方的审查监管大网。</p><p>这位分析人士简述了两个中国官方对苹果APP市场进行政治审查的先例。</p><p>罗永浩创办的“牛博网”被GFW封堵后,成都有个小团队(彩程设计)做了个牛一周电子杂志,ipad版的,但内容来自牛博海外,后当地监管部门找到公司,希望撤下该应用,公司就主动撤了。</p><p>香港独立时政杂志《阳光时务》,本有ipad客户端,大陆用户可自由下载购买,内容和设计都很不错,但有部门要求苹果将其下架,苹果遵守了大陆的监管原则,将其从中国区下架。</p><p>上述创业者认为,以上系政府对iOS平台的两种监管模式:前者因开发团队在国内,所以直接找开发者;后者是团队在香港,故只能直接找苹果。但这两种都属事后监管。</p><p>根据他的看法,“组织一向控制欲超强,未必满足于事后监管”。工信部去年已将app备案制提上日程,android平台多本土公司,控制相对容易;苹果系大外企,iOS上的app如何备案?</p><p>这次炮轰苹果,其系长官意志。这很容易理解。关键是,官方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综合以上分析,他认为,中国政府“想将app<br />store纳入中国式监管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p><p>但他对这类备案制度的影响不甚悲观,他认为,“这种监管应该更多出于政治的考虑,对内容型app会有一定影响,而对游戏和工具类应用当无涉。但可能会和网站备案一样,给创业公司多出一道程序和门槛。”</p></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