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茶道—-审讯

在你被审讯以前,你对自己人格的认知越深刻全面,你的人格越完善,就越不容易产生你所难以承受的内心焦虑,审讯对你的心理压力就越小。当然,你也可以把内心焦虑理论运用到请你经常喝茶的警察身上,在一个对你和他们都 不促成人格属性差异的场合,完成你对他们的道德审讯。 被喝茶、被审讯时,民间和官方两种价值观冲突一直贯穿网友的心理活动之中,你选择哪种价值观,哪种价值观就更能占据社会。

假装理直气壮还能多久?

两会期间,民革主席万鄂湘在回应外媒“是否希望参与多党竞选”时表示,尝到目前这种政党制度的甜头,没有必要去改变。这种政党制度不是所谓的政治安排。他表示……美国是不是也可以学学中国的政党制度。万鄂湘所说,除了“尝到……甜头”发至肺腑,其余的不外是假话而已。

《血的神话》(连载四十四)

周甫爱发下话来: “地富家的女人,汉子被镇压了,如果本人愿意嫁给贫下中农的,可以免死。 ”这个决定得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拥护,都说这个主意好,既可以少死几个人,也可以解决大队上好些老光棍的老大难问题,一举两得。正是因着周支书这个土政策的出台,葫芦岩大队(道县其他很多大队也类似)很多四类分子家庭的妇女得以苟全性命,说起来也算是一件积阴德的事情。

達拉喇嘛尊者在第26屆“心靈與生命研討會”上的講話

我認為任何基於世俗的道德倫理都應該來自於智慧和知識,而不是來自於信仰。所以,在這套課程裏首先要解釋,作為一個學術對象,什麽 是我稱之為「心靈和情緒之圖像」,不談對和錯的概念。先只是說明白什麽是情感的圖像。然後解釋這種那種情緒對我們的心靈和平是很不利的,因此無益於我們的健康,無益於個幸福的家庭、快樂的社區,先說清楚這些。然後說明怎樣來應對這些情緒。這就說到道德倫理。所以,一開始,僅僅是作為一種學術對象,然後由此得出一些結論:既然有些情緒是有害的,有些是有利的,那麽怎樣來對待它們呢?我有時候稱之為「情緒的衛生」,就像我們要講究身體的衛生一樣,我們也要有情緒的衛生。

“葉公好龍”與“某公好憲”

作者按: 近幾個月來,“憲法”,成爲關鍵詞,風行一時。 《炎黃春秋》新年獻辭以“憲法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點題,“南周事件”則以“中國夢 憲政夢”破局。習近平先生君臨中共後,也信誓旦旦稱:“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實施”。一時間,“維憲”“行憲”聲勢奪人,憲政天堂,似已近在咫尺了。

且慢,筆者恍惚之間,覺得此一場景似曾相識?豈不,就在十年前,胡錦濤先生剛上位時,也演出過這麽一出。當年,從2002到2004年,胡先生甫上位至權位鞏固,“依憲治國” “保證憲法實施”委實是叫得天響。 然十年過去,憲政,依然南柯一夢! 2004年,筆者曾撰文《“葉公好龍”與“胡公好憲”》以警示主政者胡,以闡釋建立違憲審查機構(憲法法院)的關鍵性。這裏請讀者做一個換字遊戲:把這篇八年前文章,換個名字——“胡錦濤”換成“習近平”——其他的完封不動,一字不改,是否就是活脫脫一篇今日致習先生的社論? “中國的進步”?不說也罷! 但願習先生不要成爲第二個胡先生,給中國歷史再交白卷。事實上,恐怕他也不會有胡的運氣,能以白卷全身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