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进中国需出示“洋身份”认证

<div> </div> <div> <div> <div> <div><img src="http://wscdn.bbc.co.uk/worldservice/assets/images/2013/04/30/130430125111_fomula_milk_464x261_ap.jpg" alt="婴儿配方奶粉" align="right" height="261" width="464" /><p>英国几个主要超市数周前开始采取类似香港限奶令的婴儿奶粉限购措施,防止本地市场断供。</p> </div> </div> <p>中国从5月1日起实施进口乳品新规,检疫更严,且进口奶粉的&#8220;洋身份&#8221;必须经外交途径认证。</p> <p>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实施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将需通过更严格的检疫,进口乳品标注的国外奖项、荣誉、认证标志等必须提供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外国驻中国使领馆等外交途径确认的证明文件。</p> <p>新华网报道还引述业者说,新规不大可能立刻推高进口奶粉价格。</p> <p>中国网上社区对新规的初步反应较冷淡,除了转发消息,更多的关注在奶粉质量和安全的制度保障、商家的诚信和诚信缺失,官方信息的可信度和政府监管的有效性。</p> <p><strong>舆论</strong></p> <p>中国央视网4月29日报道称,中国市场上八成自称洋货的奶粉实际上是&#8220;山寨货&#8221;,部分或全部原料国产,只是贴了洋标签包装成洋奶粉。</p> <p>报道援引&#8220;一位曾从事贴牌奶粉销售的业内人士&#8221;和&#8220;知情人士&#8221;说,现在国外知名的洋品牌不超过100家,其中有20多家进入了中国,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洋品牌已经超过了100家,即&#8220;20%为国外知名品牌,那么另外的80%就是国内企业贴牌生产的奶粉&#8221;。</p> <p>自2008年爆出婴儿奶粉掺三聚氰胺导致至少六名婴儿死亡丑闻后,中国又不断出现&#8220;问题奶粉&#8221;事件,进口奶粉的市场需求激增。</p> <p>越来越多消费者选择到香港、欧美和澳洲等地大量购买&#8220;原产原装&#8221;的国外婴儿奶粉,冲击了当地市场,导致相关国家和地区先后发布婴儿奶粉限购措施。</p> <p>广州《羊城晚报》日前公布一项民调结果,1000多名接受随即抽样访问的广州婴幼儿父母中有一半表示,愿意&#8220;多跑几趟&#8221;来应对香港的奶粉限购令。</p> <p>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民调还显示,在受到&#8220;限奶令&#8221;影响的广州市民中,购买境外品牌奶粉(包括托关系在海外买和在国内买外国品牌奶粉)的人占84%;61%的人完全通过境外购买,从不买国产奶粉。</p> <p><strong>山寨</strong></p> <p>基于对国产货不信任的需求也催生了被称为贴牌洋奶粉的&#8220;山寨货&#8221;,即进口奶源国内加工或国内奶源国内加工的奶粉贴上国外品牌商标,有些还自称&#8220;100%进口&#8221;。</p> <p>新华网报道说,针对民众的质问,相关政府部门称没有针对奶粉洋标签、洋身份确证的明确的法规、制度和职责界定。</p> <p>报道称这类名不符实的产品质量的稳定性&#8220;堪忧&#8221;,且存在&#8220;夸大或虚假宣传&#8221;问题。</p> <p>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4月29日发表报告说,检测结果显示中国国产奶粉质量优于进口奶粉,且本土品牌价格也比进口品牌低廉。</p> <p>这份报告在新浪微博上招来一片讥骂,还有人要求&#8220;公布20%非贴牌奶粉的品牌,以后就认准了这些牌子买&#8221;。</p> <p><strong><br /></strong></p> <p><strong>新规</strong></p> <p>进口乳品新规出台后,也有网民发帖表示&#8220;可笑&#8221;,并质疑使领馆如何认证奶粉、奶源的质量和&#8220;正宗&#8221;程度。</p> <p>也网民指出,假广告、假标签属于欺骗消费者,严重者还可能涉及违法,可以用相应的法规对付;但要让民众接受&#8220;国产货&#8221;优于&#8220;进口货&#8221;的观点,恢复对&#8220;国产&#8221;的信心,重要的是确保本土企业的职业操守和政府监管水平,而不是对洋货&#8220;揭短&#8221;。</p> <p>根据进口乳品新规,中国质检总局对向中国出口乳品的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只有合格并符合中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产品才能入境。</p> <p>首次进口的产品,尤其是婴幼儿配方食品基粉原料报检时要提供微生物、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项目的检测报告;不合格乳品销毁后要上报情况,防止不合格乳品被混装二次流入市场。</p> <p>进口乳品商要向公众公布乳品种类、产地、品牌等信息,记录进口乳品的入境检验检疫证明编号、名称、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等,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p> </div> </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