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时刻:大饥荒——周恩来下令毁证

中国上个世纪中叶发生的那场大饥荒饿死了数千万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和刘少奇发生了什么样的意见分歧呢?被誉为“人民的好总理” 的周恩来当年为饥饿的人民做了什么?后来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当年如何处理欺上瞒下,造成成千万人饿死的高级官员?…………

深邃的《迷冬》——一个时代和它的人物

胡发云的长篇小说《迷冬》问世了。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写出的关于文革的文学作品。《迷冬》以“湖城”武汉为背景,时间以1966年夏到1967年夏一年为限,但书中人物的命运则有几十年的跨度。小说从文革开始时,一群受到运动冲击或不是主流派的各色人物,在毛泽东反击“资反路线”后,组成的一支文艺宣传队为故事主线,展示了那一年中各个阶层,各种群体在这个运动中的处境,态度,作为,特别是刻画了那个时代一些代表人物的特有面貌。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书评

韦伯—张益唐—浏阳河

布鲁塞尔毕业的钢琴硕士似乎没学到西方音乐的龙睛,尽管五根左手指头能为五声音阶 摁出个简单的和弦来。韦伯若看到此番情景,大概会骂“非驴非马!”张益唐先生则会客气地说:“中国传统没有产生很辉煌的音乐并不等于中国人就不适合搞音乐,这是两回事。好的音乐家都学而优则仕去了。”这位钢琴家跟夫婿走的都是“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之路,洋为中用而已。可惜汉堡的浏阳河音乐会只得到人民日报的好评,汉堡人欣赏的是他们的施坦威,不是从白键上流出的浏阳河。 (本刊首发)

最后一“课”:先造假 再毕业

自己刻章“签就业协议”,上淘宝网站购买就业协议,找超市老板两元钱盖一个章子签假就业协议。这成了今年不少应届大学生解决自己就业问题的权变之策。而这些就业协议最终都会成为相关部门统计今年大学生就业率的依据。

  部分毕业生面临不交就业协议就不许参加论文答辩、不发毕业证学位证的压力。而高校低就业率专业缩招、停招的政策压力,则是个别院系逼着自己学生造假的外在动因。

看着历史书,却不相信爱情了

几千年来,中国的官场从不缺肃贪,妓院最爱假装打扫内部卫生了,中国官员也是最爱讲道德,婊子最爱述说自己清纯的爱情。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在既有那么多肃贪、又有那么多道德的逻辑矛盾里,相信,丽春院发生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