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里面存在着一种纳粹的力量

与开春时的气氛相比,夏日中国的政治风景似乎难以乐观。宪政学者、新公民运动发起人许志永被捕,不少人视为是向民间社会发出了一个不详但是明确的信号。其实,不详的迹象在五月份发生一股反宪政潮流后就已出现。为什么要抓许志永 ? 何人营造着这样一种反宪政,反公民社会的不祥气氛?另外一位公民运动的参与者,许志永的朋友,前南方周报主笔笑蜀的看法很明确:反宪政并非出自一个统一的意志,反宪政却说明了体制里面存在着一种纳粹的力量。不过,笑蜀认为,不要对体制指望过高,中国的希望在民间。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公民社会

中共三億美元買斷斯諾登

中國政府已經從維穩費中,撥出三億美元買斷了斯諾登手上掌握的情報。這項決定,是由一手處理斯諾登事件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在六月二十一日的會議上拍板決定的。據北京的朋友透露,中國方面是在收到駐美大使館的緊急通知,說美國政府已正式起訴斯諾登,罪名是泄密和盜竊政府財產,覺得事件再不能拖下去,才緊急召開臨時會議,以製訂應變方針。

美国奇迹与中国民主

1787年前后的美国:内忧外患,危机重重,地方强而中央弱,大小州、南北州、工农州之间纷争不绝……要在此局面中制出一部通行于这片广袤土地的宪法,简直是匪夷所思的任务。这任务落在55位齐聚美国费城的会议代表头上,他们激辩整个夏天,有人出言威胁,有人离场抗议,连当中意志最坚定的人都心生绝望。鲍恩还原充满火药味的会议现场,不避阴暗面,让读者见证一部当时闻所未闻的宪法如何在最大限度的激辩和妥协中诞生。
  “奇迹”未必可复制,但背后的成功因素及精神内蕴,则给人以启示。

李嘉诚撤资香港 半数资产移师欧洲

作为一代“香港梦”的代表,李氏家族流露出越来越浓厚的“欧洲情结”,到目前为止,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  李嘉诚究竟如何“离开”香港?

从韩战终结看历史对错 (上)

考虑到如今许多狼奶哺育的年轻人,对历史的对错稀里糊涂,混淆是非,甚至错把西方社会存在的局部病态,误以为和共产社会半斤八两,各有对错。看来,“主义之争”如果不讲深讲透,中国和朝鲜仍有可能深陷在历史的错误一边不能自拔,将来朝鲜重新开战的危险依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在纪念韩战的同时,重温主义之争的是非功过,看看斯大林和毛泽东,不惜几十万人的生命代价,在六十年前所推行的主义扩张,为什么最终会失败。这涉及五个方面的问题。今天这一部分,先讲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对与错;二是计划经济为什么必然败给市场经济;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错误究竟何在。 (本刊首发)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