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画与一群人——读中国抗日战争史诗巨幅国画画卷《浩气长流》

这是世界绘画史上迄今为止最为独特、也最为浩繁的一幅巨画——五十余位不取报酬、义工一样的画家、史学家、思想者,历时八年,呕心沥血而成;全长989公尺,为1438位抗日英烈之代表树碑立传;各种文字12万言;耗丈八宣300张,八尺宣3000张,绫边5800公尺,总装裱面积20558平方尺;铸刻石制师印168枚、重4000公斤。
这部大书,可以成为中华民族有关历史、真理与正义的不朽的教科书。

蘇聯解體根源與中國解讀

最近,蘇聯解體成了中國內地爭論的熱門議題。左傾勢力在拋出「七不講」、「憲政是資本主義的東西」論調同時,從高層「更無一人是男兒」的慨歎,到新華網撰文《中國若動盪,只會比蘇聯更慘》,到《求是》雜誌推薦《前進,達瓦里希》短片,掀起一股「懷念蘇聯,批判解體」熱浪,時機頗為耐人尋味。

公权与私域——警惕公权力法外滥权侵害公民

央视自己贬损自己。新闻播报时不说公民薛嫖娼而是说大V薛,实质是要杀鸡给猴看,警告所有在网络上说话的人,即大V我都抓,你们都小心点管住自己的嘴。这是以抓嫖为名行封口之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穿了是压制言论。真正依法办事,则应是言论权利行使中的问题,用正当行使言论权利去解决,而不是用公权力绑架公民的身体权利去解决。之所以这样做,可见他们自知目的见不得阳光,只好以不正当的手段实现企图。现代法治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公权力而言,法无明文都不得行,而对公民来说,法无禁止都可以做。

打击网络传谣背后的微博舆论争夺战

微博就是这样一个地方,适合解构和恶搞,不适合附和与歌颂。140个字难以完整地阐述一个论点,却足以表达感情。碎片化的表达也不利于理性地探讨严肃的话题,更多的是一个表达快餐化观点的乐园。如果你一本正经地讨论一件事,就有可能被忽略,这是微博生态系统的游戏规则。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严肃的学者并不使用微博。公众之所以把微博作为讨论政治的场所,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传统媒体在严格的管控下难以充当对话平台的角色。

英媒:庭审显示薄熙来对中央仍具影响力

假设允许薄熙来在法庭上自由辩护的许可来自北京,而不是济南,对薄熙来的处理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薄熙来或者他的支持者,对七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
中国当局对如何处理薄熙来这样一个有重大政治影响和政治争议的人物一直小心谨慎,生怕引发早已潜在的民间反抗情绪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