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沈阳司法局局长韩广生评论薄熙来刑期

<br /><div id="storytex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ffffff;"><div style="clear: left; float: left; width: 230px; margin: 5px 20px 5px 0px;"><div style="float: left; margin: 0px 15px 20px 3px; display: table; width: 230px; background-color: #333333; clear: left;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 initial;"><img src="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to-09232013143346.html/han2.jpg/@@images/8752807d-bf58-4b1c-bba7-eeb0d50b7803.jpeg" alt="han2.jpg" title="han2.jpg" height="259" width="230" style="width: 230px; height: auto;" /><div style="height: auto; overflow: hidden; margin: 0px; padding: 0px; width: 230px;"><div style="color: #ffffff; float: left; margin: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10px 5px; width: 230px;"><span style="display: block;">图片: 韩广生近照 (记者提供)</span><div style="color: #999999; position: relative; top: 0px; font-size: 10px; float: right; width: 210px; margin: 0px; height: 13.63636302947998px; vertical-align: middle;"><a href="http://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zhengzhi/to-09232013143346.html/han2.jpg" title="图片: 韩广生近照 (记者提供)"><img src="http://www.rfa.org/rfa_resources/graphics/icon-zoom.png" style="margin-right: 10px; vertical-align: top; width: auto !important; height: auto !important;" alt="" /></a></div></div></div></div></div><p style="margin-bottom: 15px; line-height: 20px; font-size: 14px;"><br />针对薄熙来遭判无期徒刑,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原沈阳司法局局长、公安局副局长韩广生接受记者采访,他认为,薄熙来刑期长短并不重要,习近平是要结束薄熙来的政治生命。但同时,薄熙来遭判无期徒刑将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撕裂。<br /><br />记者:薄熙来的判刑下来了,您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br /><br />韩广生:第一个反应是,比我们预期的要严厉。我最初的预期是二十年。因为数罪并罚应该他是二十年,结果是无期。当然对薄熙来而言,无期或者是二十年,都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差别,因为他知道不会判他死刑。这个无期的刑期出乎我们很多人的预料。包括一些法学家的预料,比方说,著名的法学家江平,他认为也应该是二十年;比如说著名的律师陈有西,他认为在二十年和无期之间。所以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那些拥护薄熙来的薄粉们在那替薄熙来鸣冤叫屈。总而言之,这个判决在中国以至于世界上的反响都很大。<br /><br />记者:那您怎么来解读这样的一个判刑?<br /><br />韩广生:这种和很多人的预期比较起来很严厉的一种判刑,我觉得是要体现中共中央对薄熙来这类人这种顽固不化、不服、不告饶,你看很多贪官都痛哭流涕,说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以求从宽处理。而薄熙来是顽抗到底的。薄熙来本身不认罪的这种对抗态度,也导致了对他的严厉的判决。当然这里面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警示。表面上公开的警示是说,你不要当贪官,像《人民日报》说的:你要像当和尚一样当官。但是,更深一层的警示、警告其他官员就是,你不要跟中央分庭抗礼,你不要有政治野心,你不要想逼宫,或者说,搞什么类似于政变性质的东西。<br /><br />记者:那您认为,这个判刑之后,这个事情会就这么尘埃落定么?<br /><br />韩广生:不会。当然是在大局上已经尘埃落定了,但是还会有一个小小的第二季。也就是说,薄熙来按照他的性格,他一定会上诉的。他是明知道不会有什么改变也会上诉。他的用意是,在他的粉丝里面留下一个顽强不屈,宁死不屈,战斗到底的这么一个印象。但是也没有什么大的看头了,关键就看未来中国的走势如何。薄熙来个人的命运我觉得就跟其他人类似,过一段时间会减为二十年,再过一段时间,五六年啦,七八年啦,会以有病,保外就医出来。但是,薄熙来的政治生命是彻底的终结了。<br /><br />记者:那您认为这个案件对中国社会层面有什么影响。<br /><br />韩广生:第一个影响是,加大了民众中分裂和对抗情绪;判决刚刚出来之后,孔庆东就发了一条微博说:按照今天判决的逻辑,强烈要求重新审判以往的贪污腐败的高官,特别是卖国贼。这个无期的刑期激起了他们更大的仇恨和不满。这个影响大概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掉。很多官方的媒体他们认为是法制的进步,说不仅要有法制,还要以能够看得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这件事我觉得实在体现不出什么法制的进步。因为第一,这是一件不得不审判的案子;第二,整个审判过程中貌似透明,实际上也不是很透明;第三,有很多的漏洞、漏罪,没有追究;第四,公开出来的信息只是一部分。<br /><br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在薄熙来身上的,还会应用在其他人身上么?特别是那些普通人身上么?你说对薄熙来是公开、公正,严格依法办事的。但是对其他的老百姓们,也会这样么?不然。刚刚发生的一个甘肃一位16岁的学生,因为在网上发微博质疑县公安局,被转发了五百次,就被县公安局刑拘了。完全是一种黑打的状态。所以薄熙来的案例就法制角度来看只是一个个案,它并不等于就代表着中国的法制有了多大的变化或进步。<br /><br />如果要有变化和进步应体现在老百姓身上,尤其是那些持有不同政见的老百姓身上,比如说王功权,如果能够体现在这些人身上才叫真正的进步。而恰恰相反的是,许多鼓吹建立公民社会,推动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提倡官员公开财产的这样的人都被抓起来了。其实是更专制、更严厉的镇压民运,是法制上的倒退。</p></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