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北京污染严重几近不宜人类居住 媒体先转后删引发质疑

<br /> <div id="headerimg"> <img src="http://www.rfa.org/mandarin/pinglun/zhengyi/zhengyi-06042013095615.html/beijing.jpg/image" alt="beijing.jpg" title="beijing.jpg" height="415" align="right" width="622" /> <div id="headerimgcontents"> <div id="headerimgcaption"> 2013年3月8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称,当日北京部份地区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6级)水平。(法新社图片) <div id="zoomattribute"> </div> </div> </div> </div> <div id="storytext"> <p>上海社科院周三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北京污染极其严重,大大低于平均标准,已接近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程度。中国大陆网站在转载了相关的报道后又全部删除,引发民众质疑。有评论认为,如果政府对一篇文章都感到担心,那么很难指望对雾霾等环境污染的治理能有成效。<br /><br />上海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三发布了《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对全球40个主要国际城市的升级态势进行了量化检验,并从经济、社会、文化、治理、生态和空间6个方面的18项指标进行排名比较。<br /><br />报 告说北京的包容性程度足以与巴黎、伦敦媲美,但健康指数低于平均水平,表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足,居民健康状态不容乐观。报告同时指在40个城市的生态指 标排名中,北京列倒数第二,其宜居指数远低于平均水平,属于不宜居城市;环境指数约为平均水平的一半,说明环境远未达标;污染极其严重,大大低于平均标 准,勉强适合人类居住。<br /><br />这一消息迅速被海内外多家媒体转载,引发民众关注。不少网民调侃道:专家终于说了点实话。网民&#8220;忙忙碌碌&#8221;感叹: 再不保护环境,不需战争,我们自己就把自己灭了。网民&#8220;尤元臣&#8221;说:每日行走于帝都,都觉得自己是一枚坚强的小小吸尘器,雾蒙蒙的即便是你已安好,也看不 见晴天。网民&#8220;小磨香油&#8221;则表示:北京缺水,科学家却研究几十年,让政府耗费巨资来南水北调。试问,假如环境优美,没有污染,该降雨就降雨,会缺水吗?要 知道,地表土层可以把雨水过滤成可以饮用的水质。<br /><br />北京市民赵先生周四接受本台采访时激动地说,环境的污染程度已经严重到令他忍无可忍。<br /><br />&#8220;这 么跟你说吧,我早就打算移民了,我早就忍无可忍了。我们就像生活在毒气里。现在我就在北京的通州,外面是一片蓝烟,工业废气,已经不适宜人类生存了,毫无 疑问的。我注意这件事情至少在两年多以前,秋天的时候我就感觉(污染)已经非常非常严重了,现在是在持续的恶化。废气排放,还有那化工厂不加节制的破坏环 境,能源透支,已经远远超过了大自然的净化能力了。&#8221;<br /><br />不过,在民众议论纷纷的同时,至周四,包括中国广播网、腾迅、网易等多家官方媒体及大型门户网站已全部删除了有关报道。<br /><br />对此,网民&#8220;范明珉&#8221;在新浪微博上写道:这几天北京空气质量连续严重污染,有专家撰文:北京污染接近不适合居住程度。标题仍在,文章已被屏蔽。不禁让人想起两年前,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发布PM2.5空气质量实测数据,中国政府官员强烈抗议和谴责。<br /><br />民间环保人士崔晟周四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不知道这些报道被删除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如果当局无法容纳不同的声音,那么环境治理很难见效。<br /><br />&#8220;中 国治理雾霾现在已经提到一个政治高度,因为今年北京两会,北京市长、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安顺市长已经提到,治理不好雾霾,提头来见,这是他的军令状。他原话 是:治理雾霾是个政治问题。我们当时很兴奋,因为觉得党和国家政府已经提到一个这么高的政治高度,而且一个市长敢提头,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好现象。 如果豪言壮语有了,认识也发布出来了,对专家的一篇文章就这么担心,以为天下会大乱,治理雾霾是更加无望的。&#8221;<br /><br />今年1月,北京市长王安顺曾说&#8220;如果空气污染(治理目标)到2017年实现不了,提头来见&#8221;。同月,河北省长张庆伟也立下了军令状:3年让大气质量有所好转,5年有所改善。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就地免职。<br /><br />本周三,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要求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消除人民群众&#8220;心肺之患&#8221;,包括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实行&#8220;以奖代补&#8221;;落实各方责任等。<br /><br />不 过,崔晟认为:&#8220;我看到国家自己规划已经出来了,国务院的二十条好像也出来了。但这些规划都是纸面上的文章。我感觉他对于真正的工业经济的战略转移还是力 度太小。某些行业,甚至是国家的支柱行业它在产生阻力,比如石油行业,你到底投入了多少治理,你的标准到底是多少,你到底产生了多少雾霾,这个必须要给国 民一个答复。&#8221;</p></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