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運動館:慈母血澆開自由花

<br />&nbsp;在我心目中,最敬重的中國人是劉曉波,最敬重的臺灣人是林義雄。如果讓我在臺灣挑選一位諾貝爾和平獎人選,我當首先推選林義雄。用「臺灣的曼德拉」來比喻林義雄,他當之無愧。<br /><br />&nbsp;&nbsp;&nbsp; 乘坐台鐵南下,一路上,樹木越來越蔥蘢,空氣越來越濕潤,山清水秀的宜蘭平原像一幅畫一樣在眼前徐徐鋪開。這一趟去宜蘭,是為與林義雄會面,是為參觀「慈林文教基金會」創辦的「臺灣民主運動館」。<br /><br /><br /><br /><strong>慈母血、孤女淚與自由花</strong><br /><br /><br /><br />一九八零年二月二十八日,林義雄、方素敏夫婦失去了慈母林游阿妹女士和雙胞胎愛女亮均、亭均。一九九一年三月三十一日,他們邀集至親好友所創辦的「慈林文教基金會」誕生了。十一年來,林義雄夫婦戰勝生離死別的痛苦,從死亡中看到了生命,決定以「慈林」的志業,表示對臺灣這個島國與人民的摯愛。<br /><br />「慈林文教基金會」的宗旨是:為塑造一個具有良知的臺灣社會,共同為淨化人心;發揚慈悲喜捨、愛護鄉土同胞的精神;提倡文化教育活動,培養優良社會風氣,造就高品質的文明國民。「慈林」認為:民族成員高貴心靈的培養,不是一代人、二代人能完成的工作,而是千百年不斷地煎熬、錘煉和提昇的偉大事業。<br /><br />上午十點左右,我抵達了「慈林文教中心」,這是一棟外部樸實無華的六層樓房。林義雄先生親自出來迎接我。雖滿頭白髮,卻精神矍鑠,看不出已七旬開外。他衣著樸素,言談溫和,不像我想像中的當年叱吒風雲的民主運動先驅的模樣。他告訴我,這棟樓的用途分別是:一樓是演講廳,二樓是「臺灣社運史料中心」,三、四樓為「臺灣民主運動館」,五樓為研修教室,六樓為研修學員宿舍。<br /><br />然後,林義雄帶我參觀全館。他告訴了我慈林教育基金會設置此館的初衷:二零零零年,臺灣實現有史以來第一次政黨輪替,但人們崇拜權威、對公共事務冷漠疏離,政治人物鄙斥政治道德、玩弄權鬥以遂私慾等現象仍充斥社會。這些現象讓這位民主先驅深深覺得臺灣的實際政治距離民主的理想還很遙遠,也使他深信充實民主教育、提昇國民的民主素養,使民主價值更深植人心,是建設臺灣成為民主國度必須致力的事工。因此,他們便開闢了一個以展示臺灣民主運動史為主軸的「臺灣民主運動館」,藉以發揮民主教育的功能,深化民主價值於人心,鼓舞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而使國民的心智、情感及道德潛力充分發揮。<br /><br />「臺灣民主運動館」成立於二零零二年五月十二日母親節當天,意味著將見證臺灣民主運動的這一特別禮物送給臺灣和全台母親,同時也是紀念林義雄慘遭殺害的母親。該館收藏、展示臺灣百年來民主運動之珍貴文物史料,紀錄臺灣民主發展之歷史,並規劃民主教育課程、出版「民主」相關之著作,使一般國民及學生能藉由參訪體會、討論激盪,分享前人爭取民主的經驗,而從中獲得啟發、鼓舞或警惕,進而堅固民主之信仰並努力實踐。<br /><br />以時代而論,館藏涵蓋日治時代、「二二八」、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解嚴後的反核運動等不同時期;以人物而論,從儒雅的蔣渭水到睿智的殷海光,從著作等身的柏楊到決絕自焚的鄭南榕,可謂群賢畢至、群星燦爛。參觀完兩層樓的紀念館,就如同走過一段漫長而幽深的歷史隧道。<br /><br />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各種當年黨外運動的刊物。看到這些泛黃的雜誌,想起那些先行者在孤燈下編輯的時光,既溫馨也感佩。民主的第一步是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用我的話來說,是「要破黨禁,先破報禁」。多年以來,我一直就是公民自行創辦刊物、印刷書籍的鼓吹者。在北大唸書時,我大力支持幾位有志學弟辦的一本名叫「微光」的刊物,後來它慘遭校方之取締。在北京方舟教會,我主編過一本名叫「橄欖枝」的、討論宗教自由與公民社會的刊物,後來亦成為秘密員警的眼中釘。<br /><br />中共建政以來,多少渴望自由的心靈,都曾經冒著風險編輯和印刷過地下刊物。其中保存下來都大約不足十之一二。我想,將來有一天,中國實現民主化了,在北京也能有類似的一間「中國民主運動館」該有多好!<br /><br /><br /><br /><strong>政治是小女孩的生命</strong><br /><br /><br /><br />正在參觀的時候,忽然外邊傳來一片孩童的喧譁聲。林義雄告訴我,「臺灣民主運動館」希望成為民主教育的實踐者,將努力朝「民主教室」的目標前進,並推出一系列民眾參訪及中小學戶外教學的活動,舉辦以「民主」為題的演講、寫作、繪畫比賽,鼓勵研究臺灣民主相關問題,藉以普及民主教育、提昇國民的民主素養。<br /><br />今天,正好有一群國中的孩子前來參觀。擔任講解員的是幾位退休的老師,他們非常樂意到這裡來當義工。看來,「義工臺灣」之說名不虛傳。<br /><br />在一樓的演講廳中,還有慈林兒童合唱團正在排練。一九九九年成立的「慈林兒童合唱團」,每年春季與秋季均定期招生,安排有系統的音樂指導,提供兒童一個溫暖而歡樂的音樂世界。林義雄說,有時候,專攻音樂的奐均會回來教孩子們彈琴或唱歌。<br /><br />參觀完「臺灣民主運動館」之後,林義雄又帶我參觀&#8220;慈林紀念館&#8221;。這是林家的老宅,當年他們在臺北的家已經成爲義光教會,於是就改建老宅來紀念那段從鐵血和恐怖中走過來的歲月。<br /><br />在正堂的一面墻上,我看到一副奐均譔寫的懷念祖母的對聯:「呼句乖孫情深意切猶在耳,叫聲阿媽地老天荒永關心。」我想到未能安享晚年而慘死在暴徒刀下的林家老奶奶,不禁一陣陣心痛湧上來。<br /><br />參觀完畢,已經臨近中午,林義雄熱情地邀請我共進午餐。他說,通常都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在樓上的餐廳自己動手煮飯,款待前來學習的孩子和訪客。於是,我有幸與這位「懷著梭羅的心,做甘地的事」的老人一起吃了一頓便飯。<br /><br />今天的午餐是志工們手工包的餃子。二十多個暑期在此學音樂的孩子跟我們一起用餐。林義雄注意到一名躲在角落裏的、不合群的小女孩,便過去安慰她,將她抱到桌子前,親自為她盛飯。<br /><br />那一幕,看在我眼中,仿佛林義雄懷中的女孩就是當年傷痕累累的奐均。那一刻,讓我相信,臺灣是不會淪落的,因為臺灣還有這樣讓人如沐春風的老人,臺灣的孩子們還能獲得此種「愛的教育」。<br /><br />林義雄離開了政壇,放棄了權力,如慈父般地為象徵著未來的孩子們服務,改寫了政治的定義。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有言:「我不是一個尋求一致意見的政客,我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政治家。」林義雄則堅信:「政府的精神,是對鄉土、同胞有真摯對愛,願意和土地共存亡、和人民共生死。並且根據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願望,以決心和意志,去追求人民所認定的尊嚴、安全、公平、繁榮、喜樂等基本價值。」他們可謂殊途同歸。<br /><br /><br /><br /><strong>這是一本活的歷史課和公民課的教科書</strong><br /><br /><br /><br />林義雄在黨內當競選中敗給了陳水扁,這是現實政治的殘酷性。在現實中,有道德的政治未必是無道德的政治的對手。但是,從宜蘭到臺北,又從臺北回到宜蘭,林義雄的人生行旅,恰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慈悲喜捨,熱情正義」的必由之路。正如「臺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創始人、學者吳乃德所言:「政治不是口號,不是政治領袖們的榮耀和遊戲,不是抽象的理念和原則,甚至不是制度的變革;政治是小女孩的生命,我們子女的生命,是廣大人民的生命,是人民的愛,人們的喜樂,是全體人民必須以權力加以培養、灌溉、去蕪存精的東西。除此之外,沒有政治;除此之外,這個社會不可能有生命。」守望著這間小小的「臺灣民主運動館」,在我看來,是一項比入駐臺北的總統府更為榮耀的事業。<br /><br />在用餐時,我問及林義雄,林宅血案的兇手為何至仍未被緝捕歸案,此案是否還有告破之可能。我說,此案始終沒有告破,臺灣的轉型正義便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憾。我猜想,像「警總」之類的情治部門一定涉及此案,甚至有可能就是他們一手策劃的。否則,為什麼當時並沒有財物失竊,為什麼凶案的日子恰恰選在「二二八」這一天?臺灣步入民主化,讓人談虎色變的「警總」裁撤之後,昔日的檔案要麼被銷毀,要麼隱藏在某個秘密處所,說不定未來有再見天日的可能。<br /><br />對此,林義雄平靜地回應說,兇手是誰,兇手是否歸案,對他們全家來說已不重要了,他已邁過了那一道門檻。一抬頭的窗外,是宜蘭當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是他們祖祖輩輩耕讀的家園。他說,創建「臺灣民主運動館」,是為了讓年輕一代記住民主來之不易,民主需要珍惜與呵護;但是,就他個人來說,願意寬恕,願意忘卻,一個人不能永遠被仇恨所纏繞、所綑綁。<br /><br />那一刻,我才算理解了林義雄。是的,無論是對這個家庭,還是對整個臺灣而言,雖然兇手沒有被繩之以法,但公義並沒有缺席,上帝並沒有掩面不顧。吳乃德評論說:「之前,許多年輕人反抗這個政權,由於他們對抽象政治原則的信仰。可是這個故事卻迫使他們面對嚴肅的道德義務。反抗從此不再只是信仰和勇氣,而是一個道德指令。承擔或不承擔?它考驗年輕人對信仰,對生命的真誠。」如譚嗣同所說,沒有一場變革是不流血的。鮮血能喚醒沉睡的國民,鮮血能澆開自由之花。當一個老媽媽和兩個可愛的小女孩無辜死難之後,臺灣社會的良知終於覺醒,許多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奉獻改革的道路。臺灣走向民主化的大勢,無人能阻止。<br /><br />我想,只要是熱愛自由的人,都該到這裡來,見一見這位平易近人的老人,看一看這座定格歷史的「臺灣民主運動館」。「臺灣民主運動館」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歷史和公民課程的教科書。它不是封閉的,而是敞開的;它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動的。因為,臺灣的民主之路,正在「行百里半九十」的路途上。<br /><br />每一個前來參觀的年輕人,將來都有可能是歷史的書寫者之一。<br /><br /><br /><strong><em>臺灣民主運動館<br /><br />地址: 宜蘭縣五結鄉(二結)舊街路128號<br /><br />電話: (03)9650515<br /><br />開放日:每星期二至星期日(休館時間除外)上午9:00-12:00;下午1:30-5:00<br /></em><br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