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稳控模式到扫荡模式

显然习近平上台后,试图要转变对付民间社会的模式:从这一转变已经发生,2013年“西单四君子”事件可以作为开端;当局在打击过程中收集信息、观看反应、摸索经验,继续深化和强化这一新模式。这种转变可以称之为“从稳控模式到扫荡模式”,或者“从控制模式到清洗模式”。这并非是应急的、针对事件的,而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并非针对特定少个人的,而是针对整个民间社会的。原来抓捕的是越过红线的、冒头的、上街的、有组织化色彩的等等,现在则有对民间社会一网打尽之势。活跃的、有影响的、有行动力的,都可能在被捕名单内。某人在某个事件中被捕,不能说明这个事件是这个人被捕的原因。抓捕只是找个借口、找个机会,似乎要算旧账、算总账。原来主要以惩罚个别越线者为目标,维持维稳力量的优势,现在同时要清除民间集结的节点、消灭民间领袖的萌芽、瓦解民间反抗的能力。

冷战新格局正在演绎

大国或大国联盟之间的战争可分三个阶段,也可以称之为三个层次,即:军力之战→国力之战→价值观之战。中俄可能会赢得第一阶段,也可能会进一步赢得第二阶段,但不会赢得第三阶段的胜利。“纵观十六世纪以来的世界潮流,世界秩序主导力量更替之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文明进步的过程。笔者相信美利坚也会被新的力量所取代,但是这支力量只能是更加文明、更加进步,应该具有更加公正与进步的价值观,而决不是走向奴役和倒退。”

改革仍属于半拉子工程

改革持续时间已经是蛮长的了,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计划经济也没有搞这么长时间,1958年有点乱,一直到1978年也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形成的体制改了30多年,还在改,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似曾相识人归来——张艺谋《归来》

在拍出了一系列绣花大枕头的商业烂片之后,张艺谋以一次有情怀的《归来》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角度,面向历史深处的凝思。《归来》不似《活着》那种去表现时代巨轮下对个人命运支离破碎的碾压的残酷,而是一个时代浩劫尾声后的隐忍与哀伤。曾几何时,我们惋惜的看着这个身具才华的导演在资本市场的裹夹下拍出一部部怪胎畸形的作品,不再抱有期待,而今天我们欢迎这样一次有情怀的归来。

论制度正义—-纪念六四25周年思想随笔之二

六四所面对的正是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总体的制度性非正义已登峰造极令人民忍无可忍的局面,人民的愤怒呈火山岩浆喷发之势。一场呼唤制度正义的人民运动不可避免的在正义的旗帜下聚集起来向着非正义的制度发起正义的声讨。这是继西单民主墙运动后又一次更大规模的正义行为。它唤醒了国人内心的正义,这一正义一经唤醒,便永不熄灭。(本刊首发)

“如果是我,就背他出来”

片中有一个情节让我大受触动:空旷的长街上,枪声不时响起,一个年轻人俯卧在地,我们都以为他死了,可他突然在地上转了一个圈。现在我们当然能明白他的处境:持枪者就在身后,他不敢站起来,可是也不愿意趴在地上装死,总得做点什么吧?一位40多岁的四川民工一直站在我们身后,或许他亲身经历过当年的事件,比我们更能理解那位年轻人的恐惧,他说:“如果是我,就背他出来。”
此后,每当有人问起中国的未来,我就会给他们讲这位四川民工的故事。虽然25年前的和平请愿被军队和坦克剿杀了,可中国依然还有希望,因为还有大量平凡而朴实的人,愿意面对枪口,去背负他们的负伤流血的同胞。

论六四诗歌写作

六四诗歌的写作与出版,在华人世界里一直是星火相传。对于六四诗歌的未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理解:即六四广场诗、六四狱中诗、六四逃亡诗、六四时代诗。六四狱中诗和六四逃亡诗尚需挖掘;六四时代诗,则继续考验着我们的良知与诗歌的力量。六四诗歌在诗学上的构建,不仅能加强我们对流亡诗学的认识,对六四真相的还原,对极权思想的反抗,对当代思想的建设,更能体现我们作为同一个诗人,在中国追求民主自由的公民社会中,成为无数个不可或缺的时代旗手。(本刊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