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吴英案一再掀起波澜,只是因为,大众关注司法底线是否能守住,中国未来的市场能否向法治市场迈进。</div><div> </div><div></div><div>2014年6月5日下午,东阳市政府召开了“吴英案资产处置方案通报会”,向吴英的家属和债权人通报了此案涉案资产处置方案,即将现有扣押资产经过评估鉴定后,进行公开拍卖,按债权比例清偿债务。此时离2007年3月17日吴英被批准逮捕已经7年有余。</div><div> </div><div></div><div>吴英刀下保命是个小小的奇迹,同时有“非法集资”案的罪犯已经上了断头台。目前,大众关注吴英资产如何处置,处置是否公平,以锐利的目光通过吴英案审视权力体系的整体信用。</div><div> </div><div></div><div>在有关吴英案的最新报道《吴英案资产处置方案:公开拍卖 按债权比例偿债》一文的下面,网易网友的评论,几乎一面倒为吴英喊冤。围绕吴英资产拍卖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歇,源自于人们对司法公平深层次的不信任,失信导致的社会成本高昂体现在所有的方面,遇有适当的案例就开始释放怀疑情绪,吴英案恰成转型社会公平法治的典型,处理合法合理合意,将成为重树信用的重要一步。</div><div> </div><div></div><div>公众不断追究如下事实:吴英此前被拍卖的资产,拍卖价格是否合理,拍卖给了谁,升值收益归谁所有,是否存在利益输送。</div><div> </div><div></div><div>鉴于吴英案件成为公共事件,吴英资产处置引发高度关注。相关部门不得不一再大费唇舌,向社会解释原委,公信力丧失与程序失措,使庄严的行政、执法、司法部门沦为前门为人说是非的二大爷。</div><div> </div><div></div><div>2008年,吴英正式获刑前,资产已被拍卖过一次。据《中国经营报》获得的东阳市政府相关资产处置材料称,对本色概念酒店经营权及其他租用房屋中易贬值且不宜保存的物品进行公开拍卖(包括30辆汽车、本色总部和仓库中的家纺、租用仓库中的建材、租用店面中的洗衣、洗车设备等相关物资)。拍卖所得款存于专案账户中,现专案账户中所涉及的资金包括前期拍卖所得款、追回赃款共计1800余万元。</div><div> </div><div></div><div>此次拍卖在获刑之前,由公安出面,拍卖程序、拍卖价格遭到社会广泛质疑,被疑深藏利益输送猫腻。</div><div> </div><div></div><div>2011年5月14日,《中国经营报》对东阳市公安局的专访中,东阳市公安局针表示自己并未违规,“资产处置由政府在牵头处理此事,不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而是几家单位联合一起处理,在程序上经得起任何调查”。在吴英资产拍卖事件之后,“(东阳市的上级部门)金华市公检法出台一份文件,专门针对此类案件里的车辆之类资产做出规定:车辆等贬值快的资产应及时、抓紧处理,尽可能地将资产保值”。</div><div> </div><div></div><div>2012年5月22日,在吴英案终审宣判后,《东方早报》报道《浙江高院:当地公安处置吴英的资产无违规问题》一文,浙江高院为拍卖正名,提及吴英案发公安机关对吴英资产进行查封登记,“据从公安机关了解的情况,当地政府为保障被害人的权益,防止出现哄抢、流失等情况,依照国务院关于集资类犯罪涉案资产处置的规定,依法成立吴英案资产处置组,负责资产处置工作。吴英被扣押查封的资产主要有房子、汽车、珠宝、租用的店面房及仓库内的物资。”</div><div> </div><div></div><div>虽然有公安、法院证明,由地方政府护航,乃一桩明白的公案,但拍卖过程中的瑕疵显而易见,几家单位联合处置背离法院民事拍卖的常态,并且,在上述辩白中,并未澄清30辆汽车以打包的方式低价拍卖、以及本色酒店经营权超低价拍卖的质疑。</div><div> </div><div>更奇特的是案中案,而案中案的初始民事调解如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让旁观者莫名惊诧。</div><div> </div><div></div><div>此前吴英申诉材料称,2006年12月21日,她因债务纠纷被绑架,其间,被强迫吴英签署空白文件三十余份,又拿走了吴英本色集团在东阳市14处房产的全部证件。一周后的12月28日,突然出现两起吴英作为原告的案件,声称被吴英授权的毕健以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名义将胡滋仁和刘贤富告上法庭,称将上述14处房产以3430万元卖给两人,两人尚欠本色集团尾款210万和280万。当天金华市中院对两案进行民事调解,购房者付清490万元余款后,即可执行房产的过户手续。吴英父亲表示,“吴英当初买下这14处房产时花了近亿元,怎么可能3000多万就卖掉?”</div><div> </div><div></div><div>在巨大的压力下,纠偏开始。2012年11月29日,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裁定,撤销民事调解书,驳回毕健以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名义的起诉。</div><div> </div><div></div><div>持续追踪吴英案的《中国经营报》披露,吴英之父吴永正曾表示,本色概念酒店经营权及店内物品,被浙江东阳另一富豪楼忠福的弟弟楼忠华以450万元的价格拿到,旋即以780万元转手卖给东阳本地一个姓沈的老板。吴英案的债权人林卫平等至今未拿到一分钱的拍卖所得款项。这些事实的澄清对公众了解当地的司法生态至关重要。可惜,很多时候,很多重要事实总是在原则正确的前提下,被匆匆翻过。</div><div> </div><div></div><div>悲剧并未定格,相关权力部门还来得及展示一次自己对法律的尊重,重建自己的公信力。新一轮资产司法拍卖在即,包括最重要的、2006年以来增值最快的房产和珠宝。</div><div> </div><div></div><div>根据2012年5月浙江省高院公布的清单,包括吴英在东阳购置的房子有89套(处),案发前均已全部抵押给王某、宋某、陈某、卢某等债权人,该部分用房产抵押的借款,亦未作集资诈骗认定。吴英在湖北荆门市购置的房子26套(处),该批房子也因涉及未作犯罪认定的民事债权纠纷而被查封。吴英在诸暨的一处房产,因未付清房款而没有获得产权。吴英向杭州一珠宝商购进1.2亿余元的珠宝用于送人、炫富或抵押借款,案发前仅支付货款2300万余元,案发后公安机关追回部分珠宝,目前仍扣押在案。</div><div> </div><div></div><div>吴英案资产处置领导小组通报,已就吴英案部分涉案房产完成评估,将于近期在法院网上进行公开拍卖。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资产在法院网公开拍卖,吴英父亲吴永正参加通报会,不再会拒之门外。</div><div> </div><div></div><div>如何拍卖吴英最重要的资产,能否以公开的方式,合乎程序正义的方式处置吴英的资产,再次进入公众关注的视野。</div><div> </div><div></div><div>如果拍卖结果证明资不抵债的结论不成立,法院采信的吴英剩余资产1.7亿元的《鉴定结论书》如果明显偏低,吴英案的定性有必要改变;如果法院无法公布拍卖的明细清单,围绕拍卖程序正义的质疑不会停止;如果债权人无法拉出债权清单,甚至不愿意诉至法院,民不举官不究,围绕吴英案的所有行为就是空对空导弹;最终,一切尘埃落定之时,有关机关除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依法返还被害人的以外,一律上缴国库。</div><div> </div><div></div><div>吴英案引发关注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吴英一度被判死刑激起对民企生存困境的巨大同情;其次,吴英案的资产处置中存在太多不合规不合常理之处,激起公众对司法公平底线、对自身生存环境是否安全的巨大疑虑。</div><div> </div><div></div><div>健康的、高效的市场一定是法治市场,尤其是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的经济体,信用根基尚未建立,失信现象四处泛滥,已经深入影响中国社会的运作成本、金融定价、出口产品的价格。</div><div> </div><div></div><div>吴英案是衡量法治市场的天平,是检测未来社会公信力的试金石,此次吴英资产处置是一次机会,让民营企业看到政府的诚信,让公众体会法治的尊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