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习近平七月三日至四日对韩国的访问,不仅使东北亚中日韩朝四国间原有的政治平衡陡然生变,也影响到美国和台湾。四国六方就此开始了新一轮博弈。<br /><br />中国:习近平此行的主要政治目的是进一步分化美日韩同盟、促成中韩抗日统一战线,在东北亚打造有利于中国的政治生态。在经济上,中韩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关于在首尔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备忘录》,开启了人民币离岸中心在东北亚的新布局。中韩还共同表态:力争在年内完成中韩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该谈判已历经十一轮,时间长达十二年。<br /><br />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是: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厂商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对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的中国来说,建立自由贸易区将大大有利于拓展商品出口和资本外投。迄今为止中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签订了十二个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总额超过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学者称中国决策层正在制定全球自由贸易区战略,亚洲被定位为该战略的核心。该战略在亚洲的最终目的是由点及面,将整个亚洲编织在一张“自贸大网”内,实现亚洲自由贸易区内的经济一体化。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是中国实施亚洲自贸区战略的又一重要延伸。<br /><br />但是,在对发展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的东北亚地区,各国间的自贸区谈判却一直明显滞后。自贸区谈判是锱铢必较、巨细无遗的艰难谈判,对所有相关国家都既是超级美味也是超级梦魇。中日韩三国的自贸区谈判已经进行了整整十二年,却依然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因为它们还有一个重要羁绊:中国与日本、中国与韩国之间的领土/岛屿争端。若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协议能够签署,对最终形成一个总人口超过十五亿的地球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市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将有重要推动作用,也有助于阻止在东北亚地区爆发因领土/岛屿争端导致的军事冲突。<br /><br />日本:习近平七月三日在首尔建议中韩明年联合举办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日本四日立即对此表示不满。韩方虽未公开答允习的建议,但以韩国政府及民间普遍弥漫的反日情绪和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看,韩国难以拒绝此项建议。<br /><br />习近平在七七事变七十七周年的当天率高层官员赴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表讲话猛轰日本安倍政权,这是中共最高领导人首次参加官方举办的七七事变纪念活动。如果说日本的“解禁集体自卫权”擂响了战鼓,那么习近平的此次讲话则吹响了反击日本的号角。若中韩最终能签订《中韩自由贸易区协定》,日本将第一次感受到在东亚经济中被“边缘化”的苦涩滋味和面对“中韩抗日同盟”两线作战的困境。<br /><br />安倍晋三最近在内政上也挫败连连。外媒六月份的调查显示:安倍的民意支持率降至43%,为其上任以来的最低水平;七月初安倍因“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案遭到国内连日大规模的示威抗议,还有日本民众为此自焚;共同社的调查也显示: 54.4%的受访者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此安倍急于寻找内政外交突破口。最近日本与朝鲜就调查被朝鲜绑架的日本人一事达成了协议,这给了安倍一个在外交上及时扳回一城的好机会,为此日本考虑部分解除对朝鲜的制裁。安倍还规划访问朝鲜的“破冰之旅”,甚至不惜中止他在八月份的访问中亚之行。笔者认为:日朝间的快速接近只是中韩接近的副产品。日朝都急于打破外交孤立,都有互相取暖的即时需要,它们的快速接近有“急来抱佛脚”的投机性。日朝间历史遗留下来和现实政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朝鲜执意发展核武器等)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另外,日朝接近撬动了美日韩同盟一致对朝政策的墙脚,也不为美韩所乐见,日本对朝鲜的支持和援助先天注定难有大作为。<br /><br />韩国:在首尔首次设立的人民币清算银行将进一步提升中韩贸易的规模和货币汇兑速度。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进口来源国;韩国则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2,742亿美元,相当于韩美、韩日双边贸易额的总和。201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下降5.1%),中韩双贸额只比中日双贸额少不到四百亿美元。受益于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的不断提高,韩国与日本的经济规模差距正在逐渐拉近,而韩国只是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才开始发展现代工业,韩国人口也不到日本人口的一半,中韩建交更比中日建交晚了整整二十年。<br /><br />朝鲜:习近平打破了中国最高领导人上台后先访问并安抚朝鲜再访问韩国的传统,中国显然已将朝鲜重新定位为难以驾驭的沉重的负资产。但朝鲜历来是不甘示弱的。就在习近平访韩前夕的6月26日下午、6月29日凌晨和7月2日,朝鲜分三次向朝鲜半岛的东部海域发射了短程飞行物和射程达500公里的导弹,严正警告中韩和泄愤的意味甚浓,习近平心里当然会很不是滋味。然而,朝鲜手中除了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投入实战的核武器外,打不出其它更有实力的牌,只好走虚虚实实不按牌理出牌的老套路。朝鲜政府7月7日突然发表声明,呼吁结束朝韩的北南敌对状态,打开和解与团结的道路;并称朝鲜为改善北南关系,将派遣运动员和后援团参加仁川亚运会。朝鲜“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手法倒是玩得娴熟老练,不过当它喊多了“狼来了”和摇久了橄榄枝却既没有什么后续动作、也不能给别人什么好处后,它的怪异行为再难引起国际间的广泛瞩目。<br /><br />美国:朝鲜是世界上所剩不多的公开要与美国死磕到底的国家。美国最怕朝鲜拥有核武器,为此它不遗余力地对朝鲜实施全面的封锁和制裁。现在日本率先打破了对朝鲜铁桶般的封锁和制裁,美国当然很不高兴,美国多名议员已经表达了对安倍的强烈不满。中国想通过韩国挖美日韩同盟的墙角,但有驻韩美军和朝鲜的威胁在,中国挖不到美日韩同盟的根基。不过美国乐于看到中韩在某种程度上的进一步接近,因为依据此起彼伏的定理,中韩关系接近等于中朝关系倒退。另外,日韩间长期的貌合神离一直令美国头痛不已,美国现在还要防备中国把韩国拉得过远。<br /><br />台湾:台湾是六方中最不受瞩目的一方,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将对台湾与中国大陆的贸易造成重大冲击,因为台湾和韩国对中国大陆出口的产品在价格、品质、市场切入点上的重叠率高达七成以上,二者间存在着异常激烈的竞争。七月三日,台湾总统马英九在出访萨尔瓦多时就忧心忡忡地表示:中韩自贸协定会“斗垮台湾经济”,这令他“心急如焚”。台湾经济部七月十日公布了中韩自贸协定将冲击台湾产业的评估。评估认为:若中韩自贸协定明年生效,台湾输往中国大陆的工业产品31%会受到影响,其中24.7%会遭到严重冲击,总共将有三十五亿至八十五亿美元的商机可能被韩国抢走。这方面的责任在台湾自己。二零一三年六月两岸签署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在台湾立法院空转了一年多都没有开始审议。《两岸货物贸易协议》原定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谈判,届时台湾产品销往大陆市场将更有竞争力,但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使谈判中断。台湾《联合报》七月十一日在一版头条位置用最大字号的通栏标题,强调中韩自贸协定将严重打击台湾对外出口,它不单“威胁台湾四分之一的产业”,台湾的大陆市场也将被韩国“整碗捧走”。该报还报道,中韩自贸协定还有产业合作的条款,包括半导体业上下游、电动车等的汽车零配件业、通信芯片与标准、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产业等,都是签约双方合作研发或相互授权的产业,这些领域的台湾业者未来与大陆业者合作的商机恐怕就此消失。台湾官员称中韩自贸协定对台湾来说是“经济上的原子弹”、“恐怕连泡面都会卖输给韩国”,不是耸人听闻之谈。台湾已在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若再因为内斗不已导致经济上被边缘化,台湾的出路在哪里?台湾的反对党和民间并不介意这些,他们仍然把意识形态之争凌驾于经济民生之上,这是台湾的悲哀。如今《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在一潭死水的台湾政坛投下了一颗震撼弹,或将导致台湾政局大变化。<br /><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