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引言——不太平的太平洋</strong><br style="font-size: 12pt;" /><br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同时日本在西太平洋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缅甸和菲律宾发动攻击。美国被迫对日宣战,由此开始了二次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br /><br />战争初期,由于日本对珍珠港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瘫痪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美国在短时期内无法干涉日本在太平洋的行动。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势力范围急速扩张。西至印度东部边界,南至新几内亚,东至中途岛附近的整个东南亚都已在它的控制下,日军还控制了太平洋四分之一的地域,从而完成了它的“绝对国防圈”的建立。东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如石油,锡,镍,鈤,橡胶等战略物资源源输往日本本土。<br /><br />经过半年的恢复和准备,美国在1942年中开始进行反攻。1942年5月28日日军按既定计划,发动中途岛战役。经过几场激烈的海空战,美军击沉四艘日本航空母舰和200多架战机,粉碎了日军的进攻,成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由此开始美军在西太平洋与日军进行一个岛一个岛的争夺战,很多战役都十分惨烈。经过三年大小几十场战役的艰苦战斗,美军於1944年3月的菲律宾战役中收复马尼拉。<br /><br />紧接着在进攻日本本土硫磺岛、冲绳岛等的战斗中,双方都有可怕的伤亡,如保卫冲绳岛的117000名日军,有94%阵亡。<br /><br />美军在收复菲律宾和占领日本周围的岛屿后,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和封锁。但日本拒不投降。最终美国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广岛和长琦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於9月2日签署投降书。太平洋战争结束。<br /><br />二次大战的正结果是消灭了德国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但其巨大的负结果是由此而产生了以苏联为中心的,在欧亚大陆连成一片的共产独裁阵营。特别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的八年抗日战争养肥了中共。牺牲了2300万中国军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在短短数年后便落入共产党之口。因此西太平洋——亚洲战后的历史也就主要成了以中共为首的亚洲共产独裁集团的扩张,和以美国为首的民主阵营反扩张的热战和冷战的历史。<br /><br />二战后出现的四个分裂国家有三个在亚洲。它们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北朝鲜和南朝鲜,北越和南越。这些国家成了战后共产独裁阵营扩张的桥头堡。<br /><br />战败后的日本受到美军的占领。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强制性改造。其主要内容为肃清军国主义力量,建立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使日本成为民主国家中的一员。1951年9月美国在旧金山召开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和会。由此日本走上民主自由的和平国家的道路,并和另一个二战战败国德国一样成了创造战后经济奇迹的现代化经济大国。<br /><br />1950年6月25日凌晨,北朝鲜独裁者金日成在斯大林和毛泽东的默许下,全面突袭三八线以南的韩军。四小时内便突破韩军防线,直取汉城,战线快速南移,至9月朝鲜已几乎全部占领韩国,并对半岛最南部的釜山构成环形包围圈。9月15日由美国和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截断了朝军的退路并全歼朝军。10月开始联合国军和韩军越过三八线一路北进,几乎推进到中朝边界。10月19日中共正式参战。由此这场经过五大战役的拉锯战,在双方都经受重大伤亡(中国51万人,美国14万人)后,於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议定书,由此回到了金日成发动这场战争的原点——-三八线。<br /><br />朝鲜战争后的大半个世纪以来,大韩民国已发展成一个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发达的民主国家。但北朝鲜在金氏家属统治下,仍停留在封建,专制,落后的流氓国家。<br /><br />朝鲜战争虽然打成了平局,但美国在另一场对付共产主义扩张的越南战争中却以死亡5.8万人,伤30万人,最后全部撤离越南的惨败告终。<br /><br />越南战争的结果使共产独裁在亚洲的扩张达到巅峰。越南乘着打败“美帝”的势头和美军撤离后留下的大量武器,发动了对老挝,柬埔寨的入侵。中越间也不断发生边界和海洋争端,并发展成两国间的一场大战。所有这些内斗使它们停止了扩张,使亚洲——西太平洋区域得到相对的稳定。1989年的柏林墙事件造成了欧洲共产独裁阵营的灭顶之灾,由此苏联和东欧共产独裁政权全面崩溃。但这个全球共产主义的“政治大地震”对亚洲只造成很小的“破坏”。面对这场共产主义的大危机,中共被迫用“韬光养晦”和“改革开放”度过难关,养精蓄锐,准备日后东山再起。<br /><br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美国的太平洋战争——二战中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关键之战</strong><br style="font-size: 12pt;" /><br />1941年12月7日,日军以6艘航空母舰和400架战机突袭美军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珍珠港事件后日本迅速攻击太平洋区内的美国,英国,荷兰的殖民地。在短期内便成功攻取马来西亚,荷属东印度,菲律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日军占领了太平洋四分之一的区域。西至印度东部国界,南至新几内亚,东至中途岛附近,整个东南亚和西太平洋都它的控制下,从而完成了它的“绝对国防圈”。东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石油,橡胶,锡,镍,鈤和大米等,通过绝对国防圈内的海路源源输往日本本土。<br /><br />面对日本在亚洲——西太平洋的猖狂进攻,美军在1942年中开始反攻。由此开始美军在太平洋与日军进行一个岛一个岛的争夺战,很多战役都十分惨烈,经过三年大小几十场战役的艰苦战斗和忍受本身的巨大人员伤亡和武器损失,终于在1944年10月开始进攻菲律宾并於1945年3月3日收复马尼拉。至此,美军已基本上消灭了太平洋上的全部日军,并开始封锁和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br /><br /><strong>珊瑚海战及中途岛战役</strong><br /><br />1942年5月4日至8日的珊瑚海海战虽然打成平局,但这是美军开始扭转太平洋战局的第一战。紧接着,5月28日本突袭珍珠港的日本南云舰队的四艘航空母舰发动中途岛战役。美军在尼米兹将军指挥下经过激烈的海空战,击沉全部日军4艘航母及200架战机而获胜。中途岛战役成为整个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br /><br /><strong>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br /></strong><br />日军在中途岛战役大败后继续进行进攻计划,并开始南线作战。1942年6月日军开始在瓜岛修建机场。美军在8月7日以海军陆战队一万多人发动进攻,并成功占领机场。同时双方在瓜岛周边海域发生大小不一的海战,其中两场大型的海上战争,东所罗门海战和圣克鲁斯群岛海战双方互有胜负。在一次又一次的海战后,日军逐渐失去制海权,并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日军战败。美军以损失2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的代价击沉日军1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和其他2艘军舰。最终美军於1943年2月9日完全占领瓜岛,获得最后胜利。<br /><br /><strong>塔拉瓦战役</strong><br /><br />这是美军第二次的进攻,战斗中4500名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美军第一次面临日军猛烈的反两栖登陆作战。<br /><br /><strong>跳岛战术</strong><br /><br />美军的跳岛战术是不采用遂一收复各岛的战法。而是收复一个岛屿后,跳过下一个岛屿,而攻占下下一个岛屿,特别是跳过防守比较坚强顽抗的日军岛屿。通过跳岛占领,以海空封锁的方式孤立日军占领的岛屿,迫使其最后不得不屈服,如此大幅提升收复的成效与进度。<br /><br /><strong>吉尔伯特战役<br /></strong><br />1943年底美国海军开始中部太平洋的反攻计划。1943年11月21日开始的吉尔伯特战役是在中太平洋的首战。美军在登陆开始时遭日军强烈攻击,损失惨重,伤亡1000多人,是太平洋战役中美军海军陆战队损失最重的战役。日军死伤4800多人。<br /><br /><strong>马绍尔群岛战役<br /></strong><br />1944年2月2日美军发动马绍尔群岛战役,依靠炮舰与空中火力支援,使岛上的日军无法有效对美军攻击。在鲁伊纳木儿岛和夸贾林岛战斗中,美军以死亡200人的代价,击毙日军3000余人。2月22日美军获全胜。<br /><br />日军在太平洋上有个战力强化的基地——特鲁克岛,2月17日到18日美军以9艘航空母舰和600架战机对克鲁特岛进行狂轰滥炸,击沉击伤日军15艘战舰及270架战机,岛上的重要设施也因遭受严重破坏而无法使用。<br /><br /><strong>菲律宾海战</strong><br /><br />1944年6月美军的中太平洋反攻力量开始对日本的绝对防卫圈的马里亚纳群岛发动进攻,特别针对塞班岛,提尼安岛以及关岛的进攻。战役开始前15艘航空母舰上共956架战机对塞班岛及关岛发动空中攻击,6月15日美军发动塞班岛登陆作战。日军得知美军进攻马里亚纳群岛后,派9艘航空母舰赶往塞班岛迎击美军,6月15日抵达塞班岛海域并派326架战机进击。美军派出240架战机拦截。日机损失惨重,仅130架战机回到舰上。此场空战被称为“马里亚纳猎火鸡竞赛”。此次战役共击沉3艘日本航空母舰和多艘军舰。最后日本舰队撤往日本本土,美军以压倒性优势取得菲律宾海战的胜利。<br /><br /><strong>进攻菲律宾</strong><br /><br />1944年10月麦克阿瑟率军进攻菲律宾。10月20日进攻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1944年12月31日占领雷伊泰岛,并随即开始对吕宋岛的进攻。1945年3月3日收复菲律宾首都马尼拉。<br /><br />美军在收复菲律宾及占领日本周围的岛屿后,对日本本土进行大规模的轰炸和封锁。但日本拒不投降,最终美国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於9月2日签署投降书。<br /><br /><strong>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br /></strong><br />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了大量的援助,抗战期间美国共向中国提供了超过8亿美元(当时的币值)的援助,是中国二战期间的最大援助国。<br /><br />1941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了著名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帮助中国人民抗战。后飞虎队扩编成美军第14航空队,在中国共击落日机2600多架。<br /><br />1942年日军截断中国的滇缅公路。为保证中国的战时物资供应,美军开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在三年多时间内,向中国空运超过70万吨物资。期间损失了近500架飞机,1579名美国飞行员遇难。<br /><br />苏联在中国抗战开始时对中国进行过经济,武器和兵员等的援助。1941年苏联与日本签订《中立条约》后,便撤出了对中国的全部援助。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斯大林出於争夺远东利益的考虑,才同意出兵中国东北,由此让中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1.中国同意外蒙古通过公民投票独立。2.允许苏联在东北保有特殊利益。3.整个东北地区日本留下的工业设备和财富被苏联红军洗劫一空,中国因此损失20亿(当时的币值),是苏联援华物资总数的十倍还多。<br /><br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strong><br style="font-size: 12pt;" /><br />1945年9月二战结束,美军进驻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和《投降后初期基本政策》两个文件中,美国对日本规定了严厉而彻底的惩罚日本的政策。其最核心目标是使日本彻底消除军国主义势力,使日本成为民主阵营中的一员,成为美国坚强可靠的盟友。<br /><br />美军进驻日本之初便解除日军武装,禁止日本进行军需生产,废除其原有的军事及政治机构,逮捕战犯,解散军国主义军事组织。这些措施迅速削弱了日本的战争能力,打粹了日本的战争机器,瓦解了日本以维护天皇神威和战前政体为宗旨的治安机构,摧毁了日本极端国家主义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并为建立日本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舖平了道路。<br /><br />美国对日本的政治改造触及根本的意识形态领域。占领军当局於1945年12月15日发布《废除政府对神道的保护,支持,延续,管理和传播》的指令。敦促天皇於1946年1月1日发表《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性地位。<br /><br />1947年5月3日由美国主导的《日本国宪法》(即和平宪法)正式生效。此宪法废除了天皇总揽统治权的相关条例,规定天皇仅作为日本国民的精神象征存在。宪法明确规定主权在民。由此美国使日本实现了政教分离,剥夺了天皇和军国主义,极端国家主义的交联,从法律上保证了日本民主化改造的顺利进行。和平宪法也让半个多世纪以来习惯於接受“天皇具备神格”,“神道权威至上”,“蒙恩忠君”思想桎梏的日本民众,从多年的政治高压和战争阴霾中解放出来,与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欧美国家民众一样,被赋予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权。他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拥有自己的信仰。这也促进了日本民众的思想解放和日本社会和平民主主义的兴起,促进日本不同政党的成立。和平宪法赋予国会以国家最高权力,由众议院选举首相等。<br /><br />和平宪法彻底结束了战前日本带有封建色彩的天皇——军部专制集权统治,为今天日本议会君制立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br />在经济方面,美国进行了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和劳动体制改革。改革后的日本经济瓦解了极端国家主义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鼓励自由公平竞争,从而推动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br /><br />文化教育方面建立了自由化民主化的教育体制,按照“尊重个人价值,尊重学术自由,培养自立精神”全面改革了日本的教育制度。为日本战后培养了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独立精神,崇尚民主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文化繁荣和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r /><br />1951年9月4日美国在旧金山召开有52个国家参加的对日和会。49个国家在对日和约上签字。1952年4月28日和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签订《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由此日本正式走上了和平民主国家的行列,并和另一个二战战败国——德国一样创造了战后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一员。<br /><br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战后日本对中国的援助</strong><br style="font-size: 12pt;" /><br />1972年中共政府与日本建立外交关系。中共政府宣布放弃要求日本国家赔偿的权利。日本以“作为邻国互相协助”,“反省过去的过错”等理由以及为援助中国发展,承诺实施政府开发援助,作为最后解决战后处理的方案。从1979年开始日本对中国共有32000亿日元的低息贷款的援助。<br /><br />1979年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开启了对华政府援助的大门。在近30年中日本以低息长期优惠条件的贷款,对文革后几近崩溃的中国经济的恢复起了重大作用。当时中国社科院日本所副所长金熙德感慨道:你找不出哪个大型工程没有日元贷款的影子。<br /><br />当时在邓小平坚持下1979年5月中国政府主动提出申请日元贷款项目。几个月后中国副总理谷牧访日,更具体提出1.2万亿日元(55.4亿美元)的贷款方案,涉及包括3个水电站,3条铁路和两个港口在内的八个大型项目。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带着作为礼物的日元贷款协议访华。中日双方正式确定第一批日元贷款从1979年至1984年实施,贷款金额3309亿日元(15亿美元),年利3%,头10年只付息不还款,后20年还本付息。<br /><br />1980年4月中国派国家外资委员会官员刘志诚和国家建委办公室主任张荃去日本培训,学习日本低息贷款的资金来源,贷款选择,贷款条件,采购方式,支付程序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刘志诚当时对中国闭关锁国而造成的对外界世界的陌生感深有感慨:那时候真是一无所知。在他踏上日本土地的一刻起,密集如网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新干线,繁华富庶的都市,文明守礼的社会风气——这一切都让他觉得非常震撼:我当时满心就一个念头,我们落后太多了,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时不我待啊。<br /><br />在此后的一个月中,刘志诚几乎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搭乘新干线赶往大阪,神户,长崎等城市,参观考察松下,岛津,丰田等大型企业。先进的工业技术与日本人的勤劳都让他感慨不已:我在一个渔业加工厂,看到全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在将一筐筐鱼往流水线上搬,井井有条——这个民族实在是太勤劳太能吃苦了。<br /><br />1984年6月为期6年总额4700亿日元的第二项低息贷款协议顺利签署。此后又有1988年8月第三次为数8100亿日元的贷款项目。这些贷款全部都流向了中国的基础建设项目。<br /><br />除低息贷款外,从1981年开始日本还向中国提供无偿援助资金1277亿日元,涉及教育,医疗,农业,环保四个领域的98个项目。2007年12月中日两国外长签署了最后一次日元贷款换文。然而这一天,在尘埃落定的时分,尽管杨洁篪也对它高度评价,日本共同社却注意到,杨没说出“感谢”两字。<br /><br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两个“对立”的中共<br /></strong><br style="font-size: 12pt;" /><strong>1. 执政前的中共——-崇尚民主自由,反对专制独裁的“诤诤誓言”</strong><br /><br />这里是1944年左右中共领导人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言论。其时正值二次大战即将以反法西斯阵营胜利而结束的前夜。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躲在延安的中共的军事实力已由原来的几万军队,发展成一百多万人的实力。中共已有力量与国民党争夺统治中国的权力了。<br /><br />在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在抗日第一线抵抗了百分之九十的日军,并与盟国一起开辟了缅甸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抗战的结果,国民党民心大振。这对躲在敌后休养生息的中共是大不利的局面,由此出现了中共连篇累牍攻击国民党独裁专制,以争取民心。他们的目的达到了,但他们白纸黑字写下的崇尚民主自由的“诤诤誓言”却成了他们六十年来在中国专制独裁,践踏民主的绝妙对照。<br /><br />《解放日报》1941年10月28日: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关键在于结束一党治国。——由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国事势必包揽於一党之手;才智之人,无从引进;良好建议,不能实行。因而所谓民主,无论搬出何种花样,只是空有其名而已。<br /><br />《刘少奇选集》上卷127页: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与污蔑。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但并不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政”。<br /><br />《新华日报》1944年2月2日:要彻底地,充分地,有效地实行普选制,使人民能在实际上享有“普遍”,“平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则必须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在选举前,“保障各地方团体及人民有选举之自由,有提出议案及宣传,讨论之自由。也就是”确定人民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的完全自由权“。<br /><br />《新华日报》1945年1月28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作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与人民的意愿相去十万八千里。中国人民都在睁着眼看:不要拿民主代用品了欺骗我们啊。<br /><br />《新华日报》1946年9月1日:作统治者的喉舌,看起来像自由了,但那自由只限于豪奴,恶仆应得的“自由”,超出范围就是不行的。也就是说你尽可以吆喝奴隶——人民大众——的自由,但对主子奉命唯谨的,毕恭毕敬,半点也不敢自由。<br /><br />1944年毛泽东对谢伟思等人的谈话:结束一党治国才有民主可言。我们的经验证明,中国人民是了解民主和需要民主的,并不需要长期体验,教育或“训政”。<br /><br />《新华日报》1945年4月19日: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最高政治家,曾经这样表示出中国人民的希望:我们并不希望,亦不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并不主张集体化,也不反对个人的活动——-事实上,我们鼓励竞争和私人企业。<br /><br />《新华日报》1945年3月31日:统制思想,以求安於一尊; 钳制言论,以使莫敢予毒,这是中国过去专制时代的愚民政策,这是欧洲中古黑暗时代的现象,这是法西斯主义的办法,——新闻自由是民主的标帜,没有新闻自由,便没有真正的民主。反之,民主自由是新闻自由的基础,没有政治的民主,而要得到真正的新闻自由,绝不可能。<br /><br /><strong>2. 执政后的中共——欺骗,野蛮,残忍,贪得无厌的独裁者</strong><br /><br />每个从中共统治下过来的中国人都经历过中共的欺骗,野蛮和残忍。在中共取得中国的统治权以前,连篇累牍的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峥峥誓言曾经欺骗了多少中国人。但“解放”后毛泽东通过连续不断的土改,钲反,肃反,思想改造,反右等政治运动,用他的独裁,专政和镇压的铁权使所有中国人均沦为“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奴隶,泱泱大国只剩下了一个人的声音。<br /><br />中共宣称的“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土改后,曾几何时便通过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又从农民手中剥夺他们刚刚到手的土地,使全中国的土地都成了中共的党产。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使各级政府手中的土地成了他们的重要钱源和生长贪官污吏的腐化温床。<br /><br />1956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骗局,又把中国一切现代工业,商业和运输业从私人手中抢走,统统成了中共的产业。至此,在十年不到的时间内,中共便把中国的一切经济命脉通过各种欺骗手段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失去了一切经济手段的中国人全部沦为中共奴役的对象。由此中共也可更加明目张胆地施行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野蛮和残暴。<br /><br />1958年的“大跃进”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野蛮时代,中国今日的资源枯竭,环境破坏,以及将使中共亡党的腐败堕落均从此时开始。与“大跃进”同时开始的“两弹一星”的发展,更是对中国人民的生死於不顾,用农民的活命口粮去苏联和东欧换取发展“两弹一星”的科技和设备,残暴地饿死了三千多万中国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农民。<br /><br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毛泽东自认已经羽毛丰满,可以向苏联叫板争夺世界共运的领导权,挑起中苏论战直至边界战争,同时在国内发动历时十年的文革。只是为了毛本人的历史地位,竟然野蛮地用全国的大动乱对付他的党内反对派。整整十年的文革动乱使中国走向“破产的边缘”。<br /><br />文革的最终结果让中共党内以邓小平为首的官僚集团取得了统治中国的大权。面对中共当时政治经济满目疮痍的衰败景象,邓小平为了度过这一难关, 又一次祭出了中共在不利条件下惯用的欺骗术,提出中共政治上“韬光养晦”,经济上的“黑猫白猫”论,宣布“改革开放”。<br /><br />但这批在文革中被打倒丧失权力的官僚集团一旦回到权力的宝座,就像一群衝下山的饿虎,乘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利用手中的各种权力,抢占各种经济利益的制高点。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经济审批权,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批准权,各种建设项目的投标审核权与开发商相互勾结,弄虚作假,中饱私囊; 他们的亲属还利用商品价格的双轨制,低价进高价出,投机倒把,获取非法利润; 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更让很多官员一夜中成为千万甚至亿万富豪; 他们的家属,子女,亲戚,朋友靠着裙带关系纷纷登上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各级高管,全面控制了中国老百姓钱袋子。<br /><br />这批还乡团式的官僚集团的野蛮和贪得无厌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全国百姓的愤慨。北京的大学生们首先起来,他们掀起了一次次的要民主,要自由,反腐败游行示威和集会。这场坚持了几个月的要民主反腐败运动,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面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民主运动,邓小平撕下了他的伪装,露出了他的独裁残暴的真面目,不惜动用“人民的军队”镇压人民,制造震惊世界的1989年六四屠杀事件。<br /><br />六四镇压使中共完全蜕变成了一个与全中国人民对立的残暴的官僚权贵资本统治集团。这个搜括了中国一切民脂民膏的集团,为了他们本身的最大利益,在“靠腐败发展经济,发展了的经济又滋生更大的腐败”的恶性循环中,利用这个野蛮的“中国腐败经济模式”,走向资源枯竭,环境破坏,道德败坏,假冒伪劣,无官不贪的中国“崛起”。中共的野蛮崛起是对中国自身更是对世界的严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