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div id="headerimg" style="float: left; margin: 0px 15px 20px 0px; display: table; width: 500px;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9.0909080505371px; background: #333333;"><img src="http://www.rfa.org/mandarin/zhuanlan/yehuazhongnanhai/gx-04152014122911.html/shenweichen.jpg/image" alt="shenweichen.jpg" title="shenweichen.jpg" height="333" width="500" /><div id="headerimgcontents" style="height: auto; overflow: hidden; margin: 0px; padding: 0px;"><div id="headerimgcaption" style="color: #ffffff; float: left; margin: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padding: 0px 10px 5px; width: 500px;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span style="display: block;">图片:申维辰。(网络资料)</span><div id="zoomattribute" style="color: #999999; position: relative; top: 0px; font-size: 10px; float: right; width: 480px; margin: 0px; height: 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div></div></div></div><div id="storytex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SimSun; background-color: #ffffff;"><div><div></div></div><p style="margin-bottom: 15px; line-height: 20px; font-size: 14px;">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央政府公布了各地“政绩工程”治理清单,并叫停了663个“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其中很多项目与落马贪官有关。<br /><br />中国官方新华网10月14日报道,从山西的申维辰到广东的万庆良,很多落马官员都与“政绩工程”密不可分,处置这些“政绩工程”继续消耗大量公共财政,同时,各地方政府还在为其不良社会影响付出后续代价。那些地方政府为了财政收入、腐败官员为从中索取贿赂的大型房地产或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摆花架子的“政绩工程”既令群众深恶痛绝,也造成巨大浪费。<br /><br />报道说,在被曝光处理或其决策官员落马后,这些现象工程继续成为纳税人需要填补的“钱窟窿”,遗留了诸多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 处理这些大型“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导致“先用几个亿建,再花几个亿拆”的问题。而这些耗资多亿大型政绩工程,是通过借债而建的,埋下长期还债的苦果。因此,目前以及未来很长的时间,政府都需要继续为巨额负债还钱。<br /><br />报道举例说,在云南,今年6月,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文化长廊”在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拆除。 在广西,柳州斥资7000万元建设的柳宗元雕像建成后将高达68米,可以360度旋转。这座被称为“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的项目尚未建成,9月起就已被拆掉。在湖北,位于鄂西山区的房县耗资8000万元建新行政中心建筑群,“形似世博会中国馆”的豪华办公楼群超批复投资3000多万元、超面积近1800平方米。<br /><br />国际反腐组织“透明国际”的亚太事务负责人廖然先生就此表示,中国中央政府决定叫停各地的形象工程是应该的,因为中国落马的腐败官员90%以上都与这些工程有关:<br /><br />“中国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起搞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从那时起中央政府开始拥有巨额收入,但地方政府就不得不靠出卖土地、搞大型房地产、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来获得收入。这就给地方政府官员提供了大肆腐败的机会。而迄今为止倒台的官员90%以上都与房地产等大型建设项目有关。现在中国政府开始抓着一摊是应该的。”<br /><br />新华网的报道还说,要整改这些工程也成为一项艰难的、继续消耗公共财政的事。如在安徽,国家级贫困县灵璧县,长达8公里的景观大道两侧共有3排路灯,采用唐代宫灯样式路灯每隔30米一盏,合计近千盏,一年就要花费300万元电费。整改这些豪华路灯也需要大费周章,花费同样不菲。另外,强建强拆也造成了难以化解的社会矛盾。在山西,原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主政期间,由于占用本为公用的公园绿地建设豪宅,加之强拆、补偿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申维辰主持的工程引发群众强烈不满。目前,龙潭片区改造工程仍在半拉子“烂尾”中,当地至今仍有市民不停投诉上访。许多“空城”、“豪楼”问题,叫停阻力巨大:一是因为,项目不合理,但已经订立合同,或已投入巨资建设;二是,尽管一把手落马,但规划议案依然有效,后任者只好“热热闹闹搞整改,悄悄摸摸缓建甚至续建”。<br /><br />“透明国际”的廖然指出,在反腐以及叫停大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前提下,中国政府对如何解决地方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的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想出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br /><br />“我反复说过,中国政府的这种分税制就是中国官员腐败泛滥问题的根源,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却又太复杂了,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如果中央不给地方提供财经,那么地方政府从哪儿去获得财政收入呢?因此你可以看到,最近一两个月来,中国媒体经常报道有关某个省或市开始松动这两年来对房地产买卖的限制。这是不是意味着地方政府又要开始靠房地产买卖从事腐败活动呢?”<br /><br />山东的《齐鲁晚报》日前就中国各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泛滥问题发表评论说,所谓“形象工程”往往是地方领导病态的“政绩工程”。地方领导热衷于拍脑袋决策,打着“改善民生”的旗号,大上快建一些奢华无度、浪费颇多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其原因在于“一把手”过于强势、法制意识淡薄等,但根本上却因为群众对领导的“官帽”没有监督权,项目规划的制定、执行到考核评价,没有群众参与、不让群众监督。评论认为,如果改变思路,强化群众监督分量,就会有效遏止地方领导拍脑袋决策和上马“形象工程”的问题。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