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京官 打破運動僵局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雨傘運動踏入第40天,基本上整個佔領區都陷入僵局,佔領者或公眾對當下運動的走向甚無方向,辭職公投未成事恐怕又已變成鏡花水月。學聯提出前往北京,正正是一個可以塑造的突破點,令整個運動可以繼續推進。</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br /></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運動欠缺方向,不在於沒有大會(過往個多月運動也是在沒有大會的情況下和平進行,當然當中包括了許多公民團體參與各項工作),也不在於民意逆轉(即使逾70%受訪市民希望佔領者撤離,但畢竟也有約30%的人不願意離開,放至全港即還有二百多萬人不願放棄佔領,人數仍然相當多),而是在於大家欠缺對長遠運動的設想。很簡單,例如運動短期、中期、長期綱領如何建立,如何設定運動的政治對手,如何到非佔領區凝聚民意,反擊外圍抹黑攻擊,這些似乎在現時都沒有很明確的方向。</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br /></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可幸的是,運動雖然暫未有一個明確方向,但佔領區不斷的自我整固,令運動不致潰散,為將來運動推進仍能提供一定基本盤與動力。前往北京,相信正是直視北京,從而把整個戰場擴大的舉動,是一個極具勇氣的決定。在運動發展以來,組織者一直在針對香港政府,促使港府對北京反映香港的民情,對此港府只是虛應一記沒有憲制效力的民情報告。然而,由周融轉述林鄭的說法,政府會將反佔中大聯盟一百八十多萬個未經核對、充滿水份的簽名放進民情報告裏面,實在是藐視今場運動所彰顯的民意。民情報告既然被港府高官弄得意義變質,我們亦不需再糾纏於報告的相關細節,甚至與港府亦不需再有次輪對話。主戰場轉至北京,正可令運動參與者跳過香港政府,直接將訴求反映予北京政府。</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br /></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不少論者俱認為,學聯此舉有着不少的風險,甚至未必能夠成功闖關,最終原機折返。可是,上京這個方向雖然風險稍高,但仍然有可取之處,就是直搗權力核心。在過去的一段日子,我們都聽到不少論者會將運動與六四事件的經過比擬,說學生應該有理有節,避過挑動北京的敏感神經。可是,港府的官員已多番說明,政改問題不單純是香港問題,故此實難以停留於香港解決的論述上。既然如此,順應時勢前往北京,要求北京重新檢視831人大常委決定,減低只面對香港政府之無力,也是一條可行的出路。若繼續只以六四的陰霾局限運動發展,只會中對方的下懷,運動自然潰散。</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br /></span></p><div>&nbsp;</div><div><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惟獨一件事,學聯需要向公眾澄清的是,學聯是以甚麼的姿態前往北京?是以對等的姿態,還是上訪的形式到北京,代表香港人反映意見?若以後者作姿態,就實在是過於無力,過於卑微,與運動本身的剛毅不屈、獲得舉世矚目和尊重的形象不同;若以前者,則有助令學聯獲得佔領者認同,更願意支持學聯到北京反映香港人民意,有助運動的推展。決定姿態,再選擇到訪北京政府的部門,從而決定政治對手,令運動的針對點更清晰集中。</span></div><p style="margin-top:0pt; margin-bottom:0pt; "><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br /></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現時運動的方向不明朗,既然學聯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倒不如先放開一試,或許可以突破現有的框架。若我們只以過往保守的態度判斷學聯之行,就只會停留過往三十年爭取民主乏力之困局,難以在現時狹隘的政治環境中爭取真普選,完成香港人一直爭取民主之旅途,迎來最終的勝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