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夜游中南海聆听中国特色教诲 一篇典型的马屁文章

<div> <div style="display: inline-block;"></div>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 15px; overflow: hidden; zoom: 1; 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div style="float: right; margin-left: 10px;"> <div><img src="http://www.chinese.rfi.fr/sites/chinese.filesrfi/imagecache/rfi_43_large/sites/images.rfi.fr/files/aef_image/2014-06-03T115844Z_2140693083_GM1EA631IIU01_RTRMADP_3_CHINA.JPG" alt="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title="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width="344" height="257" /> <div style="font-size: 11px; color: gray; word-wrap: normal; width: 344px;"> <div style="font-size: 13px;">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div style="font-size: 13px;">REUTERS/Petar Kujunzic</div> </div> </div> </div> </div> <div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6em; font-family: Georgia, Times, \’Times New Roman\’, serif;"> <div style="font-size: 14px;">作者&nbsp;<a href="http://www.chinese.rfi.fr/auteur/%E5%8C%97%E4%BA%AC%E7%89%B9%E7%BA%A6%E8%AE%B0%E8%80%85-%E5%91%A8%E8%A5%BF" style="outline: none;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333366; font-weight: bold;">北京特约记者 周西</a></div> <p>刚刚在北京结束的APEC会议,按照官方的宣传,处处呈现出一派&#8220;万邦来朝&#8221;的景象。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不过,无论是之前媒体报道的习安见面会,还是稍后的习奥会,给中国人的一个明显感觉,都是不平等的对话,甚至是君臣式的听喝和挨训。堂堂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应邀夜游中南海之际,竟然就像一个小学生一般探头探脑,充满好奇心。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8220;在西方人眼中,中南海是个很神秘的地方,以致于奥巴马看着哪都新鲜。散步的时候,他还问习近平在哪里办公?习大大指着身后回答说:&#8220;就在那里办公&#8221;。</p> </div> </div> <div style="font-family: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mediu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div style="font-size: 15px; line-height: 1.6em; font-family: Georgia, Times, \’Times New Roman\’, serif; overflow: hidden;"> <p>作者老桑的文章说,注意到没有?这个53岁的美国总统在《人民日报》笔下,此时已经变成了没见过多少世面的3岁小孩子,&#8220;看着哪都新鲜&#8221;!在得知习近平的办公场所之后,奥巴马&#8220;非常实在地接过话说:我也在白宫散步,但是那里没有瀛台这么大圈&#8221;。请注意《人民日报》在此用了&#8220;实在地&#8221;这个词,此时的美国总统在天朝领袖面前,又显得是多么的&#8212;&#8212;天真与老实啊。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对中美两国首脑的各自称谓,也存在明显的歧视。</p> <p>对中国主席用的是&#8220;习大大&#8221;,对美国总统却是直呼&#8220;奥巴马先生&#8221;。是个中国人都明白,这&#8220;大大&#8221; 原本乃是北方农村对长辈的称呼,而&#8220;先生&#8221;呢,充其量不过是同辈人之间的尊称而已。就算你奥巴马的个头儿可能要比&#8220;习大大&#8221;高出一头,但在辈份上你愣是小咱领袖整整一代!咱是&#8220;大大&#8221;,你撑死不过也就是个侄子辈而已。这里堂堂的美国总统,在中国领导人面前,除了差一代辈份之外,还有另一重谦恭的&#8220;学生&#8221;身份,也是显而易见的。</p> <p>作者圣贤之源的文章说,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在瀛台,习大大纵论历史,畅谈治国理政。璀璨的中华文化、厚重的中国历史,对此,奥巴马都仔细倾听,若有所悟、若有所思。因为北京此次对奥巴马是格外开恩、破格接待,让他充分感受到了中南海这样皇恩浩荡的环境,原来以滔滔不绝演讲著称的奥巴马,如今在现场就像小学生一样听话,好不容易接过领导的话茬后,基本上都是奉承几句赞美话,比如什么&#8220;仔细倾听,若有所悟、若有所思&#8221;等等。</p> <p>老桑的文章又说,例如,习大大对奥先生介绍说: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8220;一人一票&#8221;的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西方某个政党往往是某个阶层或某个方面的代表,而我们必须代表全体人民。那么,奥先生在听了习大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表述后,又有什么反应呢?《人民日报》对此却只字未提。我估计,此时奧先生应该是听傻了吧!</p> <p>&#8220;习大大&#8221;告诉奥先生,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根本区别是,他们虽然是多党执政,但他们也只能是&#8220;某个阶层或某个方面的代表&#8221;。而中国虽然是一党当家,但却&#8220;代表了全体人民&#8221;。怎么样,奥巴马先生,你对中国领袖的民主政治课,彻底服气了吧?你背后的那个民主党,能够代表美国&#8220;全体人民&#8221;吗?你们那个&#8220;一人一票&#8221;的普选制,充其量也不过是个资产阶级的假民主而已。</p> <p>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对于瀛台的景色,奥巴马赞不绝口,告别时,奥巴马用了非常动情的一句话概括说:&#8220;今晚,我这辈子最全面、深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执政理念,以及您的思想&#8221;。末了,奥巴马又说,今后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对此,老桑的文章点评说,看到这里我不禁又在畅想:这位黑乎乎的&#8220;反动势力&#8221;头子,会不会此番回到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之后,便立即心潮澎湃地趴在总统办公桌上,继续&#8220;非常动情&#8221;地撰写一份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申请书》呢?</p> <p>另一方面,APEC北京峰会期间,有一则新闻的标题十分微妙&#8212;&#8212;《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此 ,有分析人士质疑说,真搞不清为什么非要加上&#8220;应约&#8221;二字?一定要突出&#8220;应约&#8221;这俩个字吗? 作为东道主和参与者,究竟谁约谁?难道加了&#8220;应约&#8221;二字,面子就有了吗? 好像国际反华势力 都跑来跪求我国了? 爱国愤青也可聊以自慰了? 这种修辞学,在北朝鲜也非常盛行,但无论如何,搞好邻居关系总比砸钱给非洲好。</p> <p>作者杜丽莎的文章说,我们作为东道国,安倍来这里,还是很有诚意的。如果真不想见,当初就无须邀请人家来,既然邀请了,就应该以礼相待。这是个起码的礼仪问题,也可以什么都不谈,礼貌地见一下,谈谈天气,也不错啊。有资料显示,自1976年开始,美国《时代》周刊在68个国家进行的&#8220;国家形象&#8221;调查表明,日本连续35年稳居世界榜首,只有中韩两国对日本评价偏低。</p> <p>此外,上个世纪初的日俄战争, 黄种人第一次打败了白种人,俄国人惨败于日本.。也就是说, 很多俄罗斯人的祖先当年也曾被日本人的祖先杀死.。但你可曾见过, 俄罗斯强烈谴责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吗? 要知道,军国主义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军人干政,并对出版和新闻进行审查,以及关押异议分子。但现在日本的监狱里就连一个政治犯都没有,也没有任何新闻审查,日本哪还有半点所谓军国主义的影子呢?</p> <p>戴九日、罗援、湖西紧这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鼓吹的外交政策使我们四面树敌。煽动战争、制造内忧外患的文痞犬儒们,这不是和习总对着干么?!习近平作为一个政治家,根本不会被一群下三滥的无良媒体左右!等着瞧吧,挨个收拾他们!</p> <p>作者李悔之的文章说,熟知外交辞令、且对安培晋三任首相以来中日关系现状者,都会对&#8220;应约&#8221;两字作出应有的解读。而从习近平会见安倍一行的视频中可发现:习主席表情罕见地一脸严肃&#8212;&#8212;无论与安倍握手,还是与来访成员握手,自始至终没有露过一丝笑意。自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40的多年间,纵然是对中国态度最强硬、最不受中国欢迎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与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会见时,也没有出现过如此肃穆的场面。</p> <p>作为近邻,作为经济贸易极为重要的伙伴,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影响力巨大的国家,维护中日关系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彼此政治家都要以理性、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去化解。光给对方脸色是远远不够的。</p> <p>作者章文的文章说,国内媒体大炒特炒习近平会见安倍时&#8220;不苟言笑&#8221;的样子,令我这个中国人以及&#8220;新闻老兵&#8221;感觉羞愧:首先,东道主在自己的国度冷脸待客,本身就不礼貌;其次,本国媒体还借题发挥羞辱远道而来的客人,更失风度。要知道,安倍过来参加的是APEC国际会议,只不过这个会此次在中国北京举行。倘若下次移师东京,日本人以牙还牙对待出席会议的中方领导人,中国人作何感想?</p> <p>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什么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很多国人就是听不进去呢? 相反却喜欢选择&#8220;冤冤相报&#8221;,昨天你刺我一剑,今天我还你两刀。时间已经过去60多年,不少同胞对于日本的&#8220;仇恨&#8221;似乎历久弥新。但是,记住历史并不是仅仅记住仇恨,其实放眼整个近代史,中国遍受列强欺辱,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均是由于自己不够强大的缘故。</p> <p>但当下中国存在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不正视、甚至歪曲历史。抗日史更是被扭曲得厉害。历史教科书中存在不少失实的地方,从这样的&#8220;历史&#8221;中,很难汲取有益的教训。今天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少国人因此变得骄傲起来。且不说人均GDP,我们与日本相距甚远,就是文明素质方面,我们也与日人相差很多年。国际权威机构连续多年的调查显示,日本人的国际形象远远超过中国人。</p> <p>章文的文章最后强调说,无端地羞辱他人,虽解了自己的一时之气,却给外界留下气度狭窄的坏印象。中国乃文明古邦,当礼遇远道而来的客人。况且&#8220;远亲不如近邻&#8221;,中日首脑此次能够会面并握手,有力地缓解了过往一段时间的剑拔弩张,对于两国以及亚洲和平都是大的利好。</p> <p>综上所述,网友王子怡的点评说,日本国是中国内心的最深刻的伤痛:在早先,日本并不是败给了中国而是美苏;而至今,日本国力与富裕程度却又遥遥领先于中国:中国从来就没有战胜过日本,这才是最深刻的原因!习近平的冷脸,一味地延续了抗日连续剧意淫而霸道的精神,体现了一个本因弱小而又要僭越强国的小国心态,像是一个受人冷落的小怨妇,耍了脾气,失了大节。 网友jrl则认为,脸色外交,没智慧没理性的幼稚外交!</p> <p>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专稿</p> </div> </div>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