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炎黄子孙”一词的官方争议

令人深思的是,反对用“炎黄子孙”指代中华民族的人把这个问题提到民族团结甚至国家安全的高度,而单仁平也把坚持这个提法提到“凝聚力”的高度—所谓凝聚力,当然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力量或者向心力。
一个很简单的提法,在一派眼里有损族群团结和国家统一,在另一派眼里却正是国家凝聚力的来源。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如何巩固这个多族群的国家,在一个简单的提法上就有如此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在一些基本的共识还没有达成的情况下,中国族群关系的和谐之路还很漫长。(本刊首发)

野心塑造中国

我不愿意做任何预言。也许几年前,我还感到中国可能会经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转型,因为当面临存亡考验的时候,这个政治体系会因为一种生存本能而选择转型。这有点像人体机能运作原理,当人体暴露于酷冷环境时,最先是手指停止供血,之后是手,胳膊,以此来保全核心器官。政治也同理。1978年时,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舍弃了一部分,以保全更大的整体,当时他们抛弃了社会主义经济,因而也重新定义了究竟什么是共产党。如果十年后的中国共产党与如今的中国共产党不同,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因为最强大的本能是生存。

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中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三大威胁之一

或许中国、俄国和伊斯兰国给人造成颇具气势的印象,成功地使人相信他们走出了低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俄国和伊斯兰国都会遇上它们最大的障碍,那就是面对现代化的挑战”“ 用印度人民党发言人、《今日印度》主编MJ Akbar的话来说,现代社会有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信仰自由、性别平等、经济公平及民主。

西單民主牆是一面鏡子

面對龐大封閉的中共政治體制,任何個體都是卑微的,強人習近平也不例外,他像一塊小鮮肉,被包進了體制裏。他必然完成體制化生存,首先要保住的是這條大船不翻,就必須依賴專政手段,舉著毛的旗幟,用著鄧小平的手法,在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狂奔。西單民主牆是一面鏡子,習近平在鏡子裏看到了鄧小平的影子,還是毛澤東的幽靈在向自己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