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局還剛開始,市民仍須忍耐

<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過去1個月,民意對佔領運動厭倦,政府通過法院的頒令落實法治,清場取得初步進展。這幾天看到的,是定點佔領已改變為流動佔領,過馬路俯拾錢幣,集體購物流連,衝擊政總,甚至日後有可能發展到仿效內地醫閙/碰瓷/群毆等零星事件,讓警方疲於奔命。這將是風土病,類似流行性感冒,時好時壞,不斷復發。這情况如果不及時根治,可能延續到2016年立法會選舉和2017年特首選舉。如果不合作運動展開,光是追收延誤繳交的稅項,已經足以癱瘓部分政府機能。</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泛民議員在議會內拉布,由來已久,其實早已是不合作運動的濫觴。這種衝擊建制的行為,在佔中三子籌劃經年和激進團體的號召推動下,由學聯和學民作前衛落實,部分對社會存有不滿情緒的青年(其中攙雜不法分子)群起參與。如今香港亂局已成,有長期化的可能,筆者對前景不太樂觀。全香港的市民,對此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流佔和包圍運動,都是衝着警察而來的,要警察犯錯,然後指控警察過分暴力和濫權,挑動群衆情緒,讓抗爭升級。</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香港不可以發生香港版的六四事件和二二八事件。如果不幸發生了,那將會是大災難,導致社會徹底撕裂,各陣營激烈對抗,其貽害可以延續幾個世代。年輕人和青年學生,不是我們的敵人,是我們的將來。對他們要有耐性,要關懷,要愛護,要原宥,要疏導。特區政府和警方應繼續表現克制,市民仍須忍耐。</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從全球的大國博弈戰略格局來看,中國在2014年是豐收年。主要成績是,在國際上打破全球仰視美國的舊習慣,在亞太區合縱連橫,在歐洲,南美洲和非洲都有外交上的突破,&nbsp;打開了一個新局面;最近在北京召開的亞太峰會,倡導全球互聯互通,爭取到一定的話語權。經過35年的摸着石頭過河,中國已經發展到一個台階,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系,學習西方在國際金融體系的遊戲規則已接近畢業,通過上海自貿區的實踐,有信心逐步放寬資本帳,讓人民幣漸次國際化,行將在全球範圍和美元及歐元分庭抗禮,在亞太區和日圓爭奪主導權。</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看來中國堅持一黨領導的模式,還需經歷一段較長的時期。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宏觀發展,在全球範圍的挑戰與回應,涉及民族文化的深層矛盾,在破壞與建設之間尋找出路,篳路藍縷,迂迴曲折。弔詭的情况就在這裏。香港部分市民出於各種不同原因,體驗和背景,中國愈是變好,就是愈要反對。從政經主流的傳統觀點來看,今年《時代周刊》的風雲人物,極有可能是習近平。但世事難料,也有可能是黃之鋒&nbsp;!儘管這是中央政府不願意見到的,但也可能正正因為這樣,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的勢頭,《時代周刊》就偏偏會選上他,捧殺他,讓他成為一個香港學生的抗争標誌。黃之鋒有一個在西方人傳統眼光裏典型的中國人面孔。或許他將會是香港的王丹。</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民主是社會行為的標準</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我們要正確理解民主,澄清被扭曲了的概念。民主好像理所當然,但其實一直引起很大的誤解,&nbsp;有意無意,讓人們以為民主就等同選舉制度,就是要一人一票直接選舉,而且任何人都應有提名權;因此不要提名委員會,而且要有公民提名。這就叫真普選,不然就是假普選。我要真普選!人云亦云,喊得震天價響。其實這真真正正是一個偽命題。</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民主是社會行為的標準。文化價值觀表現在人類社會共存相互的行為上。民主不是核心價值的全部。胡適之和梁啓超是筆者服膺的近代學者。他們對民主和自由有極為精闢的論述。以文明態度對待反對的聲音,人際關係以友善為基礎,都是民主的核心組成部分。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更是關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是治港和施政的基礎,法治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過法制建設和實施來維護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此外還有敬業。&nbsp;它是對公民服務社會的行為準則,要求我們忠於職守,克己奉公,服務大衆。誠信也是普世價值的主要內容,是人類社會道德建設的核心。</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可見,單強調民主,以為民主就是一切,可以凌駕在其他核心的普世價值之上,本身就是誤導。如果一般民衆不明所以,那是缺乏公民教育的後果。但是,如果有些教授學者明知故犯,以倡導民主為名遂其個人政治目的,美其名曰公民抗命,干犯法律,然後宣稱要日後自首,以此來掩飾犯法的實質,那就更加不堪。應該說,我們要真民主!因為真民主是一個整體,是社會行為的標準。民主在政治制度上,各國政情不同,沒有什麽國際標準。公民提名不是必然,甚至不大可取。當前佔領運動的倡導者要政制改革一蹴即至,實質是假民主之名,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民意可以無視,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也可不顧。社會運動通常都是沙石俱下,學聯和學民,畢竟和激進組織如熱血公民、香港人優先、調理農務蘭花系、社民連與人民力量有本質上的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學聯和學民應該自我改善,投入改革潮流,檢討自身的代議制度,推行普選,真正代表學生的民意,為長遠的未來鋪墊,或更考慮成立法人組織參加社區運動甚至組黨參政,為充實自己打好基礎。</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要有協商智慧</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要真正解決問題,要有協商智慧,因為對話美麗。香港當前的急務,政治上要解決選舉安排的問題。13學者提出的方案,涵蓋提名委員會擴大民主成分的具體建議,盡量引入直選的元素選出提名委員。特首候選人入閘提名委員會,8月底的人大常委決議並無規定,可考慮低至百分之十,讓更多不同背景的候選人參與。特首候選人出閘提名委員會,可考慮名單制度,讓最好有3名在同一名單取得百分之五十或以上出選。還可以有其他容或更具民主元素的辦法。集思廣益,平心靜氣來討論的話,半天之內,就可以把話說清楚,讓全香港市民商議,提出方案交立法會決定。</span></p><p st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nbsp;</p><p style="margin-top:0pt; margin-bottom:0pt; "><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作者是香港大學名譽教授、13學者方案發起人之一、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span><span style="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Arial; background: #ffffff;">)</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