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重大公共事件盘点

2014年是习李新政的第二年。这一年,随着周永康、徐才厚、谷俊山、令计划等军政高官相继被正式调查或移交司法机关,习近平个人权力进一步巩固集中态势已趋明朗,他对外推行积极强硬的大国外交,对内则进一步收紧社会舆论。
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放缓。据央行最新预测,2014年中国GDP增长将降至24年来最低,对中国是否将陷入发展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此起彼伏。在社会层面,与污染、债务危机、子女教育等相关的各种矛盾继续蒸腾。暴力事件在中国西北部的新疆以更频繁惨烈的形式出现,“暴恐”一词诞生并成为这片土地的一个重要标签。而自9月底爆发、持续了两个多月的香港学生争取真普选,大规模抗议示威占领街道的活动,极大地震撼了北京。虽然抗议占领活动最终以和平清场告终,但它的深刻影响或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北京對香港焦急了

中央一焦急,就有可能做出「過火」的行為,無論表現的形式是收緊政策,還是用藥過猛,香港人都要有心理準備。反過來說,北京應該認識到,香港出現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偏差,恰恰是鐘擺的效應,是「河水不犯井水」的錯誤指導思想,過分呵護香港,長期忽視群衆工作和年輕人工作的後遺症。而今要撥亂反正,如果還以鐘擺從一頭一下子擺到另一頭,同樣會撞牆。香港和北京都要充分認識到,有些事情焦急不得。

「3個有利」 天方夜譚

官商勾結的大格局絲毫未變,房屋問題仍是無法治癒的「死症」。以為佔領運動看似無疾而終,以為推出民生小恩小惠,管治危機就可化解,只是癡人說夢。佔領區清場,但「我要真普選」的直幡又再在獅子山等各山頭出現,可見人心未死,血仍未冷。

香港政治光譜變化及其對「後佔領」的啟示

對於期望在制度內爭取更多影響力的泛民政黨而言,是否應該重視「民意」大多數,重拾在「社區」的民主派支持者和「中間派」人士對「街頭」行動的重新認同?另一方面,泛民政黨又能否同時獲得激進民主派的信任,以選票「授權」他們成為泛民在制度內的代言者?泛民政黨一直以來在投票率高的選舉中的選情都會較有優勢,泛民政黨能否在「激進」與「溫和」之間找到一個合理平衡點,相信會是影響未來選戰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