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政改年代革命意識抬頭

以本港現時的畸形政制設計,如果不通過革命,依法推行政制改革,要打破目前的死局,亦只有特首有此權力。須知道,壓在香港政制民主改革頭上的大山,除了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外,最主要就是立法會的建制派、特別是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沒有三分二立法會議員多數通過,任何民主方案都是徒然的。

佔領大勢已去 惟靠選票突圍

在佔領區生活兩個多月的年輕人顯示驚人的毅力、組織力和適應力。他們利用網絡功能的威力,完全可以超越傳統的競選組織力量。假如這批年輕人全身投入競選工程,他們不只對同輩,甚至對年長選民都會發揮極大的正能量。今天不少年長者反佔領只是身受其苦,而不是反對學生的訴求。假以時日,而佔領者又能顯示歉意及誠意,他們完全可以拿到不少今天反佔領人士的選票。

民主種子必須深耕細作於法治土壤

佔中三子之所以有必要自首承擔刑責,為的是不讓法治蒙污。先違法,後自首,到底能否保得住法治精神,姑且按下不表,然而兩個多月以來的堵塞道路,又有人蓄意撞爛立法會大樓玻璃門,復有學生將行動升級而造成激烈衝突,在政府官員口中被譴責為「暴徒」,香港人大概亦已意識到,以民主之名衝擊法治實在得不償失。可以這麼說,民主種子是散播了,同時捍衞法治的決心亦加強了,否則民意不會隨着時日而逆轉,由當初大比例支持佔領運動,到後來一面倒要求示威者撤離,停止再以堵路的違法手段來達至心目中的理想。簡單來說,珍視法治作為核心價值的香港人,任何情況下也不會同意為求目的不擇手段。

雨傘運動榮耀歸於之鋒!

即使有學生在罷課及佔領期間藐過絕食騷無市場,但黃之鋒不惜用舊橋,這樣做既可以甩開學聯,不必跟他們綑綁;另一方面把已不知何去何從的雨傘運動聚焦到學民思潮,令他身影更高大,更像一個單挑高牆和「阿爺」的小夥子,賺Like贏掌聲。而且,以絕食倒迫政府瞅睬,這策略進可攻退可守,成功爭取對話固然好,不成功也可以隨時找個藉口停止,另尋出路,不必向誰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