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h1><div><span style="color: #333333;">1940 年5月10日,德国军队侵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把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虽然大部分军队被成功撤回了英国,但掩护撤退的四万多法军全部被俘,尽管盟军当初许诺把他们也撤退,却没有可能兑现。大撤退严重地打击了法国军民抗德的士气,认为他们被抛弃了,全国从上到下到处弥漫着失败主义的情绪。法国总理达拉第和英国首相张伯伦是两个绥靖主义者,因纵容希特勒坐大而广受抨击而下台。英国由雄才大略意志坚定的丘吉尔爵士接任,而法国则由雷诺继 任。雷诺上台刚两个月,德军即大举入侵,法军兵败如山倒,高层中投降之议甚嚣尘上,首都也急忙迁到南方的波尔多。雷诺虽是个坚定的反法西斯份子,不愿投降却无力回天,遂辞职让位于威望极高的一战英雄贝当元帅,希望这位84岁的老元帅能够挽狂澜于既倒。</span></div><div style="border: 0px; margin: 0px; padding: 12px 0px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clear: both;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Georgia, \’Bitstream Charter\’,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4px; background: #ffffff;"><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不知道是因为老年痴呆还是英雄暮年,贝当已不复当年凡尔登战役时的盖世之勇,竟成了法国的汪精卫,屈辱地做了德国的傀儡走狗。前法军总司令干木林因无能被解职,听听这名字,干枯的木林还有活路吗?换上了个更无能的威刚,这名字更像一种治疗性无能的壮阳药:威尔刚。这位老兄收到任命,大喜。全然不顾危急万分的敦刻尔克,决定先美美地睡个好觉,然后再于巴黎欢宴夸官数日,庆祝荣升,最后才开始办公理事。他废除了干木林的既定作战计划,提出新的方案,要里应外合,打破德军的包围圈,解救出敦刻尔克的联军。这当然是无异于缘木求鱼,竹篮打水,后果可想而知。敦刻尔克失陷后,德军长驱直入。威刚又独出心裁地设立了个所谓的威刚防线,由一些预备部队防守。此防线既不威也不刚,德军一到,当然是一触即溃,不堪一击。</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敦刻尔克大撤退后,英国曾再次派远征军到法国,协同法军作战,但见大势已去,只得再次返回,总数约20万人。因德军的快速推进,还有数万来不及撤退的英军就被德军俘虏。6月10日,眼看法国要全面崩溃,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也乘火打劫,向法国宣战,从东南边界侵入法国。打不过就跑,没处跑就投降,于是威刚就当了法奸,成为贝当傀儡政权的高官。受降仪式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道车站的福煦车厢里进行,那是1918年德国战败后向法国福煦元帅投降的地方。福煦车厢在一战后被放进了博物馆供人瞻仰,这时只得搬出来进行受降仪式。希特勒趾高气扬地坐在当时福煦坐过的椅子上,报复了当年德军战败的耻辱。为了更进一步羞辱法国,后来他竟外出在福煦的铜像下悠闲散步,只留下德军参谋长与法国人签字。</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法国领土被肢解为三,德国占领了包括巴黎在内的西北部的工业区,面积超过法国国土的一半。南部留给的贝当政权,首都设在中南部的一个温泉小城维希,所以被称为维希政权。意大利也分得一杯羹,占领了包括马赛直到里昂的一大块土地。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军后来占领了法国全境,连维希政权那点可怜的面子也没有了,法国人成了地地道道的亡国奴。</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说起来,法国和德国真是欧洲两个宿怨深厚的死敌,在二战以前的 1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每5年就开战一次。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王拿破仑三世被俘。根据停战和约,法国被普鲁士(德国前身)割去了洛林和亚尔萨斯两个省的土地。并赔款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的白银7.2亿两,比中国马关条约赔日本2.3亿两和庚子赔款4.5亿两加起来还多,看来割地赔款的并不只是腐败的大清王朝一家。不仅如此,普鲁士的国王威廉一世还挟胜利者的淫威,在法国凡尔赛宫最豪华的镜厅举行了登极大典,宣布欧洲第一大国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加冕为皇帝,并签署了普法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宫是法国人心中的圣地,威廉一世此举严重地伤害了法国人民的感情,埋下了仇 恨的祸根。</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德国迅速增长的工业实力带来了扩张侵略的野心,要求重新瓜分海外殖民地,建立世界新秩序,对英法的既得利益形成严重威胁。其实呢,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现实的利益,没有永远的友谊,也没有永远的敌意。比如英法也是千年宿敌,曾杀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但是为了对付德国这个暴发户,他们捐弃前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成了铁哥们。</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法国人以热烈浪漫著称于世,当情人很理想,当艺术家也许游刃有余,可当战士可不大够格。 要说打仗,英国人比法国人行,从大航海时代,英国就开始称霸世界,才有了日不落英的庞大帝国。虽说法国的拿破仑曾横行欧洲大陆十多年,不过是昙花一现,最后还是在滑铁卢败在英国威灵顿公爵和普鲁士布吕歇尔元帅的联军手下。此后法国就每况日下,好景不再。普法战争时,法国拿破仑三世亲率大军进攻普鲁士,但遭到毛奇元帅的迎头痛击。打了几个月,法军大败,战死14万人,还有47.5万人当了俘虏,而普鲁士仅战死2.8万人。在关键的色当大会战中,法军损失 12.4万人,普军仅损失9千人。拿破仑三世带领8.3万法军向威廉一世投降,战争结束,法普两国军事素质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1914 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奥意等同盟国与英法俄等协约国开战。不过这个意大利是个墙头草,一年后又背叛德国,加入了协约国。一战战场分为三线,西线在法国,东线在德国西部,南线在巴尔干,其中以西线战争最为惨烈。按照施里芬-小毛奇计划(这个小毛奇是普法战争的英雄毛奇元帅的侄儿),德军向北进卢森堡比利时进入法国,然后向南包抄,在六个星期内拿下法国,然后集中力量对付俄国。因为预计俄国的总动员需要一个多月,正好打个时间差。开头战事进展顺 利,8月2日,德军占领卢森堡,5天后占领比利时,进入法国。然后分兵五路向南猛攻,德军所向无敌,法军节节败退。9月3日,小毛奇率领的德军直扑巴黎,离市区只有37公里,眼看普法战争中占领巴黎的一幕即将重演。法国政府慌乱一片,急忙迁都到波尔多。而就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刻,英国远征军赶到了!</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9 月5-12日,1百多万英法联军在巴黎郊区与德军展开了马恩河阻击战,由法军总司令霞飞元帅指挥。不过这个霞飞也不是啥军事天才,开战以来,他指挥的法军连战连败,一路退到马恩河畔。当时的德军没有装甲部队,全靠步行远道而来,抵达马恩河是已是疲惫不堪。而霞飞得到英军的增援,毛奇的攻势在这里为霞飞所阻。一个星期的恶战,法国损失26.3万人,小毛奇损失22万人。从战术上看似乎德军还略占上风,但是在战略上却是德军的重大失败,协约国的重大胜利,因 为施里芬-小毛奇速战速决,六周灭亡法国的计划破产了,德军不得不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境地。施里芬-小毛奇计划的缺陷是抵估了英国远征军的数量,原以为只 有10多万人,实事上后来达到150万人,可见英国人的决心和效率。另外,施里芬也低估了俄国的动员能力,原认为需要一个多月,实事上由于铁路网的铺设只用了两个星期。8月底俄军就进入西普鲁士,迫使德军回防,战事遂进入胶着状态。</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1915年西线战事不多,乘德军主力东移,英法发动了两轮攻势,进展不大而死伤百万,德军也死伤61万。在东线德军大胜,杀伤俄军170多万,但自己伤亡也不小。1916年春,俄军二百多万人大举反攻,德军被迫后退,双方死伤都达百万以上。后来据说德皇资助了列宁5千万金马克(约合9吨多黄金),用特种兵护送列宁回国闹了个十月革命,成立了苏联,退出了对德战争,东线战争即告结束。南线土耳其战场的情况也不乐观,协约国打败了奥托曼帝国,占领了中东。</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西线战事依然吃紧,德军出动117个师,发动了凡尔登和索姆河两大战役,双方伤亡都很惨重。贝当元帅指挥的法军开始时几近崩溃,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都被突破,但最终还是在凡尔登挡住了德军的猛烈进攻,以15.6万法军的生命为代价,保证了巴黎的安全,所以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法军元帅福煦和英军元帅黑格领导了法国北部的索姆河战役,这是一战中最惨烈的一役,双方伤亡超过130万人,但是谁都没有取胜。依照当时各国的实力,谁也不可能取得决定性压倒性的胜利,战局陷入僵持状态,而打破这一僵持局面的是美国的参战。</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美国远在大西洋彼岸,事不关己,超然地隔岸观火。虽然感情上美国与英法较密切,却不愿卷入冲突,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美国当时已是工业强国,为英法大量制造并输送军用物质。英法当时国内经济一塌胡涂,濒临崩溃,所有的美援都是以赊账的方式获得。美国的作为当然得罪了德奥,德奥明白,不切断美国支持英法的补给线,胜利是没有希望的。德军派出潜艇攻击大西洋里美国的运输船,激化了美德矛盾。万一美国的补给线被切断,英法很可能战败,那么他们欠赊美国的巨额债务也就泡汤了。</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即便如此,美国老百姓还是反对参战,形势如同日本偷袭珍珠港前的美国。事有凑巧,这时英国海军情报处截获并破译了德国外交部长齐默曼发给墨西哥总统的电报,然后转给了美国总统威尔逊。电报希望墨西哥向美国开战,德国将提供物质和金钱的援助,帮助墨西哥夺回被美国抢去的德克萨斯,亚里桑那和新墨西哥州。威尔逊总统把这封电报公之于众,美国舆论大哗。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奥宣战,三十多万大兵和山一般的军需物质源源不绝运往法国。德军曾又作了几次猛烈的进攻,但已是大局已定无可挽回了。1918年7月,德军发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在福煦元帅指挥下,英法美联军痛击德军,歼灭德军17万人,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里响起了101 声轰鸣的礼炮。在福煦车厢里,福煦元帅接受了德国的投降书,第一次世界大战落下了幕帷。打败了德奥,法国人扬眉吐气,霞飞、福煦和贝当三大法兰西战神被人们广为颂扬。就连远在天涯的中国上海闹市区也有了霞飞路(今日淮海路)和福煦路(今日延安中路)。连卖国贼贝当也有一条路,即今日的衡山路。此路700号 的小红楼号称贝当公寓,是座著名的经典建筑。战后贝当被作为卖国贼受到审判,89岁的老元帅在审判席上一言不发,有如中国四人帮中的张春桥。最后贝当被判死刑,然而获戴高乐特赦。理由是贝当是凡尔登之战的功臣,1917年在尼维尔惨败后挽救了法军几乎崩溃的士气,功不可没。想想战争中巴黎和大部分法国未惨遭破坏,究竟是应该焦土抗战还是在强权下屈服,还真是个艰难的选择。</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战胜了德国,法国人自吹自擂还不过瘾,想起当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羞辱法国的加冕大典,法国人咽不下这口气。于是法国邀请各战胜国首脑来到凡尔赛宫,签订了瓜分惩罚战败国的凡尔赛和约。法国虽然报了一箭之仇。但也同样埋下了复仇的祸根,20年后希特勒带领德国东山再起,六个星期灭亡法国,完成了施里芬-小毛奇当年未能完成的梦想。</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希特勒的皮靴在凯旋门的石阶上咔咔震响,他同样如法泡制了福煦车厢的受降仪式。受降后还没忘记把福煦车厢拉到柏林,存放在博物馆供子孙后代瞻仰。没曾想仅仅五年后,德意志再次战败,害怕德国再次在福煦车厢里投降受辱,希特勒炸毁了这个著名的福煦车厢。也有人说是盟军空袭时炸毁的,不管如何,这辆见证了欧洲兴衰荣辱的福煦车厢不复存在了,留下的只是满目疮痍的断壁残垣,欧洲的辉煌已是昨日黄花。二战后大英帝国没落了,法兰西成了二流小国,德意志被敲掉了牙齿,苏美两极主宰世界的格局形成,新一轮的争霸大剧又轰轰烈烈地上演了!</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