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font-size: 2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bottom-style: solid; border-bottom-color: red; border-top-right-radius: 0px; border-top-left-radius: 0px; padding: 9.6px 0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ProximaNova-Regular, \’Montserrat Normal 4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image: inherit; background-attachment: inherit; background-color: #ffffff; background-size: inherit; background-origin: inherit; background-clip: inherit; background-position: inherit; background-repeat: inherit;"><h3> </h3><div> “你们为什么那么担心我们的孩子受到西方价值观的毒害?<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我们的孩子在祖国的学校,在你们的管理和控制下受教育,你们为什么还不放心?你们为什么主动把你们的孩子送到西方去遭受毒害?</span>你们为什么那么恨你们的孩子?难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亲生的?都不是祖国的未来,将来不回来领导我们的孩子继续奔中特主义?”</div></div><div style="padding: 11px 0px 22px; margin: 0px; font-family: ProximaNova-Regular, \’Montserrat Normal 4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p style="margin-bottom: 11px;">这是最近朋友圈流行的一个帖子,它产生的背景是<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教育部长关于抵制西方价值观念毒害学生,要严格管理原版教材的讲话。这分明是对教育,对思想自由,对宪法权利的反动</span>,但它却出自教育部长。</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首先,原版原文对学术是不可缺少的,是必须自由选择的,而不能由一个机构来严格管理的。人文社科研究生,还要不要做论文,要不要引用原著,你“严格管理”后,如何做学问?为什么只有马恩列斯才需要原著原版,才必须忠实翻译,意译可能是政治事故,似乎谁都不能说他理解得最准确,原则上在中国只有毛泽东理解得最正确,但他不亲自翻译。</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仅去年一年,<span style="font-weight: 700;">中国大陆去美国留学人数,达二十七万五千。每年留学生源源不断地涌向美国,已经有若干年,近年更流行中学生去西方留学,薄熙来的儿子,就是初中去英国念,大学去美国念的。新时期以来,仅在美国留过学的青年,已经是数百万。他们当然都是读的未经我教育部审查的原版教材,他们如何抑制西方价值观</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其实,即便<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是最为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也派过留学生去美国读原版教材</span>。文革,中国大陆反美达到狂热的程度,每天报纸电台,大小集会,校园课堂,都在大呼打倒美帝,解放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可是,毛泽东自有考虑,他要为未来跟国际社会打交道准备人才。<span style="font-weight: 700;">1974</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年春,“五名幼童”留学美国,其中最小的是现在思想前卫的洪晃,</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12</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岁,前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章启月最大,</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14</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岁,他们成为新中国首批读到当时中国的西方仇寇的美国的原版教材革命后代</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向美国派“幼童”,第一次是一百四十多年前,先后派了120名,跟上述五名不同,他们不是非要出身贵胄,而是需要天资,他们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带回中国的。今天,即便是反对读西方原版教材的当代教育部长,也不反对詹天佑在中国建铁路吧。</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早期中共党员,许多是读过教会学校的,那时的教会学校,中国政府是不审查他们的教材的,他们直接用的原版,而且直接用英文原版。<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江总幼时在扬州家乡启蒙,我觉得就读的原版,无论他是否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至少英文童子功影响了他一生</span>(如果我说错了请各方面谅解)。</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这么说吧,一百多年来,中国从来没有“歧视”过原版教材。孙中山有名言“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世界源流,就是用“原版”写的。新中国前三十年不让草民看到原版,但官方有内参,供他们“批判”,那是“原版”,江青的“小圈子”看外国电影,中南海有小电影院,也是原版啊,谁帮他们审查呢,自己审。他们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看什么,老百姓不能。</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到了今天,如果不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原版教材,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权贵了。可是,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官员对国内说,他们很不放心国内的孩子们读到未经他们严格管理的原版教材。</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年代,引进了无数原版,那时,国内有识之士以为是真知识,真学问,即可引进,从长袍马褂到纠纠武失,罕有干预翻译事。清末的先贤们大举翻译西方原著,为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起了重要作用。到八十年代初,又一个翻译原著的高潮,商务印书馆曾经的原版翻译再一次大量重印。这里要提一下王歧山先生作为编委之一的走向未来丛书,打捆译介了一批西方知识观和价值观,启蒙了一代青年。</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span style="font-weight: 700;">只有今天的官员,梳着油光的偏头,白衬衣里塞根红布条,一副西崽打头,大言不惭地站在西方人发明的麦克风面前,反对西方以至到了原版教材的程度。</span>同时,他们的讲话还要在读英文原版教材的人们发明的互联网上运行,设若他们的孩子在国外一边读着携带西方价值观的原版,一边看父辈在中国官场向民众的讲话,那将是什么感觉。</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把一个国家治理到纷纷把他们的孩子送到他们公开反对的国家去接受教育,平民大众则以让孩子跟他们的孩子看齐为人生最大的欣慰和荣幸,能够到这地步,这是他们这一两代官员的旷世奇功。可是,毕竟送孩子出国是要花不少钱的,这正是平民和穷人有心无力的暗伤。所以,当官员们把自己的孩子解放了之后,再来防范无法逃脱的国民的孩子们小心原版教材,不要受西方价值影响,这是对平民深深的侮辱和伤害</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多数国民没能力把孩子送到西方去受毒害,这并不丢脸!你们把孩子送到敌国去做人质,这是因为阶级区分,按西方马克思的观念,这是应该不择手段反对的不平等,但百姓的选择是认命,你们应该满意。实际上,你们能把钱和人都送到西方去,正是因为不能逃出去的人民的支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民,国内便成为一片废墟和空城,便是稍无声息的亡国,所以,我们得留下来爱国,再说,你们的孩子将来回国搞中特主义,也需要垫脚石。</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span style="font-weight: 700;">能不能商量一下,放过我们的孩子?让</span><span style="font-weight: 700;">我们各自操心自己的孩子?</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11px;"><em>(2015/2/7)</em></p><p><em> </em></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