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葉劉淑儀被視為下一任特首熱門人選,她表示會做準備,並說女特首優勢是就算立場硬,身段也可以很柔性。她高調撑警察、 反佔領,認為特首對國家安全很重要,指出普選阻力來自泛民主派的誤判。</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人稱「葉太」的葉劉淑儀在香港政壇以幹練、務實與俐落著稱,她與那些謹慎發言或者圓滑的政治人物截然不同。她六十四歲,烏黑短髮,身材保持良好,衣著端莊得體。目前身份是直選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相當於特首的智囊團)。當她穿過新民黨立法會辦公區,走入屬於她的單間時,腳步快得像一陣風。所有人站起來,向她點頭致意。</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就像新民黨的名字一樣,葉劉淑儀代表著一股嶄新崛起的政治力量。許多人認為,她會是下一任特首熱門人選。近日,當被問及是否會角逐下屆特首時,她表示,「我都要準備」,還談到女特首的優勢,就算立場硬,「身段都可以有柔性的一面」。</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葉劉淑儀是敢講話的人。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警方釋放催淚彈的次日早晨,她上香港商業電台接受訪問——那個訪問是她很早就答應的,自然地談及前晚發生的事情。「我變成第一位出來捍衛警察(的人),其實完全是湊巧。」</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充滿視覺衝擊力的催淚彈施放的電視直播,讓主流輿論的同情一度湧向佔領者。保持沉默,或者面對媒體時說些模棱兩可的話,似乎是政治人物更安全的選擇,但葉劉淑儀第一時間的表態像是逆勢而行。</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她認為自己有責任站出來說清楚,「我不會單憑電視片段來判斷他們,因為我太了解警察的工作受到的壓力」。她有八年的紀律部隊工作履歷,其中五年是作為保安局局長,即包括警隊在內的所有紀律部隊的最高領導者。</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strong>警隊最積極的辯護者</strong></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在整場佔領運動裏,她都是高調的反佔領、撑警察的意見領袖。除了接受採訪,她還通過Facebook、專欄、新民黨官方網站持續發布著她的見解。某種程度上,這位前保安局局長成為警隊的最積極的辯護者。</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她的觀點始終沒有變過。「發施號令的是外籍警司,根本不是梁振英在幕後幹的。要是你是現場的指揮官,你收到的指示是保護這個政府總部,前面不斷有人衝過來,而且人數越來越多,超過十倍警方的人數,你不放催淚彈怎麼辦呢?」她反問說。</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根據二零一四年七月發表的一個很權威的醫學報告,研究九十三個個案——在美國、土耳其、韓國很多地方放催淚彈的個案,都沒有發現催淚彈造成永久的傷害。」她用各種資料配合她的講述,使之聽起來更具信服力。「其實胡椒噴霧跟催淚煙,都是同一種化學物品,英語簡稱叫O.C.,這個效果六十分鐘以後就散的,目的就是阻止別人衝過來。」</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放了八十七枚催淚彈,我覺得以當時這麼多人來看,不算很多。」她還提到了她任保安局長時,對付越南難民營騷亂的例子,「(那幾年總計)放了起碼兩千(枚催淚彈),放到沒有(庫存),放到不够用」。</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對於一些詞語,她有著條件反射般的敏感。當記者在某個問題中引述某些佔領者指責警方暴力時,她打斷說:「是武力,武力不等於暴力。所有執法部門都需要使用武力的時候,包括懲教署、海關。每一個社會都有壞分子、犯罪分子,香港警方使用的武力比起外國輕得多。」</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請她比較警方在她任保安局長時期與現在處理示威的差別,她不帶感情地說:「沒有什麼變化,唯一的改變就是他們面對的政治壓力更大了。」</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葉劉淑儀試圖為警方的各項舉措賦予合理化解釋,她的辯護對象甚至包括了一個裏外不討好的部門——警方公共關係科。由於在佔領期間每天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總是援引教條、重複同樣的措辭,那位負責發言的官員一度成為網絡上被嘲笑的對象。即使警隊也存在對公共關係科的不滿,認為他們顯得過於軟弱,對外界的不當指責反駁不力。</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不過,葉劉淑儀並不這麼看。</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他們是警員,不是公關的高手。警方已經挑選最能言善辯的人出來解釋。當然都有包袱的,公務員都有包袱的,不可能像評論員這樣的大鳴大放。」她說。</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很多學生領袖認為,政府內部存在鷹派和鴿派,但葉劉淑儀予以否認。「不是,這不是事實。」她平靜並簡短地回應﹕「這種講法是(為了)分化政府。」</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媒體喜歡盯著她。她不繞彎子的直言風格,讓媒體總能各取所需,得到他們最想要的。她的話滿足多重用途,可以印證媒體既定立場,可以平衡泛民主派的觀點,或者,用來當吸引眼球的聳動標題——有時記者會故意放線等魚上鈎。</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strong>言論直率不留情面</strong></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她的某些言論直率到不留情面。當學聯準備去北京尋求與國家領導人見面,她表示這個舉動是作秀,以博取見報。當佔中三子公布自首的時間表時,她譏笑道﹕「麻煩請快一些啦,最好明天就自首。」</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她比較自我,但並不滑頭,不掩飾自己觀點,無論在官場或政界都是難能可貴的。」一位中聯辦官員說。</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佔領運動期間,葉劉淑儀兩次登上TVB政論節目《講清講楚》。該節目的主持人吳璟儁以犀利著稱,提問尖銳、不留情面。他曾用十分鐘反覆追問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同一個問題,迫使劉慧卿承認,就算「人大八三一框架」不撤回,政改方案投贊成票是可能的;也曾讓工黨議員張超雄失言,做出看似矛盾的表態——不同意佔領運動處於失控狀態,但認為逐步走向暴動邊緣;更不用提年輕的學聯秘書長周永康,他完全被吳璟儁問得手足無措……這份名單可以很長,但裏面沒有一個叫葉劉淑儀的名字。</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兩場訪問中,作為被提問者的葉劉淑儀掌握了主動權。如果對她的回答做文本分析,會發現其中不乏技巧。被問及旺角警力是否不足時,她回答,「不如問為何佔中會佔到旺角。這些地方品流複雜,很多人在那裏『搵食』」;當談到反佔中者打人時,她當即表示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但繼而指出,「打人是不應該,衝擊警方防線亦不應該,非法集會我認為都不應該」。一個話題被無縫接合到了下一個話題。</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但她也有失控的時候。在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底,《蘋果日報》在商場裏發現正在逛街的葉劉淑儀母女。被拒絕採訪後,這家政見上與她截然相左的報紙,對她當即採取了挑釁式的追堵拍攝。在避而不理、予以責罵均不奏效後,葉劉淑儀採取了一個看起來絕望又奇怪的舉措:她命令女兒拿手機反拍,隨後她拿回手機,逐一拍攝記者。她被拍下的視頻在網上流傳,鏡頭裏因為看不到旁人,憤怒的她像是與無物之陣作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