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的人們並沒有忘記你們——祝賀高耀潔獲得劉賓雁良知獎

<div><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5/Feb/2102015馬雲龍.jpg" width="712" height="477" alt="" />&nbsp;</div><div><em>馬雲龍先生&nbsp;</em></div><div>&nbsp;</div><div>首次披露中國血禍資深記者,《劉賓雁時代》作者敬愛的「劉賓雁良知獎」獲得者高耀潔女士:</div><div>尊敬的「劉賓雁良知獎」評委們:</div><div>&nbsp;</div><div>雖然遠隔萬里,我不能參加這個隆重而有重要意義的頒獎盛典,但是此刻我的心是與你們同步歡跳的。本屆「劉賓雁良知獎」授予中國抗擊艾滋病的旗手和鬥士、偉大的人道主義者高耀潔醫生是一個英明的正確決定,我衷心擁護,並感謝諸位評委們高瞻遠矚、公正公平的選擇。</div><div>&nbsp;</div><div>作為高耀潔醫生抗擊艾滋病事業的長期追隨者、合作者和忠誠志願者,我向敬愛的高媽媽獲得這一崇高榮譽,致以最熱烈的祝賀。我是高耀潔女士艱苦卓絕、感天動地的人道主義壯舉的見證者之一,我認為她獲得「劉賓雁良知獎」這一榮譽是</div><div>天公地道、名至實歸。</div><div>&nbsp;</div><div>「良知」是賓雁先生留給我們的最重要遺產,他在自己的晚年,面對禮崩樂壞、物欲橫流、道德淪喪的現實,曾多次含淚發出過痛切的呼喊:「我們大家講點良心,好不好?」陳奎德先生曾準確地評價:「他因良知而挺拔,他因正義而高貴。」賓雁先生用生命呼喚的「良知」就是中國當今最稀缺的精神元素。而「劉賓雁良知獎」的設立就是劉公遺願不息的回聲。</div><div>&nbsp;</div><div>我永遠也忘不了第一次走進高耀潔在鄭州那間堆滿防艾小冊子的陋室,看到牆上懸掛的條幅「但願人皆健,何妨我獨貧」時所受到的衝擊和震撼。她的職業是醫生,但是她在退休以後以將近二十年的時間致力於抗擊艾滋病的鬥爭,這已經遠遠超出了職業所要求的職責和義務;特別是當她的義舉遭到來自強權的打壓時,她身上所爆發出的強烈義憤和驚人堅忍,更是令人肅然起敬&#8212;&#8212;植根於人道主義的「良知」是她精神力量的源泉。</div><div>&nbsp;</div><div>最大的遺憾是,賓雁先生在流亡十八年後終於星隕海外,而耀潔先生以八十三歲的高齡也被迫流落異國,至今難望歸期。唯一給人以安慰的是,故土的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div><div>&nbsp;</div><div>這次頒獎盛典的最大意義就是再次讓人們想起劉賓雁和高耀潔這兩個偉大的名字,讓人們再次重溫他們用畢生實踐所呼喚的「良知」。</div><div>&nbsp;</div><div>賓雁先生用八十年生命所呼喚的「良知」,和高耀潔老人以八十八歲高齡仍在持守和詮釋的「良知」,是我們在夜空中舉目可見的北斗,我們都是在這星光下夜行的旅人。這星光不滅,我們的希望便不滅。</div><div>&nbsp;</div><div>謹以這段文字紀念賓雁先生的英靈,並祝賀耀潔女士的獲獎。</div><div>&nbsp;</div><div>&nbsp;馬雲龍 2015 年 2 月 7 日</div><div>&nbsp;</div><div><em>(馬雲龍:河南《大河報》創始人和副總編輯,首次披露中國血禍資深記者,《劉賓雁時代》作者)</em></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