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最近有人提出,若北京政府能明確承諾二○二○年會取消所有立法會內的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那就有條件考慮是否接受按八.三一框架而設計的二○一七普選特首方案。先不論這條件是否足夠去說服各方接受按八.三一框架而設計的二○一七普選特首方案,一些反對的人說在這階段,因社會還未能就是否取消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達成共識,故中央政府是難以就取消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作出任何承諾,這也不符政改所需的程序。</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我同意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所說,若立法會實行普選,那必然是要取消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的。在二○○七年,人大常委會在確認可進行第二次政制改革的特首報告時,已在相關決定中,明確表明了在二○一七年第五屆行政長官是由普選產生後,立法會的選舉就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基本法》附件二明確規定了在實行普選前,立法會議席中的分佈,是有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若實現《基本法》第六十八條所定下的最終目標讓全體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竟仍可以有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那從法律條文上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基本法》條文已是明確地把功能團體選舉和普選區分,且它們應是相互排斥的概念。</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因此,當實行立法會普選時,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是必然要被取消的。這是人大常委會在二○○七年已作出了的明確決定。現在因各方缺乏互信,故才有重提二○二○年立法會實行普選等於取消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的說法。人大常委會若能以一個決定,重申立法會在二○二○年實行普選時,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就會被取消,那一方面可平息大家的疑慮,也可以向各方釋出善意,有利進一步討論政改的問題。這決定可以視為只是對人大常委會二○○七年決定的補充,故不涉及另一次的政改程序,也就沒有違反政改的法定五部曲程序了。</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當然這不是說功能界別會在二○二○年就在香港消失,因構成各個功能界別的商會、專業團體、工會及其他組織團體,都仍會繼續存在,問題是功能界別或其所屬的組織團體,在香港的政制尤其是產生立法會議席,還有沒有任何角色。</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現在已有人提出不同的建議,讓功能界別可以在實行普選後,仍有某種角色可以扮演。按個別公民能參與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一、構成各個功能界別的組織團體,不再是以各個組織團體為決定單位,而是讓它們的董事局或行政委員會的所有成員都可以成為決定單位。如某功能界別下的註冊公司,過去是以各公司為決定單位,現在則是那公司的所有董事都是決定單位。</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二、各個功能界別的功能範疇所能涵蓋的所有公民都可以成為那一個功能界別的決定單位。如過去某功能界別的決定單位是所有從事某行業的註冊公司,但現在則是所有這行業的從業員都成為了決定單位。</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三、把全香港所有合資格選民,按選民自己的意願,登記至不同功能範疇之下,而這些功能範疇可以參照原有的功能界別所涵蓋的範疇,也可以加入新的範疇,尤其是原先的功能界別未能涵蓋的範疇。登記為各功能界別下的選民都是那功能界別的決定單位。</span></p><p style="margin-right: 0pt; margin-left: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不同模式也可以賦予各決定單位不同的決定權,包括了提名權、參選權和投票權。上述不同的模式可以混合來設計出不同的產生立法會議席的方案。但無論怎樣,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第一、經改革後而選舉產生的議席已不是《基本法》規定由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席;第二、但這不代表經改革後而選舉產生的議席就必然是符合普選的要求。無論是甚麼模式,起碼也要確保所有選民所享有的選票數目及票值都是等同的,和任何選民參選的權利也不會受到不合理的限制,那才能符合普選的要求;第三、個別的選民作為決定單位,能有越多的決定權,那能符合普選的要求就越高。如個別選民可選擇登記為哪些一功能界別之下,和同時享有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現在或許真的還未有社會共識要求功能界別在香港的政制完全不再扮演任何角色,而對功能界別所可以有的政治角色具體是甚麼也未有共識。但相信香港社會是已經有很清楚的共識,那就是一定要盡快取消所有按《基本法》規定由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立法會議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