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樣的同學 便是最好的回報

我確信「贏得校園 便會贏得未來」,也是中共瘋狂在學界這個「橋頭堡」進行統戰的原因,新年過後學民必不停下腳步,街頭的行動我們繼續組織,政改的角力我們必然參與,網路和社區亦是不可忽視的戰場,但最重要的是在校園的撤種工作,我們會全力參與其中,在付出過後,在未來看到更多這樣的「中三同學」,便是最好的回報。

土家野夫的《友誼賦》

我前不久採訪過野夫,聽他擺談中國江湖蒼生、民間義氣及其精神資源和傳承流脈。從前知道他風檐展書讀的作家,採訪完知道他更是古道上一路披著顏色揮染世界的俠客。我讀這發自肺腑之文字,覺得背後是野夫個人信譽的證明,也是大陸良心不泯,只要給個適當的環境就會噴薄而出的證明!当今大陆社會状况之困厄和人文生態之荒蕪,十八世紀的德國无法相比,其背後的故事,却比席勒本人的故事更動人。(本刊首发)

門外談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困局

香港上游科研有成果,有賴於大學不受政治干預,能獨立自主,以及思想觀念的自由開放。梁共政權未見有改變下游環境的任何策略,而近日對大學的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的打壓和對行政的赤裸裸干預,恐怕連上游的研發都受影響。在禮崩樂壞、謊言遍地的政治環境下,奢言以創新科技去提升競爭力,若是真有此意就是儍,若是假有此意則是詐。從種種迹象和梁特的施政往績來看,毫無疑問是後者了。

港大副校長人選為何如此重要

雖然由特首委任的校委會主席與委員未可大權在握,但某程度上也可影響大學的決策;何況有傳聞指政府將委任行會成員張志剛這名「深梁」人物接任教資會主席,這便足可左右大學撥款了。若政府堅持要從方方面面插手「改造」香港的大學教育,無論教職員如何力抗,恐怕也撐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