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曾經掙扎了好幾天。其中一個原因是不知道我的意見到底對正在考慮退出學聯的學生能不能起到提醒的作用。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學聯的傳統是老鬼不應該對學聯指手畫腳,試圖影響學生的想法和行動。但是,我認為我在當年參與學聯的運作活動獲益良多,看到今天院校陸續要對退出學聯進行公投,我覺得作為老鬼都應該跟學生分享一下想法,作為同學們的參考。</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我參與學聯的年代已經是1983至84年的屆別,當時已經開始學運低潮。當年的會長是中大梁發才,外務副會長是中大的何安達(曾蔭權年代的新聞統籌專員),其他的幹事都是來自幾間教育學院和理工的,而我則是專門負責中國事務的外務秘書。我在學聯不屬於理論派,而是屬於實幹派。記得當年我作為學聯國是委員會主席,有機會組織和參與很多國內的事務,包括走訪國內的部門了解法制選舉的改變,還組織了首次的廣東省和香港兩地學生在西樵山舉行的省港大專生生活交流營,還擔任營長,從中對內地的了解很多,讓我成長不少。印象最深的是當年擔任周年大會議案審議小組的主席,要對每一項院校交上來希望學聯在周年大會通過成為學界立場的議案都要認真審理。深深感受到各院校代表為了通過對「放眼世界、認識祖國和關心社會」的每一條議案,可以通宵達旦連續幾個晚上不眠不休的爭論議案的內容、字眼等,認真程度跟我們今天的立法會的議員不遑多讓。幾百條通過的議案最後結集成文件集,成為學界當年的方向和立場。當年學聯或院校在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時,尤其是像何安達經常到其他國家代表學聯出席國際學生組織的會議的時候,也需要翻查檔集看看周年大會的立場。</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也登入了現在學聯的網頁。令我感到奇怪和不可思議的是,學聯的網頁只有單一事件、單一立場——雨傘運動。其他所有國際、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活動和主張一點都沒有。更奇怪的是連學聯的歷史、變革也找不到,只有輕輕的幾句交代什麼時候成立。而更重要的是學聯對世界、國家、社會的立場、方向都沒有顯示,只有幾張架構圖而已。而過往歷屆的內閣組成也找不到,給我的感覺好像學聯這個組織只有今天,沒有過去也沒有明天。整個網頁就像今天很多年輕人跟別人溝通的方式一樣,沒頭沒尾。說完Hi就是Bye,問他今天怎樣,他就說「OK啦」。你根本無從知道他任何的事情。</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其實,我覺得學聯過往的方向——「放眼世界、認識祖國、關心社會」很全面,是放諸四海而皆準,什麼年代都適用。這樣有代表性而重要的大專學生組織,無論在什麼時候(戰爭除外)從來就應該是全方位而不是單一議題。</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至於最近港大公投的結果決定了要退出學聯已經是不可挽回。我尊重港大同學的投票結果,不想評論這個既成事實的對與錯。至於其他院校陸陸續續發動退聯公投,我認為是不必要的。如果要投票的話,也應該投反對退出的一票。因為,學聯是香港學界最有代表性的組織,而且是大專學生最好的合作平台。學聯本身的性質和它的歷史方向從來是參與各種國際、國家和香港事務的一個積極正面的組織。它本身除了放眼世界、認祖關社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既定的立場。如果同學們對於學聯有什麼不滿,認為它的透明度不夠、決策偏頗,有什麼樣的問題都應該利用各種途徑包括周年大會去表達意見,提出批評,甚至積極參與學聯的運作,利用機會去改變它,推動學界和香港的發展,而不是採取退出放棄這種消極方法。如果同學們以為退出了學聯,那學聯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代表我,這就是掩耳盜鈴,鴕鳥政策,於己無益人有損。</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 style="margin: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在我動筆之前,何安達還希望我能代筆建議學聯。為了讓港大的學生在港大退聯之後還可以參與學聯的運作,學聯可以考慮修改會章,接受院校同學以個人會員的身分參加學聯。我覺得這個也不失是一個好的提議。</span></p><p style="margin: 0pt;"> </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作者是1983至1984年度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外務秘書、國是委員會主席</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