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前港澳辦主任魯平逝世,多位政圈中人憶述其生平事跡,即使是政治對手如前港督彭定康等,均不出惡言;泛民主派元老、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及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朱耀明,也指魯平是開放、願溝通的中央官員,對當年還是有商有量的政治氣候,油然生出傷逝之感。</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回望歷史,八十年代香港雖受前途不明朗困擾,但香港對內地的印象仍比今天要好,這或因當年內地從文革走向改革開放,扭轉亂局;也可能由於昔日北京官員均表現出願意聽取港人意見,包括與被視為立場較激的民主派骨幹成員如李柱銘、司徒華和朱耀明等溝通。</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當年北京的取態自有其歷史背景。看《魯平口述香港回歸》一書,魯平憶說,前港督麥理浩曾先後於1978年底在香港及1979年訪京時向中方提出香港的主權問題,直至1981年前港澳辦主任廖承志才認為香港問題不能再拖,須要處理。</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可是,魯平憶說當年北京內部對香港問題意見不是很一致,「特別當時在香港工作的一些同志,他們的意見是比較偏向還是暫時維持現狀,採取澳門辦法」,即承認中國的主權、但讓葡萄牙人繼續管理。可見當年香港對回歸存在抗拒,即使是內地駐港官員也有擔憂。</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最終,北京決定要收回香港主權,一向予人開明印象的廖承志提出,最重要的是容許香港「馬照跑、舞照跳」,讓香港資本主義制度保持不變,生活方式也不變。當年魯平獲委任率領一個五人小組來香港了解情況,花一年時間,與香港各界人士見面,再提出具體政策。結果「一國兩制」成為香港回歸的綱領。</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國兩制」,魯平說若「再來一次文化大革命,我們這些首當其衝的是『走資派』—走資本主義當權派,香港還用搞什麼資本主義?」但他表示當年不怕,其一原因是「有鄧小平、有中央在後面給我撐腰」。魯平這番話,正正道出了為何在八十年代,即使是香港的泛民主派仍可跟北京有商有量,皆因廖承志與鄧小平對香港採取較開放、要爭取香港人心回歸的政策。</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不過,隨着八九民運爆發、前港督彭定康提出新九組政改方案、香港正式回歸及內地強起來,這一切就只有成為泛民的追憶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