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立法會議員五十四人包括泛民主派在內,昨日集體到深圳與三名中央官員討論政改方案。會面總共四小時期間,有一半時間是中央官員單獨與泛民議員會晤。然而一如事前普遍預料,雙方分歧太大,彼此各說各話,誰也說服不了誰。泛民飯盒會召集人梁家傑會後表示,中央一意孤行,不讓港人有真普選,現時已無懸念,將會否決政改方案。</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雖然會晤結果沒有絲毫突破,不過中央官員總算打開天窗說亮話,坦白承認了一點,政改方案的設計確實存在着篩選意圖。按照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的講法,泛民有兩類,一類是極少數別有用心的死硬派、頑固派,打着民主幌子,把香港視為獨立政治實體,肆意曲解《基本法》,阻撓特區政府施政,頑固對抗中央管治,甚至勾結外部勢力,鼓吹及支持「港獨」等分裂勢力,妄圖推翻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及社會主義制度。王光亞認為,這些人的言行早已超出所謂「言論自由」、「爭取民主」界限,特首普選制度就是要把這些人排除在外,不僅要限制他們「入閘」、阻止「出閘」,即使他們僥幸當選,中央也會堅決不予任命。王光亞形容另一類是大多數泛民朋友,關心國家發展和香港前途,擁護「一國兩制」方針,政見上或許與中央不同,在民主理念及實現方式可能與中央不一致,但仍認同「一國兩制」、憲法及《基本法》,他希望與這部分泛民朋友多些溝通,交換意見。</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根據王光亞說來斬釘截鐵的思路,政改方案不但有篩選意圖,而且一心要篩掉的僅僅是鼓吹和支持「港獨」,或公開力主推翻中共的極少數死硬派,不禁讓人產生兩個疑惑。首先,假如中央一早把話講得明明白白,就是對待反對政改陣營會是「分清敵友」,要針對的乃死硬派,並非泛民朋友,這場紛紛擾擾的政制改革,是不是可以省卻一大段冤枉路?雙方溝通起來應該不致於猜忌重重。</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另一個疑惑則在於,事到如今鴻溝已成,泛民議員一次又一次公開表明將會否決「八三一」框架之下的政改方案,現在幾乎臨到最後關頭才以「孤立死硬派」的方式來拉攏泛民,寄望這些關心國家發展和香港前途的朋友回心轉意,在表決之時轉投贊成票,承擔無愧於歷史的責任,有用嗎?</span></p><div> </div><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王光亞具體地把篩選的對象講明是死硬派,用意一方面固然是透過打擊「真正敵人」來拉攏泛民朋友,另一方面不妨理解為施壓,潛台詞是說,要是閣下仍然堅決反對政改方案,也許就會被中央視為死硬派。正如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所言,今次政改是支持還是反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試金石,是轉向合作共贏正道,還是繼續走對抗俱損歪道的分水嶺。李飛又說,議員投反對票,會剝奪五百多萬香港合資格選民在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權利,期望他們在這歷史時刻回到《基本法》軌道上,共同捍衞香港來之不易的法治,維護作為香港法治之魂的《基本法》。</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 </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距離立法會表決尚餘時間無多,儘管京官為了撬票不惜「拉一派打一派」,可是泛民轉軚的機會,按目前情勢看來仍微乎其微,一來是因為價值觀迥異,二來是由於民意調查顯示至今依然有三成多四成市民反對政改方案,贊成通過的民意始終未有取得壓倒性優勢。縱觀眼下彼此南轅北轍,泛民議員口中繼續綑綁堅持反對到底,若然不知何故於最後一刻突然轉軚,改投贊成票的應該不止於個別幾人,而是集體綑綁鬆脫,轉身者眾,原因是這樣才會把損害減至最低,自圓其說的聲浪也大一點。可是,中央官員即使軟硬兼施拉攏泛民朋友,似乎暫仍難以造成這一種近乎奇蹟的改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