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如意算盤打得響嗎?

北京政府、特區政府和建制派愚蠢之處就是以為香港社會發展至今,還可以用不公平的制度和強權去壓制改革的聲音,拒絕進行真正的改革,只接受鳥籠中的改革。若當權者和保守力量不肯去與珉和的改革力量商討如何有序進行真正的改革,那只會把要求改革的力量推向激進。

「六四」與本土主義

過去25年,由於支聯會對悼念「六四」的堅持,使香港不聲不響地發展成為中國的良心,這是香港人的驕傲,也是本土主義者一個值得引香港為榮的「品牌」,事實上也是我們政治上應對中共的「軟實力」。所以,即使只為香港,也應該支持、參加、壯大支聯會的悼念活動。另一方面,本土主義者的當頭棒喝,也提醒支聯會確實有必要審視一下它的綱領以及活動方式,以便更貼近今天的民情,找出更能適應新生代政治訴求的綱領及活動方式。

溫和泛民難投誠 拒絕招安當花瓶

有泛民中人笑言,可能在北京心目中「我哋全部都係死硬派」;並說,在香港從政加入泛民政黨的人,根本不可能接受招安而投誠,變成有如內地8大民主黨派一樣的花瓶角色。從過往經驗看,北京亦從來不會「益泛民」,「一向係要靠你先會叫你一聲泛民朋友」。

泛民硬食「含笑半步釘」

今次深圳之行雖然沒有多少人期望中央政府會讓步,但願意出席的主流泛民,大概仍寄望幾位中央大員能高抬貴手,至少不把話講盡說絕,好留半點空間讓他們在原則與現實間「談談情跳跳舞」,再想想有什麼向選民交代的方法,至少別讓溝通交流的音樂停下來。要知道主流泛民經歷雨傘運動一役,被激進派和建制派左右夾擊,已經元氣大傷,形象和民望大插水,變成無錢無權無人氣的「三無」人士,極需要以行動來證明本身的存在價值。當有機會跟阿爺交手,便重施「又傾又砌」的故伎或弄一個新的溝通平台,這是他們起死回生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