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前言:</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一直以来都想写这样一篇文章来说说自己对六四事件的感想,但一来有些史实我了解的并不深,作为一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1988</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年出生的人,贸然的写起来怕会闹笑话;二来尽管我不愿意承认,甚至有些引以为耻,但事实是由于我的成长历程和环境,我的身上也不可避免的刻有“后六四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的特征:恐惧,怯懦,丧失方向和信仰等等。这些特征在人们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然后被刻在性格里慢慢固化成一种近乎本能的东西。因此每当我提笔撰文,尤其是想批判什么的时候,也会质问自己:难道你不是这些人之一,不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吗?所以这会让我很纠结是否要把一些东西写出来、发出去。</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但后来我慢慢想通了:正因为我是“后六四时代”的一份子、我身上不可避免的有着那种种特征,我的思考、我的文字才显的有意义。因为与更年轻的后人或者纯粹的旁观者相比,单纯的文字和影像信息对谁都是触手可及的,但每个人的心路历程却是截然不同的,而这对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6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这样的事件才是真正弥足珍贵的。</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六四事件对我的影响,概括起来其实就一句话:打破了以往我对道德底线的认知,进而促使我带着质疑的眼光去审视中共治下的一切。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极端,但很讽刺的是在当今中国这种处处充满谎言与斗争的社会背景下,这种过度的质疑反倒成了保持清醒、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的必要条件。</span></p> <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背景和题外话:</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坦率地讲,说起六四,我最初是根本不了解也不在乎、甚至是站在六四的对立面,认为真的是偏激的学生要以暴动的形式无端的颠覆政权、祸害国家的。这种思想和我的成长与教育经历密切相关。我成长在一个典型的充满文革遗风的家庭里,尽管彼此有亲情在,但多数亲人不是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49</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年后的种种运动、镇压和清洗之后被吓的噤若寒蝉,就是在经历了诸如文革、六四的洗礼之后,主动或者被迫违心的开启了“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的“五毛”和“申纪兰”模式,所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并不和睦,彼此的观点也鲜有不冲突的。</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有一件幼时的往事,放到这里我觉得格外有代表性。</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我小时候在姥姥姥爷家长大,一直到上初中之前才回到父母身边。大概在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在新闻联播里看到老态龙钟的邓小平之后顺口问了姥姥一句:“邓小平将来也会死吗?他什么时候会死去?”我记不清当时为什会这么问了,好象是恰逢一个年长的亲戚刚刚过世,而那个亲戚比当时的邓小平年轻,于是我可能想当然的认为“老人都是在某个相同的年龄死去的”,才问了这个问题。当时我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任何有关政治的概念,甚至根本不知道邓小平为何人,唯一知道的就是他是国家领导人,然后觉得为什么他那么老了还每天都出现在电视里。我至今还清晰的记着姥姥的反应,她瞬间变得严肃了,把我叫到跟前厉声数落我:“你这孩子怎么说话!以后不许这么说啊!你知道这要让别人听到,让警察听到会怎么样吗?你就会被他们用绳子绑起来带走!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姥姥姥爷了!”当时的我着实被吓住了,尽管心里依旧充满了问号,但却深深的相信自己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说了一句天大的错话。</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我记得当时我也问过姥姥为什么,但她不愿意解释,或者说按照她的思维模式和知识水平,除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恐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之外,也未必解释的清楚吧。随着我后来对我家人的了解,在这种问题上,她当时或许并不认为我的话只是一个孩子天真的疑问,而是自然而然的把我的话上纲上线到了“反抗、诅咒国家领导人”的层面了。以至于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件事甚至继续发酵成了我们家内部的一个“政治事件”,姥姥但凡有机会就会和她的儿女和亲戚们(也就是我的父母和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义愤填膺、添油加醋的说这件事,一边说还不忘一边数落我“你看这个孩子,太难管教了!这么小小年纪就说这种话!你将来怎么办!”之类云云。我当时年幼胆小,尽管心里充满着各种不解、愤怒和委屈,也无力在一群开批斗会一样的大人面前争辩什么。只是后来想起这件事时意识到,这整件事对我来说可以算作认识中国的批斗和整人哲学的启蒙事件了。</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所以说到这里,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现状的人来说应该不难想象成长在这样一个家庭里的孩子在学会自行判断是非之前,接受的都是些什么样迂腐奴化的教育。不怕读者笑话,当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91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也是那群“拍手称快”的中国人中的一员,甚至还幸灾乐祸、振振有词的说:“美帝国主义活该!让它总是欺负我们中国!”当时我刚上初一。</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现在回想我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91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事件幸灾乐祸这件事时已经想不起当时究竟是什么的心态所驱使的了,只是依稀记得那时的我产生这样的想法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我所接受的观念和信息就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的:历来都是外国欺负中国,我们的党从来都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妈妈一直都在领导着祖国人民抵抗外部侵略,都是外国对不起我们;现在帝国主义依然亡我之心不死,因此才煽动我们国家里的坏人一起来搞破坏,中国的内忧外患依然深重,你们作为祖国的明天一定要分清敌我,坚持斗争。这些话不是我在今天以一个成人的视角去写的,而是当时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氛围给当时的我留下的自然而然的认知。尽管那时基本不懂这些话背后意味着什么,但这种受害者的姿态和所谓的爱国情绪却一点也不少。可笑的是,这段话其实放到今天拿来做讽刺也依然不过时,国内的五毛和那些无知的人至今也是这套论调。</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所以,现在恐怕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最初我对待六四事件是不了解也不在乎,甚至不是站在学生一方的”的了。</span></p> <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转变:</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我开始真正的读书和独立思考始于高中时候。因为高中之前的信息闭塞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在初入高中之后遇到了一系列知识上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甚至因此到了抑郁的程度。但是这些成长的困惑在</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以压制和掩盖为处理问题的主要手段”的家庭里是得不到任何帮助的,所以我只能求助于网络和书籍。所幸的是,尽管家庭成员们并不乐于见到我读那些真正有利于思想启蒙的书籍,但碍于一些面子上的原因他们倒也没横加阻止,因为放任不管既换得了“开明家长”的形象,又有借口摆脱责任:“陈炳傑读的都是他自己选择的书,我没有参与”。</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就这样,自高中开始一直到本科阶段,随着知识的涉猎和社交逐渐变得广泛,以及参与和经历一些校内外琐碎的事情,我逐渐认识到中国社会中藏于种种谎言和粉饰背后的那些丑恶与扭曲。例如,高中时亲身经历的百度贴吧吧主争夺战,仅仅为了一个根本就没有实际权力吧主位置,几个学生、老师、和校领导甚至互相斗争到了以学业和事业相威胁的程度;还是高中时,曾亲眼见到一位一直以来凭能力取胜的化学老师在竞聘教育处主任的岗位时,因对手在教育局有着强大的后台而被一夜之间“贬为庶民”;本科时因参与校级科研项目而有幸目睹了教授、学生之间在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上的斗争和黑幕;以及后来女生浴室被偷拍,校领导掩盖事实并以学业相威胁;朋友保研厦门大学却遭学校恶意取消名额,被迫重新参加考研;出国后一个远在芝加哥读</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Ph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的朋友突然得知其早年的学术论文被国内导师抄袭,最终维权未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P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游行时满城尽带武警、夜幕来临之后的暴力清场、以及事后学校和社区的查访和秋后算帐……如此种种,不可谓罄竹难书。这大大小小每一次经历,都不断促使我对中国社会、乃至人性产生质问:这个时代、这里的人和事,还有着哪怕一丝的公平和正义吗?所有的那些礼义廉耻难道只是为了粉饰这些谎言和扭曲吗?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span></p> <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我的六四情节:</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我对六四事件的看法和观念的真正转变始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The Tank 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中戒严部队对救护车开枪的镜头。毫不避讳地说,这一幕对我来说是一个颠覆价值观、击穿我对道德底线的认知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traum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我承认,“麻木”几乎是每个当代中国人都很难免疫的国民性,而且我又不是六四的亲历者,读资料看视频和亲历者的感受毕竟有着天壤之别,同时又因为我经历并且看穿了前述的那些种种事件里的谎言与丑恶,所以在看六四事件的资料的时候一直都很冷静,只是心想:“嗯,没什么,坦克、开枪清场也符合他们的逻辑。”所以大部分过程中我也只是把六四当作一个恶行来了解而已,尽管感情复杂,但并没有多大震撼。但当看到救护车遭到枪击、冒烟撞毁的时候,我愣住了:一直以来医生和呼啸的救护车在我心中都是如天使般救人于危难的,无论是有人因病、或受伤而危在旦夕的时候,听到救护车的声音便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我的印象中除了恶意、无差别杀人的暴徒,甚至在真正残酷的战场都鲜有人直接以医护救援人员为打击目标。那个镜头实际是在告诉我:嗯,他们没有底线了。</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自那一刻起仿佛我脑海中有一个开关被重置了一样,让我如梦初醒般意识到:我感受到的那些不公不义实在是太浅薄太低级了,它们只是后六四时代政治和社会腐化的最浅层的表象而已,在这一切背后,整个政府、政党,以及那些在后六四时代深受洗脑教化的人,他们的是非善恶道德观已经不仅是好与坏高与低,而是根本荡然无存了。现在想来这也是当今政府全面逆普世价值而行,社会价值全面腐化的深层原因吧。</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后来又有好多回忆和新的认知如潮水般在脑海里涌现,以至于让我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感到“恶心”,并且几乎因此而质疑一切事物的真实性、近乎着魔的去挖掘事物背后的“真相”。那时有一个声音一直在我心里回响:我从小到大听到的看到的,学校教的,被灌输的一切是非曲直,是不是都是假的或者编造的?新闻里那些义正词严、伟光正的话语背后是不是都是蓄意的搬弄是非?那些眼睁睁的看到鲜血却还为党和政府唱赞歌的人,他们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其实现在想来,这种思想状态其实也是在走另一种极端,而且很容易被他人利用。只是在彼时彼景里,这种感觉是对那时最贴切的概括。</span></p> <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结语:</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六四事件,尤其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The Tank 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是一记击向我内心深处的重拳,它让我更深刻的认识恶,同时也更加珍视人性与道德。六四是一个悲剧,但正是她作为悲剧的力量才使得对她的纪念显得弥足珍贵。鉴于中国目前的政治和社会生态,或许我们无法寄望于什么一夜之间的变革,但至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6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作为开启一些人公民意识的钥匙,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span></p> <p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margin-bottom: 6.0pt;margin-left:0cm"><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宋体;">写给古懿和其他签名者:</span></strong><strong></strong></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看到你们的公开信,我深受鼓舞。如今的中国,任何的发声者都几乎是孤独的,一方面面临着来自国家机器的打压和威胁,另一方面又时常面临身边家庭和亲戚朋友的不理解,稍不留神就会因各种原因众叛亲离甚至人身安全不保。甚至于我自己,嘴上说着天不怕地不怕,也建着自己的博客写东西发表观点,参与在美国的纪念活动,但当事情真的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者需要不顾一切的抛头露面的时候,内心还是有不由自主的恐惧,怕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殃及自己、朋友、亲人。一言以蔽之:即便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2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世纪的今天,我们距离免于恐惧的自由还相去甚远。</span></p> <p style="margin-bottom:6.0pt;text-indent:21.6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所以当我读到你们的公开信时,我读到了勇气,仿佛感受到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2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年前广场的大学生们内心的激情。更重要的是,我与你们是同龄人,我也在北京呆过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年,后来出国后经常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Twitte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和墙外的博客上关注中国的实事,因此你文中所述让我颇为感同身受,这种感觉大大的区别于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单纯的口号式的纪念。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我决定把这篇文章修改后发给你们,如若诸位不嫌弃我的拙才,我愿意与诸位站在一起,为中国的民主进程进一些微薄之力。</span></p> <p align="right" style="margin-top:12.0pt;margin-right:0cm; margin-bottom:0cm;margin-left:0cm;margin-bottom:.0001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陈炳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201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月写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2pt;">Chico, California<a name="_GoBack"></a></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