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媒体看中国:大阅兵的纠结

<p>&nbsp;</p><p>&nbsp;</p><div class="watermark"><a title="参加北京大阅兵的中国坦克部队在显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大屏幕前通过。(2015年9月3日)" href="http://gdb.voanews.com/102C47A7-A126-464C-80A7-451D4007A05B_cx0_cy6_cw0_mw1024_s_n_r1.jpg" rel="ibox"><img class="photo" border="0" alt="参加北京大阅兵的中国坦克部队在显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大屏幕前通过。(2015年9月3日)" align="left" src="http://gdb.voanews.com/102C47A7-A126-464C-80A7-451D4007A05B_w640_r1_s_cx0_cy6_cw0.jpg" width="640" height="360" /></a></div><p><span class="imageCaption">参加北京大阅兵的中国坦克部队在显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大屏幕前通过。(2015年9月3日)</span>9月3日,中国兴师动众的大阅兵刚刚结束,中国官方的人民网就报道说,&#8220;海外媒体看阅兵:中国向世界展示自信强大和平。&#8221;</p><p>大阅兵&#8220;中国向世界展示自信强大和平&#8221;,是中国官方事先预制的对内对外宣传的主旋律。为了进行宣传,中国官方也把它自己制定的宣传主旋律投射到海外媒体身上。但海外媒体显然没有跟随中国官方规定的主旋律跳舞。</p><p><strong>纠结于过去和未来</strong></p><p>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报道,指出中国的这次大阅兵之举发出了一堆相互矛盾的信号:</p><p>&#8220;在星期四中国举行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阅兵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230万武装部队将裁减30万。这一举措将加速他的军队现代化运动,将更多的人力物力从陆军转向海军和空军。然而,鉴于亚洲地区和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担心中国在海洋权争议中的做法以及中国的军力,习近平所宣扬的裁军以及整个大阅兵是为了表示和平的说法令人很难相信。&#8221;</p><p>&#8220;这次大阅兵部分是耀武扬威,部分是纪念。这种纠结的信息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纠结认识,以及中共在寻找一种叙事方式,以便将中国带向未来。&#8221;</p><p>&#8220;尽管中国经常批评日本对历史的看法&#8216;不正确&#8217;,但中国领导人在讲述中国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却率性而为,不拘泥于事实。例如,绝大多数史家一致认为,当年中国抵抗日本入侵的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而不是毛泽东的共产党。但中国共产党却往往对这一事实予以淡化,或者干脆抹杀。&#8221;</p><p><strong>耀武扬威大展示</strong></p><p>习近平上台以来发出一系列对外强硬的言辞。与此同时,中国军队在东中国海和南中国海频频施展大动作。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中国举行大阅兵,引起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担忧。</p><p>为了平息这种担忧,中国官方媒体一度强调中国举行这次大阅兵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为了和平,为了纪念。但中国官媒的这次大阅兵报道的一大重点则是宣扬在这次大阅兵中有多少先进武器亮相。</p><p>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中国军事问题专家艾立信(Andrew Erickson)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题目是,&#8220;导弹展示:中国的阅兵对内投射爱国主义,对外谋求震慑。&#8221;文章说:</p><p>&#8220;这就为什么要展示这么先进的武器、为什么新武器当中有这么多导弹的一个原因。在不幸发生冲突的时候,中国的一些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有可能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最大的威胁。尽管中国主席习近平掌握着政治权力和庞大军力,但他不希望有战争。他希望通过震慑使他的潜在敌手臣服,或至少是默认北京的&#8216;核心&#8217;利益和领土要求。要是不显露让敌手刮目相看的武器,震慑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因此,中国就需要展示大棒,实际上好几个大棒是初次对全世界亮相。&#8230;&#8221;</p><p>艾立信在列举了一连串大阅兵中亮相的导弹之后接着写道:</p><p>&#8220;这些导弹上都有大写的白色英文缩写,很可能是为了确保外国人不要看漏了它们。作为&#8220;反舰弹道导弹方阵&#8221;的一部分,或许最显眼的是中国首次展示的东风21丁导弹。在大阅兵的时候,这种导弹被称作&#8216;杀手锏&#8217;。假如目标选对,这种导弹可能让战舰、包括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失去作战能力。而航空母舰战斗群是美国海军力量的核心。目前还没有其他国家拥有这种导弹系统。华盛顿和莫斯科因为在1987年签署了一项条约,不能研发这种导弹。&#8221;</p><p>&#8220;总而言之,习近平在对国内受众表演的同时,也是隔着台湾海峡、东中国海、南中国海和太平洋发出一个信息,这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军事大国,中国的利益必须认真对待。&#8221;</p><p><strong>国内受众反应成问题</strong></p><p>假如说,举行大阅兵是习近平主席对国内受众进行表演,以激励中国人的爱国情绪,那么,《纽约时报》的报道则注意到,中国国内受众的反应不一定是他喜欢的那种。</p><p>《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大阅兵进行时,中国网民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乘坐大轿车驶过长安街时用左手向军人致意。最多的评论包括,用左手示意是非军人对军人示意致敬的更合适的姿势。还有的人则说,习近平是一个左撇子。</p><p>&#8220;另一个网民评论最多的话题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儿子也跟他参加了阅兵观礼。这导致许多网民评论裙带关系。而裙带关系是中国人讨论很多的话题。&#8221;</p><p>此外,《纽约时报》还报道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这就是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穿一身红色连衣裙出席阅兵式。但是,现在中国的最大网购网站,要是搜索&#8220;媛媛同款&#8221;,意思是跟彭丽媛穿的一样那种连衣裙,用户会被告知,&#8220;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8216;媛媛同款&#8217;的相关宝贝&#8221;。</p><p><strong>宣布裁军30万</strong></p><p>假如说世界媒体对这次中国的阅兵的报道有什么最常见的主题,那么,习近平宣布裁军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主题。</p><p>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标题是:中国国家主席说中国将裁军30万。</p><p>英国《卫报》的标题是:中国显示军事力量,尽管习近平承诺裁军30万。</p><p>美国《洛杉矶时报》的标题是:中国显示军事力量,同时宣布裁军。</p><p>法国《世界报》的标题是:中国宣布将裁军多达30万人。</p><p>日本《每日新闻》的标题是:庆祝&#8220;战胜&#8221;的首次阅兵 习主席宣布&#8220;裁军30万人&#8221;。</p>


Notice: Undefined offset: 0 in /home/chinai11/public_html/wp-content/plugins/custom-author/custom-author.php on line 91
发布于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