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加速步向顏色政治

<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政治領域上,顏色一直充滿象徵意義。例如紅旗代表的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納粹黨民兵衝鋒隊穿上的褐衣成為了法西斯主義象徵。三&#9675;年代國民黨的蔣中正從德國借來的黨衞隊概念,成立了力行社,又稱藍衣社。藍色的黨旗一直成為國民黨的黨色,直至台灣民主化,以綠色為代表的民進黨崛起,藍綠兩營一直壟斷了台灣的政治版圖,只問藍綠,非藍即綠,涇渭分明。</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其實顏色與政治在歐洲已發展超過二百年。除了最常見的保守主義藍,以及社會主義紅外,還有代表自由主義的黃色、環保議題的綠色、無政府主義的紅黑二色等等。當然,這種顏色與意識形態的聯繫總有例外,尤其在歐洲以外。剛贏得大選的加拿大自由黨便是以紅色為標誌,更左傾的新民主黨則轉用橙色。</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美國把顏色跟政黨連上關係是近十多年的新事物。民主、共和兩黨本來都以國旗上的藍白紅為黨色,而四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各大傳媒都會互換紅藍兩色代表兩黨贏出的州分。直至二&#9675;&#9675;&#9675;年布殊對戈爾的總統大選,選舉結果因佛羅里達州的問題選票而僵持不下,各大傳媒因要長期更新重新點票的消息,便統一以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到近年美國政治越加撕裂,南部州分成為死硬的共和黨州分,而東北部與太平洋州分則成為自由派的票倉,「紅州、藍州」之說不脛而走。不過美國人以紅色代表保守派的共和黨,藍色代表自由派的民主黨,此舉令長期會以紅色聯想起社會主義,藍色聯想起保守主義摸不着頭腦。</span></p><h2><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自由黨政壇變色龍</span></h2><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香港沒有政治顏色的統一指標,不過早在九十年代,已經有用綠色代表民主派,紅色象徵保皇黨的說法。因中共以紅色為黨色,而以紅色代表親共人士也是理所當然。至於綠色何時成為民主派的象徵則無從稽考。不過上世紀民主派的大員,如教協、民協、職工盟、港同盟、民主黨都是以綠色為標誌,這很可能是綠色成為民主派象徵的原因。及後出現的公民黨、社民連、工黨都有意無意的把綠色元素加入於黨徽,可以說是綠色的傳承。</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自從去年佔領運動,新的顏色政治則忽然形成,黃絲和藍絲成為了撐佔領、反佔領的借代詞。黃絲帶在各地有不同意義,最早在西方用於代表思念,後來加入哀悼及同情的意思,在韓國則用於悼念世越號沉船災難,在香港則有追求民主的傳統。黃絲帶最早於每年七一大遊行後遊行人士在政府總部鐵欄繫上以要求雙普選。&#9675;六年商台發起「聲音黃絲帶」行動要求釋放程翔。&#9675;九年劉曉波被捕受審,中港兩地民間也發起黃絲帶聲援行動。去年大專生發起罷課時,也大量派發黃絲帶,令之成為雨傘運動的象徵之一。</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藍絲帶代表反佔領則是在黃絲帶大行其道後才出現。本來藍絲帶在西方是用以肯定專業水平,在各地也代表着不同訴求,在香港亦曾用於不同場合。例如於&#9675;四年用於保護維港行動的「護維港、萬人行、藍絲帶行動」,一三年用於本土派的尖沙嘴六四晚會,一四年用於商台主持李慧玲被解僱、《明報》總編劉進圖被斬後記協發起守護新聞自由的遊行。佔領運動爆發後,則成為了支持警察的象徵,黃藍兩絲壁壘分明。恰巧的是黃藍兩色在歐洲政治語境分別是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的象徵,而本港的不少保守派政黨黨徽中也有藍色元素,如民建聯、經民聯、新民黨、自由黨等。自由黨更多次換過黨徽,九三年創黨時有自由主義的黃色和保守主義的藍色,&#9675;四年23條一役後上京回港則加入了紅色以示其「愛國主義精神」,一一年則轉為今天的藍綠兩色黨徽,政壇變色龍可見一斑。</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p><div>&nbsp;</div><div><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今年區議會選舉,不少傳媒都用上不同顏色代表泛民及保皇黨。《蘋果日報》用藍色代表保皇黨,綠色代表民主派,而有的傳媒則用紅色代表保皇黨,黃色代表民主派,筆者也曾見過有用藍色代表保皇黨,黃色代表民主派的傳媒,而不少泛民人士則仍然用紅綠兩色代表保皇黨及民主派。不似其他地區,香港還沒有統一的政治顏色標準,但隨着香港越趨政治化,顏色政治會否加速?</spa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