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說美國没有霧霾?

<p><br /></p><div>&nbsp;</div>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在網上看見一個帖子,題目叫《為什麽美國沒有霧霾》,立即意識到這種比較簡單的提法可能會引起激烈反駁。點開一看,果不其然,而且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意見。</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有個跟帖寫道:&#8220;谁說美國没有霧霾?美國有霧霾。祗是没有中國霧霾嚴重。&#8221;然後貼出當天中美兩國的</span>PM2.5<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統計。這是兩張地圖,以數字和顏色標示中等以上城市的污染程度。</span>5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以下是綠色,</span>5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到</span>1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之間是黃色,</span>1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至</span>15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是橙色,</span>15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至</span>2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是紅色,</span>2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至</span>3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是紫色,</span>30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以上是褐色。有顏色很好,形象。簡單地說,一目了然地說,美國一片綠色,中國是滿堂紅。中國也不是沒有綠色,海南島、東北林區也有寥寥幾塊。美國也不是沒有紅色,五大湖邊上的工業城市克里夫蘭</span>163<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奪得了唯一的一塊紅牌。這兩張圖其實並沒有支持這位貼圖者的觀點:&#8220;谁說美國没有霧霾?美國有霧霾。祗是没有中國霧霾嚴重。&#8221;&#8212;&#8212;一片綠和一片紅可謂天淵之別,豈止是&#8220;沒有中國嚴重&#8221;而已。</span></p><div>&nbsp;</div><div><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5/Dec/1242015zheng1.png" width="600" height="318" alt="" />&nbsp;</div><div>&nbsp;</div><div><img src="/EditBackyard/EditorData/Photo/2015/Dec/1242015zheng2.png" width="600" height="323" alt="" />&nbsp;</div><div>&nbsp;</div>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另一枚跟帖首先列舉工業化國家幾十年前的幾個案例,比如洛杉磯光化學污染事件、倫敦霧、德國魯爾區霧霾、日本汞中毒引起的水俁病等等,然後雄辯地寫道:&#8220;我们現在走的路在很大程度上会重复五十年前别人走的路,这是没错的。还是一个發展階段的問題,所有婴儿在學會奔跑彈跳前都會摔跤。&#8230;&#8230;把這個上升到&#8216;中國人就是這樣&#8217;的高度那就簡直混蛋。以後你孩子學走路的時候你記得準備好,一摔你就可以开罵了:&#8216;鄰居家小孩前幾個月摔的時候你不看見了嗎?觀察那么久!你看了還摔!&#8217;&#8221;&#8212;&#8212;這個比喻似乎有點機智,但文不對題。我早就提出一個觀點:民主国家的污染,是知识型污染,是不知道工業廢氣廢水的厉害,等吃虧了,明白了,開始治理了,很快就会见成效。而中国则是制度性污染,再厉害也治不住,不僅治不住,還要加速惡化。这就跟腐败无法遏制一样,是制度性的。如果一定要用孩子學步來比喻,摔一陣就學會走路,那是人家的孩子。咱們的孩子被政治綁住了雙腿,摔殘摔死了也邁不開步。我總也想不明白這些網友,為什麽不談談民主國家早期那幾個著名污染案例是如何治理的呢?為什麽總自居於為當局辯護的&#8220;自</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imSun;">乾</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五&#8221;的位置呢?(自乾五是個網上的新名詞,我也是最近才明白其含義,就是&#8220;自帶乾糧的五毛&#8221;)</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民主國家所發生的那幾個重大污染事件,如前面已經談到的洛杉磯煙霧、倫敦霧、德國魯爾區霧霾、日本水俁病,再加上比利時馬斯河谷霧霾、美國賓州多諾拉鎮霧霾等等等等,無一不是災難發生之後立即發生轉折,並且都在不太長的時間裡得到徹底治理。可以說,這些污染事件是一條分界線。在此之前,民眾與政府認為污染是工業化的自然後果,是不得不接受的現實。在此之後,知道了厲害,認識發生根本轉變,決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拒絕污染,並拿出有效的辦法。以英國倫敦大霧為例,不僅沒有&#8220;五毛&#8221;和&#8220;自乾五&#8221;為政府辯護,相反,民主的社會制度開始發生作用。媒體窮追不捨,揭示真相,民眾抗議,紛紛建立起民間環保組織。在倫敦大霧發生的</span>1952<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年,英國基本上沒有什麽有影響力的環保組織,但倫敦大霧催生民間環保組織如雨後春筍。這些環保組織可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看眼色行事</span>NGO<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他們不光是散發材料,還召開集會,舉行示威遊行。在</span>197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年代,英國&#8220;地球之友&#8221;就組織過</span>33<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次全國性的示威遊行。大量環保組織的活躍,還催生了綠黨的前身&#8220;英國生態黨&#8221;,直接參政。在強大的不可阻擋的民意推動下,政府迅速立法,以法律手段遏制污染。此後</span>8<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年間,倫敦的廢氣排放總量下降了</span>37%<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冬季日照時間增加了</span>7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在一個很短時段裡,&#8220;倫敦大霧&#8221;成為歷史。</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一位網友提出了一個自認為顛撲不破的真理:&#8220;很多的確是沒辦法的事,是有沒有技術和有沒有預算的事。而且要意識到,中國的工業化規模之大,史無前例。單唐山這一個地方,其鋼產量是歐盟鋼產量之和。(河北乾安縣一個地區的產量就超過了德國,唐山地區鋼產量超過了歐洲,不止是歐盟。</span>2013<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年中國鋼產量</span>779.0<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百萬噸),歐盟</span>165<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百萬噸)。</span>2012<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年底唐山產能就接近</span>145<span style="font-family:SimSun;">(百萬噸)。你以為&#8216;世界工廠&#8217;這名字怎麽來的?他們現在沒汙染一大原因是他們不生產這些工業品了。&#8221;&#8212;&#8212;如果&#822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8221;,我就想問一句:既然發達到了&#8220;史無前例&#8221;,一個縣超全德國,一個地區超全歐洲,怎麼會&#8220;沒有辦法&#8221;?怎麼會沒有&#8220;技術&#8221;和&#8220;預算&#8221;?依我看,這種宇宙真理其實也是不難攻破的,解決之道是在不存在政治恐嚇下的真正自由的討論。一旦失去刺刀,謊言難以堅守。在沒有恐懼的自由討論中,問題很快就會逼近統治者的核心秘密:誰是污染的受益者?誰是國家的主人?錢到哪裡去了?法律到哪裡去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