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港大學生刊物《學苑》最近發表文章,提出香港第二次前途問題,認為到2047年香港應成為獨立國家,以確保香港的獨有制度及生活方式不變,以確保市場的自由及權利可以維持。在全球出現反建制的政治浪潮下,在中港矛盾惡化及互信大幅削弱下,有人特別是年輕學生提出香港走向獨立的議題不稀奇,而且,大學本該有最開放最寬容的討論氣氛及環境,任何課題、議題不管政治、道德上有多敏感,不管有多離經叛道,都不必迴避,都可以公開討論,不必小題大做,更不必像如臨大敵那樣搞甚麼大批判。</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首先,2047年後香港該向何處走、該變成甚麼模樣不是一個假問題,而是一個雖長遠但真實的問題。1984年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及其後制訂的《基本法》規定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但在回歸50年後,《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將會失效,到時候香港的憲制地位如何,政治地位如何,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是否有變都必須處理。因此把2047年看成是香港第二次前途問題,認真探討再提出各種可能的scenario及選擇雖然可能為時尚早(還有超過30年才到2047年),但仍然合情合理,值得有興趣的學者、學生、市民討論討論。</span></p><h2><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國際社會難以再介入</span></h2><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應該看到,香港憲制及政治地位變動不是甚麼新的議題。二次大戰後港英政府重新接管香港,當時正值工黨政府銳意非殖民化,積極撤出殖民地,時任港督的楊慕琦就提出過一份後來被稱為「楊慕琦計劃」的文件,探討讓香港走向自治,讓港人當家作主的政治改革。若果計劃能在40年代末落實,香港往後幾十年的發展肯定不一樣,走向全面自治以至獨立並非不可能。只是,英國政府礙於中國可能反對及本身的利益打算,沒有採納有關建議。</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到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正式浮現,當時社會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建議,包括把香港變成聯合國託管地,以主權換治權延續英國在香港的管治,中國收回但由英國代管等。此外,也有少數人提出該讓香港像其他英國殖民地那樣變成獨立國家。不過,在中、英談判角力過程中,這些不同的建議很快就被排除,北京甚至一度提出單方面收回香港的強硬立場。最終,中英以《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前途問題,由中國從英國手中收回主權及治權,再透過一國兩制落實讓香港的高度自治。</span></p><h2><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勿輕率擺立場下結論</span></h2><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到2047年,《聯合聲明》及《基本法》將失效,香港憲制及政治地位需要重新確立,自然有不少人像第一次前途問題時那樣提出各種不同的建議及選項作討論,例如是否繼續實行一國兩制,取消兩制又或讓香港獨立等。不過,跟第一次前途問題時不同,香港的主權已牢牢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上,不管是聯合國及國際社會已確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她們不會也不可能再介入香港前途問題,香港市民得倚靠本身的能力、實力跟北京爭取及周旋。這個客觀事實是討論第二次香港前途問題甚或建議香港獨立建國時的前提,誰也不能迴避,誰也不能蒙混過關。任何認為香港可以自行決定2047年後憲制安排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的幻想。</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同樣要注意的是,香港獨立建國作為學術討論當然沒有問題,當然可以百花齊放,不管贊成反對都可以各自提出本身的理據。但是,把香港獨立建國變成正式政治或選舉綱領卻是另一回事,要非常小心處理。一方面推動這樣的政治綱領可能跟《基本法》有牴觸,有可能變成違法行為而被追究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中港之間的互信也可能因此進一步削弱,隨時出現更多矛盾及動盪,甚至影響兩地正常的社會經濟交往。</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2047年後的香港該走甚麼樣的路是個大問題,也是個該認真討論的課題。重要的是各方面不要輕率的擺立場下結論,更不要拿來作為撈取政治本錢的工具,而是老老實實的面對香港的憲制地位及限制,再從中凝聚共識及力量,不能一味吹噓自欺欺人的幻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