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经济衰退的根源

<div><span style="font-size: 12pt;">摘要:</span><span style="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2pt;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32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在一个法制化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只能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恶化、和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任何直接针对市场的宏观政策都是降低经济效率的。</span></div><div>&nbsp;</div><div><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em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8220;使极为先进的中国文明落在欧洲后面的,是它的政府(对经济活动)限制甚严,因而没有为新的发展留下空间。&#8221;</em><em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宋体;">&#8212;&#8212;哈耶克《致命的自负》</em></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股市的暴跌,经济数据的不断下滑,人民币的贬值,房价的暴涨,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在这些客观事实面前,无论我们承认与否,中国经济的衰退已经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事实。</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环球时报3月10日是这样评论的:</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2pt;">美国债券评级机构穆迪公司8日发表最新报告,指中国的三个目标是相互矛盾的,维持合理较高的经济增速、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确保金融和经济以及社会稳定是&#8220;不可能的三位一体&#8221;,这三大目标至少有一个终告失败。穆迪认为,中国最多只能达成其中两个目标。</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2pt;">  就在上周穆迪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8220;稳定&#8221;下调到&#8220;负面&#8221;,引发了争议。8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总的逻辑是:增长和稳定可能同时实现,但深度改革必须牺牲经济增长,因此报告指中国的三个目标为&#8220;三元悖论&#8221;。</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family: 黑体; font-size: 12pt;">  问题是,穆迪在以西方的经济及政治逻辑套中国经济的现实,给出的结论武断、先验,演绎的是一种看似严谨的推理。也许评级公司就喜欢推理,这是它们分析事物的看家方式。</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真正的问题是,无论穆迪还是环球时报,都没有从经济规律出发来分析看待中国的经济问题。从经济规律出发,根本就不存在什么&#8220;三元悖论&#8221;,符合经济规律的深度改革不但不会牺牲经济增长,而且会实现三元齐发&#8212;&#8212;改革、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三驾马车同步良性发展。</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那么,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深度改革呢?</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的发生当然是市场失灵或无效率的表现,迄今为止,商业周期是人类无法逾越的一道障碍,以至于伯南克曾说: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是经济学中的圣杯。</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从1929年的大萧条,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衰退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如影随形。人们在经济繁荣期常常会采取相当一致的非理性经济扩张,并由此导致资源错配的不断发生和积累,最终的结果就是市场的崩溃。</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因此,市场显然不是万能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因为市场会失灵,政府就不得不或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以防止经济危机的发生呢?凯恩斯主义正是这样认为的,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相反,奥地利经济学派则认为政府完全不应该干预市场。例如,哈耶克与罗斯巴德都持有这样的基本观点:</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政府的干预会阻碍市场自身的调节,会造成比市场的自我调节更加糟糕的结果,最低限度上,即使政府的干预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也会导致经济衰退的延长。</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面对经济衰退,中国应该做出怎样的抉择?是以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理论应对,还是相信凯恩斯主义而以政府的有形之手强力干预市场?这是人类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中华民族亟需回答的大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客观事实,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美两国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作为,而两国的经济复苏和股市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美国政府仅仅在危机爆发时采取过短暂而非常有限的救市措施,除此以外,就只有美联储采取的利率调整和量化宽松政策,总体来说,美国基本上采用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从经济规律出发,即使美国政府与美联储这种十分节制的短暂干预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作用也是负面的,有一种观点说的很直白,正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一手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无论如何,美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与中国经济的日益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客观事实至少证明着一个真理:政府的有形之手无法战胜市场的无形之手。否则,今天依然陷入衰退泥潭的就应该是美国经济而不是中国经济。</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说到政府干预,我们自然就会想到罗斯福新政,这显然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著名案例,迄今为止,包括许多经济学家在内的人们都认为是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这也成为许多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支持政府干预市场的一个强有力的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幽灵始终在各国的政治家与经济学家们头顶盘桓。然而,经济学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毋庸置疑,罗斯福是一个伟大而睿智的政治家,但他采取的经济政策果真挽救了美国经济吗?</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个时间顺序,大萧条爆发于1929年10月,罗斯福于1933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此前,胡佛总统已经焦头烂额地与经济危机苦斗了4年,换句话说,市场自身的调整也已经进行了四年。我们的问题是,如果1929年市场还未进行充分自我调整之时,美国就开始实施罗斯福新政,结果会是什么呢?同样,在市场自身经过4年调整之后,如果没有罗斯福新政,完全依靠市场力量自行调节的话,结果又会是什么?历史当然无法重演,但经济规律却是科学的,我们可以从经济规律中获得真相。</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著名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对罗斯福新政是持彻底否定态度的,罗斯巴德写到:&#8220;在失业率依然超过15%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将1933-37年这段时期定性为&#8220;繁荣&#8221;,这是具有讽刺意味的。&#8221;失业率是判读经济复苏的最关键指标,而直到1939年之前,美国的失业率都高达15%以上,因此罗斯巴德认为大萧条一直持续到1939年。罗斯巴德的洞见是正确的,面对如此之高的失业率,当然难言经济的真正复苏。那么,如果在长达6年的时间内,经济依然复苏乏力,这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复苏的无效吗?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质疑政府的有形之手对市场实施干预措施的有效性。</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从理论上来说,失业率的下降是经济复苏的核心标志,经济的复苏必然以失业率的下降为标志,反之,若失业率依然高企,则经济就一定没有复苏,或者只能是在政府政策刺激下短暂的虚假复苏。因此,认为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国经济实际上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偏见造成的假象。</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维基百科中记载了一条很能说明问题的重要经济史实&#8212;&#8212;由于这些基础设施(指在美国咆哮的年代中&#8212;&#8212;1929年之前的美国经济大繁荣时期)的建设费用多由政府承担,怀揣着&#8220;未来将会受益&#8221;这一美好设想的各地方政府都在投入大量金钱后深陷债务困局,而这也成为大萧条期间的一个主要难题。这一历史事实表明,政府介入经济活动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性后果。从经济学原理出发,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与企业家相比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预见能力以及对经济活动的管理经营能力是先天不足的。</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对此,经济学家张维迎有两个著名的论断:中国经济发展靠的是企业家,不是周小川;国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如果政府将包括基础建设在内的所有经济活动交由市场完成,而政府仅仅作为市场的监管者,监督与规范市场秩序,则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效率都会大幅提高。但是,掌控经济资源并介入经济活动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任何人都不愿放弃这样的机会,政府当然也不愿放弃这样一种巨大的权利与利益,凯恩斯主义得以长期存在的根源也正在于此。</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结论&#8212;&#8212;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大萧条发生的重要原因。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出发,在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经济危机是市场内生的,是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随着经济危机的发生,市场必然进入萧条调整和复苏期,但萧条期的长短,或者说,萧条是否会演变成时间更长,失业率更高的大萧条则并不完全取决于市场自身的调整,还取决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事实上,正如哈耶克所指出的:不经过一次市场自身的大调整,就无法恢复到均衡状态。而政府的有形之手是造成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大量的产能过剩正是政府不断实施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严重后果。</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如前所述,有两种经济思想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巨大,罗斯福新政可以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找到思想渊源。而同样身为美国总统的里根却选择了哈耶克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同样选择哈耶克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还有撒切尔夫人,她甚至视哈耶克为自己的精神导师。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美英两国的经济都是两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繁荣期,以至于撒切尔夫人逝世时,卡梅伦首相有这样的评价:她不但领导了英国,而且拯救了英国。很大程度上,卡梅伦指的是撒切尔夫人通过改革使英国从福利国家的发展方向上回归了自由市场经济轨道。</span></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经济理论论战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事实上,哈耶克与凯恩斯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但他们的理论却完全相反,凯恩斯强调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而哈耶克在强调市场作用的同时,不但否定政府干预市场运行的有效性,而且认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害的。政府与市场有其各自的行为模式,亚当&#183;斯密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比喻&#8212;&#8212;市场是一只无形之手,相对地,政府就是一只看的见的有形之手。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无形之手假设是基于对市场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极为严谨的论断,这一术语非常科学准确地刻画了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如果我们认识到斯密的论断是对市场的科学描述,我们就会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推论,即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在一个法制化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干预只能导致经济资源配置的恶化、和经济运行效率的下降。任何直接针对市场的宏观政策都是降低经济效率的。</strong>例如房地产调控政策,例如曾经的4万亿政府投资,例如国资委对央企国企的直接掌控。因此,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市场自身的调节是效率最高的,市场失灵的确会导致经济危机或衰退,但市场失灵绝不是政府有形之手干预经济运行的理由。</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font-size: 12pt;">  人们说,历史就像一个戴着面纱的女人,你很难看清她的真面目。人类的经济发展历史就更是如此了,这不仅仅因为经济现象的复杂多变,还因为人们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偏见。有句话说的非常精辟&#8212;&#8212;人类的大脑是偏见的避难所。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计划经济理论一样,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少数几个最大的谬误之一,但这一理论深藏于人类的偏见之中,同时,也深藏在政府的利益诉求中,因而要认清凯恩斯主义的危害的确十分困难。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种现象,当一种经济思想或理论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吹,并且政府可以籍着此种理论极大地强化对市场的干预能力时,这种理论往往对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计划经济理论是如此,凯恩斯的理论当然也是如此。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充分的意识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对于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对经济发展的危害,我们却远远没有深刻地认识清楚。只有少数有智慧的经济学家,例如哈耶克,罗斯巴德,张维迎,许小年等,他们对此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所以哈耶克会完全否定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而张维迎会提出应该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尽管在现实生活中,</span><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人类社会会持续不断地受到凯恩斯思想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说明凯恩斯主义的正确,正相反,凯恩斯主义的流行是因为人类的偏见,而不是因为其理论的科学性。可以说,凯恩斯主义得以盛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悲剧。</strong></p><p style="padding: 0px 0px 10px; word-wrap: break-word;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  <strong style="font-size: 12pt;">因此,停止政府对市场的一切干预正是中国亟需的深度改革,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前提条件,笔者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全面停止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全面放弃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实现国营企业的民营化,全面实施土地制度的私有化,中国经济将再次繁荣昌盛,中国GDP将重回8%以上的高速增长。发展的道路是十分明确的,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吗?</strong></p>&nbs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