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鋼索上的中俄關係搖搖欲墜

若俄羅斯無法找到新的經濟成長動力,其自稱為大國的立場將為之削弱。屆時基於務實的考量下,北京或許會在能源和貿易領域選擇繼續和莫斯科維持基本的合作關係,但存在兩國之間的分歧和歷史恩怨,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化作彼此間的合作限制,進而拉遠彼此的距離,此時即使是反美的立場也不足以凝聚兩者結為盟友。

吳叡人:台灣的本土主義源自殖民統治

從台灣本土主義的歷史沿革來看,外來殖民統治,剝奪原住民權益和權利的政策是觸發本地人抗爭的最大誘因,本土主義力量的強弱則由本地人的多寡以及本土價值觀是否佔主導地位決定。台灣的本土主義運動很重要的特征是排斥外來的政治勢力統治,特別是有悖於台灣本土認同感的外族統治者。台灣本土認同還包括維護台灣傳統價值觀,延續開放後逐漸成熟的民主制度,台灣利益優先,重視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在面對兩岸關係的複雜博弈中,台灣本土意識越來越佔據著政府政策的主軸,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策,很難繞開台灣本土價值這個從政治上、經濟上、民生上和外交上難攀的高山。(本刊首發)

本土主義的貪困

有趣又諷刺的是,右膠本土和左膠意識形態的社會基礎基本相同,都是基層的流氓無產階級(Lumpen-Proletariate),是自在的階級(Class-in-itself)而非自為的階級(Class-for-itself),因而任由人家代理。證諸梁天琦與社民連、人民力量及周浩鼎的主要票源都來自相同公屋區,便可明白其主張其實全非以私產為主的本港中產階級社會的主流。誇大其政治代表性,只是政客政棍和有贖罪心態的知識人一廂情願的幻想(Larger than life)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