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人生:八十年變遷

以我的經驗,英殖時代的香港,是華人社會中最好的時代;民國時代的大陸和台灣,包括汪精衛的偽政權時代,是華人社會次好的時代。回歸後尤其689治下的香港,是華人社會次壞的時代。至於最壞,不用說了。

从胡锡进与吴建民的辩论看中国学术界幼稚病

起因是一个学者(姑且叫他A君)指出:“做国际关系研究的,必须从国家利益出发,要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不能胳膊向外拐。谁要是不爱国,那就不要吃这碗饭!”……
双方各有拥趸,你来我往几百个回合,不仅覆盖大江南北的学者,还有远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的学者加入战团。到了深夜,A君为首的阵营溃败,几位学者愤然退群。但质疑派也没有赢。他们之间又分成了各个小派系,继续争吵起来。

我認識的李波

去歲末聖誕節前夕我再度訪港,感觸良多。十年光陰彷彿在窸窣有聲地翻頁。摯友羅海星辭世;羅孚前輩仙逝;十年前李怡告訴他要滿七十了,十年後他告訴我要滿八十了。香港變得更快,我看到某團體在銅鑼灣地鐵站出口設攤位,呼籲給一些名字熟悉的繫獄者寫聖誕卡,匆匆路人鮮有駐足。關心那些人和事的時代已過去了,念及羅孚前輩和羅海星的國家情懷,委實令我唏噓。
崇尚個人的社會和關心國家的情懷,或許會有短暫的契合並迸射出火星,但終難持久。那些遠方的反抗者所追求的東西,香港大部分都有。而香港人已無暇去關注和同情他們了,因為香港曾經有的東西也在這十年裡飛快地風化剝蝕,李波的遭遇就是一個標誌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