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alt="china-technology620.jpg" src="http://www.rfa.org/cantonese/news/technology-08252016084550.html/china-technology620.jpg/image" title="china-technology620.jpg" align="left" height="443" width="6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指出,G20国集团的创新竞争能力,仍以美国为首,中国排名第9位。虽然中国是20国集团中,唯一争取进入前十名的发展中国家,但排 名比上一届、即两年前的第八位退步。有学者指,中国需深化改革,令社会言论及思考上更自由,才有利于创新发展。(李莱 报道)<br /><br />中国社科院周四(25日)发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美国、英国、日本位列前三名。 <br /><br />报告按照2013至2014年G20国中,除欧盟被视为联合体不列入调查范围外,馀下19个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包括企业研发、投放科研开支等因素,中国的创新竞争力得分高于G20国家的平均变化水平,而G20整体的综合得分呈现上升的趋势。<br /><br />从排名分布显示,发达国家的创新竞争力较高,全部排名前十之内,反映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在创新投入、人才资源和制度环境上有优势。<br /><br />报告认为各成员国应鼓励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以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报告指,债务高企、需求不足等仍是G20各国主要问题,建议加快结构改革转型,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制度保障,抑制贸易保护主义,并建立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全球网络,完善国际金融治理架构。<br /><br />有份撰写报告的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茂兴认为,金融危机后各国出现不理智的贸易保护措施,不利建构公平贸易环境。<br /><br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认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主要靠国企,但能力仍然较弱,需要深化改革。<br /><br />胡 星斗说:中国的科技竞争力确实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高端领域,在航天、传播、电子产品、互联网等领域,但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仍然是不强的。中国要真 正的挤身进创新性国家,恐怕还得深化改革,因为现在的体制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国有企业当然有时也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创新,但是本质上她是不需要太多的创新 的。<br /><br />胡星斗指,中国的社会环境及教育体制仍未开放,需要有言论及思想自由才有利于科技创新。<br /><br />胡星斗说:中国必需有一个自由的言论环境,这样才会有真正的创新,否则目前有一些依靠国有企业的创新,或者政府大把金钱推动的创新,都不会走得太远。中国的教育体制,仍然是硬塞教育,强调是死记硬背,不主张学生的自由思考,这种教育体制也是不利于创新的。<br /><br />香港中国时事评论员吕秉权认为,中国正由传统制造业转型为创新型经济,但社会环境压抑,不利发表创新的意念。他认为,中国的法治环境需改善,以充分保障创新。<br /><br />吕 秉权说:要将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变为创新型的经济,这方面要有政府强大的支持,另外人才要有不停供应,第三法治环境要对创新有充分的保障。其实一个社会 要有活力、创新,大家放胆尝试的话,社会自由的土壤是非常重要,有时不单纯经济问题,有很多活跃思想可能会激活了很多不同的意念出来。但当整个社会环境压 抑得很,大家怕讲多错多、做多错多,可能只会做配合官方路线,或稳阵的事才够胆做。<br /><br />在报告中,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排名头十位分别为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韩国、法国、澳大利亚、中国、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