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东瀛

<h1><br /></h1><div style="border: 0px; margin: 0px; padding: 12px 0px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clear: both; color: #333333; font-family: Georgia, &quot;Bitstream Charter&quot;, serif;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4px; background: #ffffff;"><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前阵子在北京出差正好赶上保钓砸日货,那场面叫一个激动人心。网上的抵制呼声慷慨激昂。匆匆办完了事赶紧返回克里夫兰的家。今晨俺响应网民们的号召,开始砸日货!俺在家翻箱倒柜,清点了一下。俺吃的穿的都不是日本货,没啥可砸。俺开的车是傻大笨牢的美国油老虎,免砸(松了一口气)。俺的电脑是美国造,但那里面有几个晶片是日本造。今晚准备先把这篇反日檄文发出去后,琢磨一下如何砸掉那些日本晶片。比较头疼的是俺那台日本造的相机,我还要拿去拍照反日示威游行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呢。砸了,俺拿啥去拍照?所以俺要等反日游行都完了再砸。从今以后俺再也不下日本餐馆了。日本餐本来就吃不饱,不去也罢。今后俺也不再听日本歌曲看日本电影了。反正俺本来就嫌那些玩意儿没劲。</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清点到最后,俺发现俺日常生活中日货含量最高的,最不好砸的,居然不是电器,不是家具,不是食品衣物,也不是影视作品,而是俺们中国人每天说的中国话。现代汉语里,居然有高达70%的词汇是日本货。可以说,俺每天一开口说话,一提笔写字,就在使用日货了。这个日货要不要砸?</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我们都知道日语中使用了很多汉字,也为之骄傲,为之自豪。但今天的中国话里有多少词汇是日本货?可以说,我们整天挂在口头上的大多数词汇都是日本进口的,比如科学、干部、指导、社会主义、市场、人权、特权、背景、化石、环境、艺术、医学、交流、否定、肯定、假设、反对、高潮、解放、供给、说明、方法、共同、阶级、公开、希望、法律、活动、命令、失踪、投资、抗议、化妆品、银行、空间、警察、景气、经验、经济恐慌、现实、元素、建筑、杂志、国际、时间、市长、失恋、宗教、集团、新闻记者、接吻、蛋白质、抽象、通货膨胀、电子、电报、电话、传染病、投资、图书馆、悲剧、否认、舞台、蜜月、本质、无产阶级、领海、领空、领土、冷战、论坛、批评,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日货。甚至就连我们网上的许多流行语,如&#8220;爆笑&#8221;、&#8220;写真集&#8221;、&#8220;汗&#8221;、&#8220;给力&#8221;等也都是日货。大家把这些词砸了吧。</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这些日货是如何造出来的呢? 据说西方列强在东亚的出现,对日本社会的刺激远超过中国。日本&#8220;改革开放&#8221;先中国一步,开始大量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法律知识。但当时的片假名拼读方法尚未建立起来,翻译西方文献还是主要依靠汉字,因此当年的日本鬼子按照日本汉字的含义,生造出许多词汇。虽然汉字是中国的,但日本鬼子生造的那些新词就不能算是中国的了。打个比方,日本人拿中国的稀土去生产出科技产品,你能说那是中国货而不是日本货吗?</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那么,那些&#8220;日货&#8221;又是如何进口中国的呢?在明治维新前,一直是日本从中国输入文化。但在明治维新以后、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国从日本倒过来输入文化了。这就是日货充斥汉语的开始。甲午战争后,国人大量留学日本,寻找强国之道,就把日本鬼子生造的那些新词带回中国了。例如,第一篇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李大钊从日本人的译本再翻译成中文而得到的。那个中文译本里面就夹杂了大量的日货。今日的译本,依旧是日货充斥。例如,&#8220;共产党&#8221;和&#8220;宣言&#8221;,这都是来自日语。</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您也许会问,既然国人对日本如此痛恨,为什么还要引入他们的词汇呢?咱们汉语这么丰富,干嘛不自己直接翻译西方典籍中的词汇,为什么要用日本人的词汇呢?</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不错,当年对于大量日语词汇涌入中国这事,是有人抵制和反对的。中国学者也曾尝试过用已有的古汉语翻译西方国家的科学著作。严复、梁启超曾把economics(经济学) 译成&#8220;计学&#8221;或&#8220;资生学&#8221;或 &#8220;富国学&#8221;、把philosophy(哲学)译成&#8220;理学&#8221;或&#8220;智学&#8221;、把sociology(社会学)译成&#8220;群学&#8221;、把physics(物理学)译成&#8220;格致学&#8221;,等等。这种引经据典、从古汉语中寻找对应的译法,最终未能行得通。这两种词汇曾经共存了一段日子,结果是日本造的词汇取得最终胜利,梁启超也就不得不使用&#8220;经济 学&#8221;、&#8220;哲学&#8221;&#8220;社会学&#8221;、&#8220;物理学&#8221;等日货了。 国人也曾有直接使用西文音译,不用日文的。例如在五四前的文献中,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民主并列存在。 最终民主战胜了德谟克拉西,延续至今。</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日本不断创造的新词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现代汉语中,日货随处可见,而且成系列,例如:</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词尾是&#8220;化&#8221;的词多为日货:多元化、大众化、公式化、电气化、革命化&#8230;&#8230;<br />词尾是&#8220;炎&#8221;的词多为日货:气管炎、关节炎、胃炎、肠炎&#8230;&#8230;<br />词尾是&#8220;力&#8221;的词多为日货:生产力、消费力、想象力、劳动力、记忆力&#8230;&#8230;<br />词尾是&#8220;性&#8221;的词多为日货:可能性、偶然性、放射性、原则性、创造性&#8230;&#8230;<br />词尾是&#8220;的&#8221;的词多为日货:大众的、自然的、必然的、偶然的、秘密的&#8230;&#8230;<br />词尾是&#8220;型&#8221;的词多为日货:新型、流线型、标准型&#8230;&#8230;<br />词尾是&#8220;论&#8221;的词多为日货:方法论、唯物论、认识论、结论、推论&#8230;&#8230;<br />词尾是&#8220;观&#8221;的词多为日货:主观、乐观、悲观、世界观、宇宙观&#8230;&#8230;<br />词尾是&#8220;法&#8221;的词多为日货:辩证法、分析法、归纳法&#8230;&#8230;</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要彻底砸烂现代汉语中的日货,就必须reinvent现代汉语。我为什么使用&#8220;reinvent&#8221;而不使用&#8220;发明&#8221;这个词眼呢? 因为&#8220;发明&#8221;这个词也是日货。而古代汉语中没有与&#8220;发明&#8221;词义相同的字眼,所以我只好使用英文。当然,假若明年中美关系紧张,要抵制美货了,俺真不知道怎么去说&#8220;发明&#8221;了。</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甚至,就连&#8220;抵制日货&#8221;这句话中的&#8220;抵制&#8221;一词,也是来自日语。我们中国的古书中是没有&#8220;抵制&#8221;这个词的。日本人从英语中看到&#8220;boycott&#8221;这个词,于是就造了&#8220;抵制&#8221;一词。如何不用日语说&#8220;抵制日货&#8221;呢?&#8220;拒东瀛&#8221;?</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可以说,没有大量的来自日语的词汇,现代汉语几乎无法存在。不信你就试试写一篇不带日语的中文文章吧。所以,现代汉语是日货的最大集散地。要抵制日货,咱们就先抵制现代汉语吧!</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明早起来,俺说啥呢?</p><p style="border: 0px; margin-bottom: 24px; padding: 0px; vertical-align: baseline; background: transparent;"><br /></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