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正在走向“2016年体制”

<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10px; list-style: none; border-bottom: 1px dotted #dfdfdf; color: #333333;"><h1><br /></h1></div><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30px 54px 20px; list-style: none; position: relative; color: #333333;"><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20px 14px; list-style: none; border: 1px solid #666666;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2em;"><em>今天的台湾,两党制时代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正在形成中的类似于日本&#8220;1955年体制&#8221;的新格局。</em></div></div><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0px 50px; list-style: none; color: #333333;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min-height: 450px; height: auto !important;"><div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font-family: &quot;Microsoft YaHei&quot;;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background-color: #ffffff;"><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6px;">9月3日,倾向于国民党的台湾&#8220;军公教劳&#8221;团体发起街头抗议,表达对蔡英文当局的不满,抗议参与人数远超主办单位原先预期的10万,台北凯达格兰大道现场游行人数最多时达到14.5万。此前7月23日的彰化县田尾乡乡长补选和8月27日的花莲市长补选,国民党取得两连胜。另据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发布的民调结果,蔡英文520就职时满意度高达52.5%,不满意度仅5.9%,如今执政刚百余日,民众施政满意度下降到41.4%,不满意者窜升到40.4%,同比差于16年前陈水扁和8年前马英九上台百日的情况。蔡英文民调下跌,国民党接连获胜,让一些观察者和媒体很快把现在的国民党与2008年的民进党相提并论,有人甚至急切展望下一次政党轮替的到来。<br /><br />必须正视的是,从今年年初民进党毫无悬念地赢得大选并首次在立法机构赢得多数席位后,台湾政治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以说,从那一刻起,民进党已经稳固地成为台湾最大政党,并将在较长时期内连续执政,中国国民党从此恐将无缘执政地位。那些关于国民党上扬民进党受挫的消息,如果不是某些媒体选择性放大影响的话,充其量是大趋势下的小震荡,不足以改变台湾政治的基本格局。今天的台湾,两党制时代已经终结,代之而起的是正在形成中的类似于日本&#8220;1955年体制&#8221;的新格局。<br /><br /><strong>台湾版的&#8220;</strong><strong>1955</strong><strong>年体制&#8221;:&#8220;</strong><strong>2016</strong><strong>年体制&#8221;</strong><br /><br />所谓&#8220;1955年体制&#8221;,指的是在1955年11月,日本两个主要右翼政党自由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也即现在执政的自民党,成为日本国会第一大党,在议会中形成稳定多数,此后连续执政长达38年。这一政党格局的最大特点是,虽然宪法和法律基础是多党制,但实际却是自民党长期单独获得国会过半席位,&#8212;党连续执政,其他政党失去问鼎最高权力资格。<br /><br />&#8220;1955年体制&#8221;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有一个与独大政党如影随形的第二大党。作为最大反对党的日本社会党,在自民党成立之前一度是日本第一大党且有过执政历史,在自民党稳定执政后沦为在野党却长期保持第二大党地位,但即便联合所有其他小党也无法构成对自民党执政地位的挑战。由于社会党持续占有较多国会议席,成为&#8220;1955年体制&#8221;下与自民党抗衡的主要政治力量,在国会对自民党形成一定制约,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较大影响。<br /><br />1993年6月,因自民党发生分裂失去众议院多数席位,并在当年8月丧失了长达38年的执政地位,导致&#8220;1955年体制&#8221;崩溃。社会党在1994年6月至1996年1月期间再次短暂执政,在失去政权后很快改组为社会民主党。其后,由于日本政治格局变化和社民党领导层年龄偏高,社民党的政治版图不断萎缩。目前,社民党已沦为日本国会中最小的政党之一,在众议院中有2席,参议院中3席,在日本政坛已经不足为道,其地位早已被后起的日本民主党/民进党取代。<br /><br />对照台湾政治现实,可以预料的是,在不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台湾政党目前的格局虽然不会完全与当年日本亦步亦趋,持续时间长短尚难下定论,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将处于类似&#8220;1955年体制&#8221;的格局之下,或可称之为台湾的&#8220;2016年体制&#8221;。<br /><br />民进党将比较稳定地处于一党独大地位,长期执掌台湾当局最高权力。中国国民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台湾第二大党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民进党的制约,但已无力挑战民进党的执政地位,且其最终将沦为台湾政坛无足轻重的小党。其他政党现在还不好准确判断,但这些政党短期内既无力威胁民进党,也不能很快取代国民党成为主要反对党。新兴政治力量或从现有小党中产生,或重新分化组合,但迟早会发展起来,取代国民党并最终挑战民进党一党独大地位。那时候,台湾政治又将进入另一个新的时期了。<br /><br /><strong>台湾民意已经发生难以逆转的质变</strong><br /><br />在2016年大选中,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获得689万4744张选票,得票率为56.1%。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得票3813365张,得票率31.04%。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得票1576861张,得票率12.84%。<br /><br />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持续20余年的民调显示,从1992年到2006年,在台湾民众的政党偏好中,倾向于国民党的由34.4%下降到19.6%,倾向于民进党的由3.3%上升为33.9%;同期台湾民众自认为是中国人的比例由25.5%下降为3.0%,自认为是台湾人的由17.6%上升为59.3%,认为两者都是的由46.4%下降为33.6%。虽然其间民调数据有过反复,未来还会有一些调整,但大的趋势已定,台湾民众倾向于民进党和认同是台湾人的比例呈稳步上升之势,倾向于国民党和认同是中国人的逐渐下降。<br /><br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趋势,首先是民进党、台联等倾向于台独的政党及政客不遗余力煽动的结果。对于这些当年的小党来说,面对强大的所谓外来威权主义的国民党政权,挑拨省籍矛盾,强化本土认同,制造对立情绪,无疑是实现与国民党政治差异化、赢得民众支持的最快捷路径。在这一点上,民进党历代精英有着高度的共识。其次,也要看到,除了政客挑拨煽动之外,由于台湾自明末以来反复被割据割让的历史,以及两岸持续长达几十年的分离和发展道路的大相径庭等因素,台湾意识乃至台独意识不断增强也是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现实基础的。随着两岸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分化,将进一步形成对&#8220;去中国化&#8221;乃至台独的厚实支撑。最后,还需要承认的是,大陆方面在一些涉台问题上考虑欠周、处置失当,比如,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2003年SARS后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以及今年年初的周子瑜事件等,都给了台独势力煽动对立对抗的由头,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br /><br />这次台湾大选的结果,大致反映了&#8220;绿营基本盘&#8221;与&#8220;蓝营基本盘&#8221;的最新力量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台湾民众倾向统独力量对比的新变化,标志着台湾民意质的飞跃和根本转折,从根上决定了民进党和国民党的政治基础。<br /><br />而且,不容忽视的是,从年龄段来看,国民党支持者中老年居多,民进党在中青年中占有显著优势。据台湾民调显示,2016年大选的&#8220;首投族&#8221;(首次拥有选举权的岛内选民)对蔡英文的支持率甚至一度高达78%,而对朱立伦的支持率始终低迷。<br /><br />只要现行体制不发生根本改变,依据现有民意基础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来判断,民进党将长期稳定占据优势,国民党将始终处于劣势,而且越往后形势对国民党越不利,这一局面几乎已经不可逆转。<br /><br />事实上,即便是接受&#8220;九二共识&#8221;且具有强烈中国意识的马英九上台,在其任期内也没能阻止台湾民意继续滑向&#8220;去中国化&#8221;。从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的民调数据来看,马英九8年任期内,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民众比例上升了10.9个百分点,与陈水扁8年任期内上升11.5个百分点几乎持平;倾向于台独的比例上升3个百分点,同样与陈水扁时期上升3.4个百分点基本持平。无论是谁在台上,都难以根本扭转台湾持续&#8220;去中国化&#8221;的大趋势。<br /><br />当然,台湾民意不会沿着台独道路一直下去而永无回头可能。如果有朝一日,大陆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以及政治文明程度超过台湾,那时候,台湾民意的拐点终会出现。毕竟,任何政治势力都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br /><br /><strong>岛内政党格局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调整</strong><br /><br />观察岛内政党格局,与2016年大选同期举行的第9届&#8220;立法委员&#8221;选举是一个最好的指标。这次选举民进党拿下了113个席位中的68席,第一次获得立法机构过半数席位,国民党拿下35席,比2012年的64席少29席,在立法机构由第一大党变为第二大党,亲民党3席,时代力量5席,无党团结联盟1席,未经政党推荐者1席,曾经有过较大影响的新党、台联没有获得席位,这大致反映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岛内政党的基本格局。虽然仍不断会有分化调整,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难以发生根本变化。<br /><br />民进党将持续巩固执政地位。民进党的民意基础前已述及,这里单纯从该党自身进行考察。经过近30年的发展壮大,民进党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选举型政党。虽然内斗内耗常有,不时也有党员甚至是重要党员出走,光是担任过党主席的就有许信良、施明德两人退党,曾经担任过高雄县长的杨秋兴退出民进党后还加入了国民党,但从整体来看,民进党没有国民党那种严重的官僚气息,体制机制较为灵活,历史包袱较轻,能够较好维持党内平衡,即便有重要成员出走也未造成党出现大的分化分裂。民进党精英众多,年龄梯队分布相对合理,现任党主席蔡英文自不必说,苏贞昌、谢长廷、陈菊、游锡堃、苏嘉全、柯建铭等党内大佬依然活跃,林佳龙、高志鹏、陈其迈、萧美琴、郑丽君、李俊俋等中生代力量已然成形,加之民进党在年轻人中获得的广泛支持,为其催生新生代政治力量奠定坚实基础,为民进党持续执政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人才保障。<br /><br />国民党将作为最大反对党存在较长时间。抛开民意基础萎缩不说,国民党的内部团结始终是一个大问题,长期内斗不止、内耗不断。经过1993年分裂出新党、2001年分裂出亲民党、2015年党籍立委徐欣莹退党另组民国党等几次分裂后,国民党已经元气大伤。取得立法机构过半优势的民进党,利用党产等问题持续打压国民党,于7月25日主导在&#8220;立法院&#8221;通过《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草案》,决定自1945年8月15日起追讨党产,在国民党脖子上又套上一条绳索。国民党党员和党内精英老化,暮气沉重。原本较为年轻,唯一能对蔡英文构成有力挑战的朱立伦,在经过2014年新北市长选举和2016年大选之后,形象大受损害,很难再挑战大位。其余党内代表人物,更是看不出谁有挑战民进党的足够实力。对于国民党来说,稍感宽慰的是,国民党仍然拥有岛内各政党中最为健全的基层组织和最多的党员人数,所谓&#8220;瘦死的骆驼比马大&#8221;,这些老本仍将支撑国民党不至于一下子轰然倒塌,仍然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岛内第二大党地位。<br /><br />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些年来台湾持续推行的&#8220;去中国化&#8221;,中国国民党内部多次有人提议去掉党名中的&#8220;中国&#8221;,只是遭到党内深蓝势力阻击未果。就在2016年败选后不久,国民党前发言人杨伟中与国民党议题中心主任、&#8220;草协联盟&#8221;成员徐巧芯、李正皓在接受专访时又提出要&#8220;将中国国民党改名国民党&#8221;,彻底处理党产,党全面民主化。随后,杨伟中被以&#8220;损害党誉,恶意攻讦损害党的利益&#8221;为名开除出党。未来改名问题仍会继续困扰国民党,但无论改名与否,贴在国民党身上的&#8220;中国&#8221;标签是难以去除的,处置不当有可能导致国民党再次分裂,进一步加速其衰落。<br /><br />亲民党的兴起和衰落完全系于宋楚瑜一人,这次大选虽然艰难赢得立法机构3个席位,但随着宋日见老去和政治影响力消退,其颓势已经无可挽回,迟早会消失在岛内政治版图中。<br /><br />在2014年&#8220;3&#8226;19&#8221;太阳花学生运动后崛起的时代力量和社会民主党,都在20到30岁的学生和社会新鲜人中拥有一定影响力,特别是时代力量,首次参加大选便赢得立法机构5个席位,成为台湾立法机构中的第三大党,其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低估。如果时代力量成长起来,相对于民进党,其会更让大陆方面头疼。<br /><br />现有小党以及可能成立的新政党,相对于民进党和国民党,力量都还过于弱小,发展壮大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不构成对民进党和国民党的重大挑战。</span>[page]<br /><br /><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6px;"><strong>如何应对&#8220;</strong><strong>2016</strong><strong>年体制&#8221;</strong><br /><br />现在,&#8220;2016年体制&#8221;刚刚开始,短期内还看不到尽头。面对民进党将长期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大陆该如何应对,如何与台湾各政党打交道?<br /><br />这里首要的,也是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待民进党。面对顽固坚持&#8220;去中国化&#8221;立场却执政地位稳固的民进党,大陆方面其实很是为难。蔡英文在5月20日就职演说中回避了&#8220;九二共识&#8221;,大陆方面认为蔡的就职演说&#8220;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8221;,要求&#8220;必须完成没有完成的答卷&#8221;,并在工作层面使两岸交往处于停摆状态。对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纵容支持台独和&#8220;去中国化&#8221;上台的民进党来说,面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的台湾主流民意,无论是从内心真实意愿还是出于争取和巩固民意基础的考虑,无论是现在的蔡英文还是以后其他新的民进党领导人,要想让他们像国民党一样明确承认&#8220;九二共识&#8221;,几乎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此,大陆方面必须直面这一局面,做好两手准备。<br /><br />一方面,要丢掉寄希望于民进党回心转意,明确承认&#8220;九二共识&#8221;的幻想。台湾民意已经发生根本质变,即便采取各种制裁压迫手段,都改变不了台湾民意的总体趋势,也很难让民进党实现政策的根本调整。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大陆方面都将长期面对一个难缠的民进党,而不仅仅是一个蔡英文。一味强迫接受&#8220;九二共识&#8221;,就算民进党口是心非地作出表示,于台湾民意渐行渐远也无多大益处。反而可能由于压制导致矛盾累积,在事后或一段时间内引发剧烈反弹。而且,如果操作不当,容易授人以柄,成为台独势力煽动悲情、强化对立的催化剂。对此,大陆方面应有清醒认识,并为此切实做好最坏打算,确保随时可以使用武力实现统一。须知,除了明确坚定的武力宣示和占据绝对优势的军事实力,别无他策可以阻止台湾走向完全独立。如果说未来一段时间&#8220;2016年体制&#8221;面临变数的话,这是一个可能性相当大、烈度最强的外部变数。<br /><br />另一方面,&#8220;兵者,国之大事也&#8221;,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动武,况乎是两岸同胞同室操戈的内战,更需慎之又慎。因此,无论如何充分地去做武力统一准备,但优先选项始终是尽一切可能实现和平统一。如果不希望走到兵戎相见那一步的话,现在是到了考虑进一步调整对台政策的时候了。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回避&#8220;九二共识&#8221;,只承认&#8220;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8221;,这个表述含混不清,大陆方面虽然很不满意,但还算可以&#8220;忍受&#8221;。如果一定要坚持把承认&#8220;九二共识&#8221;作为两岸交往前提,其结果即便不是走向武力统一,也必将使两岸长期处于冷战状态,两岸民众对立情绪进一步加剧,决策回旋余地更趋狭小,和平统一将永无可能。<br /><br />从长远看,两岸和平统一的唯一可能性,只能是大陆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全面超过台湾,不惟有量的优势,还须有质的保证。虽然实现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但值得去不懈追求,这不惟为实现两岸统一,更是为了两岸民众福祉和世界和平。回想当年统一前的东德和西德,彼此承认对方独立,双双一起加入联合国,两边分别驻有北约和华约庞大的军队,两德民众甚至认为各自已经成为两个不同的新民族,没有多少人相信两德还会统一,然而就在世人惊诧的目光中,两德在短短数月间实现了由不可能到可能的急剧转变,迅速实现统一,至今已经实现较好融合。已经各自完全独立的两德尚能实现统一,我们没有理由对两岸和平统一彻底绝望。<br /><br />顾维钧曾说:&#8220;办外交,要会争,也要会让。当争的时候必争,当让的时候也必让。&#8221;国际事务是如此,处理两岸问题亦是如此,处理内部问题同样适用。秉持国钧者,当审时度势,该争的要争,该让时须让,不宜固守定见。正视&#8220;2016年体制&#8221;的现实,大陆方面在对台政策上就要再往后退一步,这就是以消极底线思维代替积极承认思维,不再把承认&#8220;九二共识&#8221;作为两岸交往的前提条件,而是给台湾当局或者说民进党设定不能触碰的红线,一旦触碰红线则后果自负。<br /><br />这方面,2005年3月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已经明确提出了大陆可用&#8220;非和平手段&#8221;处理台湾问题的三种情形,即:&#8220;台独&#8221;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当说,关于这三种情形的规定过于模糊,作为高压线还不够鲜明有力。陈水扁在2000年5月20日就职典礼上发表的&#8220;四不一没有&#8221;言论,即:不宣布独立、不更改&#8220;国号&#8221;、不推动&#8220;两国论入宪&#8221;、不推动改变现状的&#8220;统独公投&#8221;;&#8220;没有废除&#8216;国统纲领&#8217;与&#8216;国统会&#8217;的问题&#8221;,实际上也是类似的表态,代表民进党方面对大陆底线的认知。民进党如果真心爱台湾,不希望走向毁灭的话,即便不明确承认&#8220;九二共识&#8221;,在这方面必须再有所表示。<br /><br />初步考虑,大陆方面给台湾当局或者说民进党设定的红线大致应当包括:不能宣布独立,不能更改&#8220;中华民国国号&#8221;,不能推动任何形式的两国论&#8220;入宪&#8221;,不能进行&#8220;统独公投&#8221;,不能从法理上废止两岸统一选项,不能有外国军队进驻,等等。如果要作为一项政策提出,则是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br /><br />从积极承认到消极底线的转变,其背后的逻辑不再是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温情脉脉,而是换之以直面冷峻现实,用武力作为后盾防止滑向武力,发挥军事手段作为政治手段延续和保障的作用。撕掉温情面纱,直面核心问题,直白表达底线诉求,明确宣示武力吓阻台独极端行为,就如同西方人常说的&#8220;先小人后君子一般&#8221;,或可收到温情脉脉所收不到的新效果。<br /><br />总之,只要台湾当局或者民进党不突破底线,大陆方面就要坚持和平解决不动摇。要相信,时间在大陆这边,主导权也在大陆这边。最切忌的,是由于似乎看不到和平统一希望而自设时限,自套枷锁,一旦逾期便诉诸武力。果真如此,无论胜负,对两岸都将是一场灾难。为国家和民族计,一定要以坚如磐石的顽强意志始终保持坚定信心和坚强战略定力。<br /><br />对于几近永无上台可能的国民党,大陆方面依然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国民党不执政不意味着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可有可无,作为第二大党的国民党仍然执掌台湾不少地方政权,在立法机构中发挥着&#8220;关键少数&#8221;作用,起着保存台湾中国/中华血脉,防止台湾进一步走向极端和两岸关系激化的重要作用。国民党似乎已经预见到自己有一天会沦落到今天的境地,早早利用曾经的优势地位,在关于&#8220;修宪&#8221;等关系重大的问题上,设置了极高的门槛。&#8220;修宪&#8221;必须经&#8220;立法委员&#8221;1/4提议、3/4&#8220;立委&#8221;出席、出席&#8220;立委&#8221;3/4决议同意提出&#8220;宪法修正案&#8221;,并于公告半年后&#8220;公投&#8221;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半数,方能通过。&#8220;修宪&#8221;门槛高置能防止频繁&#8220;修宪&#8221;冲击&#8220;宪法&#8221;及基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在客观上也为防止民进党通过&#8220;修宪&#8221;走向台独设置了障碍。在理论上,国民党只要在113个&#8220;立委&#8221;中占据29席就能阻止通过&#8220;修宪&#8221;图谋。从目前情形看,国民党做到这一点还是能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的。<br /><br />此外,国民党与大陆方面共同设立的一些交流平台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俗称&#8220;国共论坛&#8221;的&#8220;两岸经贸文化论坛&#8221;,今年11月仍将继续举办,两党领导人将循例会见。在可预见的将来,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br /><br />至于其他小党或可能成立的新政党,大陆方面要特别留意其中可能崛起为第三势力,成长为取代国民党、对民进党构成挑战的新兴政治力量。目前台湾各小党还看不出哪一个具有这种潜质,如果继续演化数年或十余年,形势将会逐步明朗起来。未来取代国民党的新兴政治力量,可能性较大的,将是类似于时代力量之类更倾向于台独立场的政党。对此,大陆方面要做的,是在保持接触的同时,密切观察可能的新发展新动向,及时研判其政策取向,提前做好相关预案,确保对台政治交往的主动权。</span></div><div><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ize: 16px;"><br /></span></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