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width="470" height="265" align="left" alt="。" src="http://ichef-1.bbci.co.uk/news/660/cpsprodpb/39F7/production/_93993841_hi027869497.jpg" border="0" data-highest-encountered-width="660" /> <p>日前,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发布意见稿,建议所有跟"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有关的重要网络产品均需先通过安全审查。</p> <div id="bbccom_mpu_3" aria-hidden="true"> <div> </div> </div> <p>意见稿列出检查的重点,包括该等产品和服务被非法控制、干扰和被中断的风险,也建议考虑该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会否利用使用者对它们的依赖,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或损害用户利益。</p> <p>征求意见稿也建议要求党政机关须优先采购已经通过审查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金融、电信、能源等重点机构也须检查他们自己的电脑系统。</p> <div id="bbccom_mpu_1_2" aria-hidden="true"> <div> </div> </div> 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 <p>另外,网信办也建议成立一个新的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统一组织相关的工作和审议有关的重要政策。</p> <p>网信办发出意见稿后,中国官媒随即为计划“护航”,认为它将会把网络安全提升为"国家层次"的事。</p> <p>中共《环球时报》英文版引述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谢永江,他认为委员会将着力检查外国软件公司有没有在售往中国的系统内嵌入间谍程序。</p> <p>谢永江也表示建议成立的网络安全审查委员会可防止网络产品被外国政府或其他势力控制。</p> <p>如意见稿最后获采纳成法规,这将是继上年11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网络安全法》后又一举动。</p> <p>但该法<a href="http://www.bbc.com/zhongwen/simp/business/2016/08/160812_business_china_cyber_law_appeal">引起了外国企业和技术团体的担心</a>。他们认为,法规中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商须在中国境内储存个人信息和重要商业数据等条文将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损坏"中国与商业伙伴关系的基础"。</p> </h2> <h2>“网络主权”</h2> <p>中国当局在近年主张“网络主权”(cyber sovereignty),在加强网络审查之余,也着力增强讯息管理和系统安全。</p> <p>"网络主权"一词被广泛解读为中国认为自己应该对网络划定国界,并对每一个相关角落拥有绝对控制力。</p> <p>而许多外国科技巨头为打入中国市场,分别向中国当局提交可以协助当局审查他们的产品或网站内容的方法。</p> <p>其中美国《纽约时报》在上年11月22日报道,长年在中国大陆被禁的"脸书"网站正在为适应中国的审查要求而研发特殊的软件。</p> <p>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公司也在2015年与北京当局达成协议,向中国政府部门、国企等"关键机构"提供为他们度身订造的视窗10系统。</p> <p>此前,中国当局宣布禁止政府机构使用同样是微软研究的视窗8。政府当时并无说明原因,可是官方媒体在禁令出台数天后播出报道,批评该操作系统对中国用户的私隐构成"严重挑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