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曾蔭權被判一項公職人員失當罪成立,在此我不想評論案情,而是從宏觀的角度看一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當上了全港的最高職位成了特區之首,為何竟有可能鋃鐺入獄?</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曾蔭權常稱自己是「香港仔」,的而且確他是典型的「香港仔」,實踐了「獅子山精神」,人只要努力,無論出身如何,都可以成功。不過,量度人的價值仍要看他的成就有多高。即使人已擁有了不少,但總有人比他多,故「香港仔」總是有繼續向上爬的心態,或起碼不要向下滑。</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曾蔭權加入港英政府,由行政主任開始,之後轉為政務官,回歸前是首位華人財政司,令他在「獅子山精神」之外,亦擁抱了一套源自港英管治傳統的價值,如廉潔、公正、平等、自由、法治等。這套香港核心價值亦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起,被越來越多在本土成長的港人所擁抱。</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與曾蔭權一樣,香港大部份人既認同「獅子山精神」,也擁抱香港核心價值。在兩者之間,各人的比重並不一樣。香港社會隨着全球化的發展,年輕一代及高知識的一群,是傾向香港核心價值更多,因那更能與普世價值接軌。</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香港核心價值不一定與「獅子山精神」有衝突,兩者能共存才更符合多元社會的精神。但在某一些處境下,要同時實踐兩套價值觀,會面對較大困難。香港在主權回歸後成為中國的一部份,即使中國內部也已出現不少變化,但在一些根本部份,仍與普世價值有不少矛盾。當兩者出現衝突時,若要作取捨,很在於每一個人的抉擇。</span></p><h2><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weight: bold; font-size: 12pt;">兩套價值觀的衝突會繼續</span></strong></h2><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回歸後,曾蔭權出任財政司司長,後擔任政務司司長,更因緣際會當上了中共治下的特區行政長官。不能否認,中式管治與英式管治從深層價值、目標及操作方法,都存在根本差異。也不能否認,中式管治模式或許與「獅子山精神」較接近。曾蔭權以他的背景,其實是最適合的人選去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平衡兩套價值觀旳衝突。但想不到曾蔭權雖在港英政府當了幾十年的官,當他身處最高位之時,亦是他與中式管治距離最近的時候,在公務生涯的最後一段時間,「獅子山精神」中的某一些價值麻痹了他對香港核心價值的堅持,終犯上錯誤而不自知。</span></p><p style="margin: 0pt; padding: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曾蔭權的經歷給港人重要的啟示,同時擁抱這兩套有潛在矛盾但不一定有衝突的價值觀的港人,無可避免會受到所處的環境影響。回歸後,香港的體制更推向「獅子山精神」,體制外卻更推向普世價值,終導致這兩套價值觀在體制內外出現嚴重衝突。現在香港社會出現的兩極分化,就是反映了這衝突。藍營是以「獅子山精神」為主的一群,黃營則以普世價值為主。曾蔭權的例子是一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會不自覺地偏離香港核心價值,另一些港人就索性捨棄香港核心價值,以單純的「獅子山精神」來打壓不同意見者。</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b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letter-spacing: 0pt; font-size: 12pt;">向前看,兩套價值觀在香港社會內仍會同時存在,除非中共的統治模式或對港政策出現根本改變,香港的政治環境仍會令兩套價值觀繼續有衝突,甚至更加厲害。這衝突既是兩個群體間的衝突,也出現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或許我們能改變外在環境的力量有限,但若有更多港人明確擁抱某一套價值觀,而我相信他們是會更朝向普世價值走的,那麼外在環境能被改變的機會也是較大的。</span></p>